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热映的《攻壳机动队》里扮演了主角米拉·基里安少校(Mira Killian)。而在原版的漫画和动画中,这个角色是——草薙素子少佐(Major Motoko Kusanagi)。
一个有商业大片,无疑需要一个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而斯嘉丽·约翰逊无疑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女打星”。14年上映的《超体》,除了对大脑如何工作充满了误解外什么都没有。但其刚上映就取得了4300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更达到4.63亿美元。
无论是派拉蒙(美国著名电影公司,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还是梦工厂(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一家电影洗印、制作和发行公司,同时也是一家电视游戏,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多数的电影都由白人主演。因此日本女演员菊地凛子和冈本多绪失去了“草薙素子少佐”这个角色,而变成了斯嘉丽扮演的米拉·基里安少校,这可以说是出于商业因素的考虑。
但是看了《攻壳机动队》,黄种人的主角变成白种人的主角,这可能只是电影种族歧视的冰山一角。
导演鲁伯特·山德斯,受到现代东京动