叙事写作为新闻业注入活力
“叙述”在本质上具有时序性:一件事情可能与另一件事情同时发生,随后又有另一件事发生,种种事实不断出现,不可尽数。而我们的整个生活都是具有叙述性质的,且多数时候混乱无比。“故事”指的就是从叙述性事实中择取其中一部分,与其他内容分开,同时赋予某种次序,使之具有意义。意义是故事写作的本质。
这就是为什么像我们这些受过新闻写作训练的人难以理解所谓故事写作的原因。在新闻写作训练中,我们被告知不能在文本中加入意义,新闻在脑海中是绝对严肃无情的,列举证据,证明事实,意义是与之无关的存在。但是,我们其实是错误地将个人观点与意义混为一谈了。不得不说,善于利用叙事这种方法,总能在生活中寻找到意义,在新闻报道中诉诸笔端,为当今的新闻行业注入活力。
直到1969年《星期六晚报》停刊前,还有很多人以写故事为生,然而随着诸如《读者文摘》等大众读物的消亡,这些谋生手段也都慢慢消失了。职业写作者群体相较于50年前只多不少,他们得四处谋生,当中许多人与我一样,不得不从事新闻写作。
角色复杂化增强文章感染力
同许多人一样,进入新闻行业的我很快就其局限性而感到困惑。我渴望去创作故事,去发现故事。我隐约感到不管是小说还是纪实,好的文字都有一些共同点。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基于这些共同点的认识,人们进一步寻找其他类似的故事。1900年至1960年是美国短篇小说及纪实文学的黄金年代,我发现那时谈论创作的文章都谈到了一点:专注于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创作让故事更具感染力。
作家契诃夫对故事进行解剖,发现故事是由一些情节变化的节点所支撑的。开篇之后第一个节点便是人物角色的复杂化,通常主角都会遇到一些麻烦,让他或她的生活复杂起来。传统报纸的叙事新闻中常有一个“精要”段落,其在文中的位置与上述节点大体一致,并可互相替代。
复杂并不一定是冲突,它要做的仅仅是推动人物角色的蜕变。在西方文学中,复杂的表现形式常常就是冲突或矛盾,但在非洲文学中却很少见。
找到文章真正的意义节点
几乎所有的故事都会涉及人物角色的蜕变,对报道者而言,一开始可能难以发现。如果真的没有,这叙事新闻故事就很难出彩了。因此,写作的关键是找到事件的节点。
我教的大学生常报道身患癌症、濒死的病人。对此我很鼓励,因为通常很少人会想和濒死的病人交流,同时有些病人很想向别人表达他们的经历,却苦于没无人关注。学生们常以为这类故事的复杂性就是癌症,但如果癌症是复杂性的关键所在,结论就只有死亡,那么叙事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就很难解释了。
让我们再想想关于癌症病人的报道,也许复杂性的关键在别处。多数罹患癌症的病人在得知病情的最初会害怕,会否认,会挣扎,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之后终于释然,叙事呈现出其“意义节点”,即人物(可能包括读者)对“复杂”的认知,面对和克服,并最总懂得命运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采取办法来保卫尊严,掌控自己,这就是叙事的意义。
好故事中的人物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与现实往往不符,然而故事却是生活的教科书。
故事节奏无形间的重要影响
所有故事都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叙事,第二层是感受,如果作者能让读者摒弃成见,那就成功地写出了“代入感”。在事实与情感之下还有第三层,就是文章的节奏,它负责引出那些永恒不朽的爱情、必胜的智慧、成长的历练、残酷的战争或是扭曲的偏见。
20世纪中叶,一位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保罗·麦克莱恩(Paul·MacLean)提出了“三重脑”的概念。他的想法是,每个人的大脑都由三个单元组成,一个来理解节奏,控制基本的生物机能,一个来理解情感,处理社交活动,一个来实现认知,掌控高级的认知机能。认知大脑具有可编程的系统,决定了人类的语言与逻辑能力。但要实现与读者深入沟通,写作者必须同时动用这三层大脑的语言来写作,这就是为什么节奏对于故事如此重要的原因。
讲故事可以像交响乐一样,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写道,他想让自己的小说《愤怒的葡萄》听起来像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ksy)的音乐组曲《火鸟》一样。海明威则更狂野一点,他选择的是巴赫,如果你大声朗读《告别武器》的第一章,你会发现它的节奏与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完全吻合。
叙事作家可能是有意识地在这三个层次上进行创作,但对于读者的影响却是无意识的。阅读的速度很快,使得他们看不到这三个层面,他们只能隐隐地感觉到,就像你在高速路上行驶,你的意识对行驶过程的感受一样。
节奏存在于文章每个句子之中,融汇在故事的方方面面。我的许多作品都是无韵律的现代诗,你不必了解具体修辞,直接感受就好了。
让我们看看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它将长篇幅的故事压缩总结,以解决其复杂性。我们都喜欢阅读故事,故事令人思索,思索的过程使人获取意义。你之所以对一条新闻消息产生阅读兴趣,是因为你对故事的背景有过了解。人类的思维习惯性地着眼于证据,证据包括新的信息与旧的经验,然后依据这些证据推断可能的事实,这也恰好是为什么故事结构能够揭示意义的原因,也因为如此,我们都喜欢有结构的故事。【全文完】
校改:三表叔
评论
必须登陆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