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养殖业场景是这样的:“在广东省肇庆市附近的一家农场,6月的下午正当潮湿闷热,一名头戴宽沿大草帽的农场工人正用水管冲洗猪舍的水泥地面,一旁的白猪和花猪在嗷嗷嚎叫。从猪舍流出的脏水经由金属管道直接排放到了养鹅的池塘里。而当这些黄褐色的脏水飞溅出管道时,水中的罗非鱼正活蹦乱跳,嗷嗷待哺。”[1] 尽管该场景想象起来有点脏乱,但这种传统的用猪和鹅的排泄物来喂鱼循环养殖方式不是问题关键所在。
老外记者关注的是饲料中大量添加的抗生素,及其在该传统养殖方式中的无限循环,最后如何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威胁。不要以为抗生素这玩意儿多吃点,吃出习惯来就好,中国人民体质异常,对此不足为惧,敏感的老外却是这样分析的:“猪食中包含有三种抗生素成分,其中一种被称为粘杆菌素的抗生素,在美国已经被严厉禁止用于生猪饲养,毕竟该抗生素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在临床医学中使用。”[2]
为啥这种抗生素平常不能用,只能在极端情况,即人要死的情况下,才能用?因为要死人。“抗生素的滥用已经使得一个可能的威胁成为了现实:产生对抗生素有极强的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根据英国官方的统计,每年全球有将近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这一数字在2050年到来前将升至1000万人,同时将有比现在更多的人死于癌症。”[3] 说白了就是,吃多了抗生素容易得莫名其妙查不出医不好的病。
怪吓人的是,老外称,2015年11月在中国发现了一种对粘杆菌素产生了抗药性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够让12种或更多的细菌进化为“超级细菌”。好吧,尽管落后一点,我国的相关部门也签署了对类似抗生素的禁令,但截至到该文发表的2016年11月,“粘杆菌素仍然被广泛用于中国的养殖行业。在一间关有20只母猪的猪舍,从架子上到编织袋中,甚至于一旁的垃圾堆上,随处可见另外9种抗生素的包装瓶,这其中就有7种抗生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临床医用的抢救性药品。”[3]

中国广东省大田塱,一名渔场工人正在喂鱼,鱼饲料中掺入了抗生素。
拜读该文的感悟之一是,我宁愿吃猪肉也不吃鱼了。这猪和鱼的关系是:“近90%用于生猪饲养的抗生素未经降解便从猪的粪便和尿液流出”,“鱼塘中原本就有投放抗生素药以预防水产病害”,这鱼塘简直就是抗生素重灾区啊!文中还引用中国科学家在2013年的统计,说江门市养殖业的废水汇入珠江入海口的抗生素有213吨之巨。信不信由你。
文章总结说,“中国政府清楚地知道,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完全失控了”,尽管有所整治,“中国仍然拥有世界最高的抗生素耐药率”,拿上海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随机抽取的海鲜样品为例,“近三分之一携带有沙门氏菌(一种人类胃肠炎的主要致病菌)。对这些细菌进一步检查发现,43%的样本携带了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变异的超级细菌啊,药都杀不死。[4]

广东养猪场的抗生素药品包装。
其实老外不关心你国人民如何耐药,怎么搞养殖,但你国的水产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近60%!美国FDA早就盯上了中国海鲜,“在2006年秋季加强了对从中国进口的农场海产品的监测,发现四分之一的检测样本含有未经批准药物和不安全食品添加剂的残留物。紧接着6月份,美国监管方颁布了针对从中国进口水产的进口预警通报,允许管理局在港口扣押进口水产,直到经过实验室分析合格为止。”[5]
但这并不能阻止我国对外贸易的宏大叙事:“如今美国人消费的虾大约90%产自于国外。在2003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份额达到11年来的高位:16%(现在是5.6%)。”[6]
老美是这样打击我们的:“2004年,美国商务部针对来自中国的虾征收了112%的关税,并于2005年起生效。 而在2007年,美国官方则进一步引入了进口虾预警通报机制。”[7]但这都不是事儿。
中国商人发明了“影子公司”战术,注册空壳公司,伪造其他国家的原产地证明,用与中国毫不相干的方式把中国的海鲜卖到美国。彭博社的记者在两个事情上发现这个局。
第一是马来的虾产量。据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04年,美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虾的数量增长了十倍,然而马来的内行人士说,“马来西亚在2015年生产了约32,000吨虾。其中约18,000吨在国内消费,约12,000吨出口到了新加坡。”[7] 换句话说,没剩下多少可以卖给美国。然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过去十年来,马来西亚平均每年出口到美国的虾量远超过2万吨,让人费解。
第二是不幸被捕的华裔商人杨军(Jun Yang,音译)。该JS为了逃避大概3800万美元的反倾销税,伪造蜂蜜原产地证明,把中国蜂蜜变成马来西亚的,然后出口到美国。2012年被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发现并抓了起来。
结果老美调查发现,杨军的主业不是蜂蜜,而是海鲜,他给一家叫“美国渔业”(American Fisheries)的公司供应来自马来西亚的虾货。只要有点脑水的人都会把虾和蜂蜜联系起来想,于是老美查了他的海鲜:五种货物的硝基呋喃(一类在美国禁用的抗生素)成分检测呈现阳性。但这还不能说明海鲜和中国的关系。
习惯性逃税的杨军给美国渔业供货时又少付590万美元的税,被该公司于2013年告上法庭。诉讼案涉及的文件却披露出另一个故事:“2005年,在美国针对中国虾征收反倾销关税生效九个月后,一群水产业的经营者聚集在了上海的一间会议室中。由于都曾供职于上海水产集团(一家大型国企),经营者们相互认识。大家商议建立一家“傀儡”公司,主要用于规避出口虾到美国所征收的新关税。他们将在中国远程提供资金和进行控制,而公司注册在德克萨斯州。这便是‘美国渔业’的前身”。[8] 水产集团养殖或采购的虾虾先要转运到马来西亚,变成两家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厂,Chai Kee和Aiman,的产品,拿到产地证明,然后其所有权会交给一家名为“杨子海运”(YZ Marine,音译)的美国注册公司,再装船卖给美国渔业。杨军大概便是这众多环节中的中间人。
各位,我这是用最简单的文字讲述了及其复杂的过程,如果你读得有点昏,那么,请理解一下彭博社记者以及FDA官员的心情。记者在调查中写道:“美国渔业公司的律师并未回应我们的采访要求,但在法院文件中,他们否认该公司通过马来西亚非法转运货物,只是承认该公司资金和人员完全来自于中国,其员工因为没有获得美国的长期工作签证,以三个月为期限轮流到德克萨斯州工作。”[9]
老美的动作倒是挺快,FDA在调查完结的那一年四月份颁布了一项进口预警机制,几乎停止了所有的马来西亚进口虾,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并不能阻挡中国人和中国虾。
记者采访一位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律师内森.理查德(Nathan Rickard),后者说,“多年来,每当马来西亚的虾出口商被列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红色名单” (意味着他们的货物被勒令禁止进入美国的港口 ) ,他们并未像其他国家的出口商一样尽力清洗自己的名字,而是选择“更名换姓”成立公司重操旧业。”唔,换个公司名字又来浑水摸鱼。如果你全面封杀马来虾,唔,我们还可以提供厄瓜多尔或其它国家虾。要知道,中国人民不仅勤劳,而且智慧。下面用毫不删改的原文结尾两个段落来结束全文,想一字不漏看原文的看官请点击这里哟:
近期的一桩案子印证了美国生产商的猜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奇蒙加的一家名叫“海洋牧场(Ocean Rancho)”的公司主要从事马来西亚虾的进口生意,老板叫谭凯华(Kai Hua Tan,音译)。此人竟受雇于中国大陆一家名为湛江新昶食品有限公司的虾业公司。2014年11月,美国商务部取得了湛江新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转运方式逃税的文件证据。尽管该公司在审查期间拒绝回答有关其业务的问题,美国商务部仍对其实行了反倾销处罚。与之同步的是,海洋牧场公司随即宣布破产并解散,至今拖欠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约合160万美元的罚款。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美达集团(Mita Group)的新公司成立了。 该公司具有和海洋牧场公司相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该公司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而就在去年,美达集团公司从厄瓜多尔进口了至少70万磅的虾。【全文完】
注释:
[1],[2],[3],[4],[5],[6],[7],[8],[9] – 引用文字来自于川透社新闻编译社的原文编译稿,新闻原文来自于美国彭博社(Bloomberg.com),链接地址为:点击这里跳转。
作者:Jason Gale, Lydia Mulvany, Monte Reel
编译:高嵩
校改:三表叔
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在中国尤其严重,而中国政府却好像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对饲养家畜企业的严格监管,尤其是这种出口企业。总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该把随之而来的问题撇在一边,“先发展,后处理”的思想已经和时代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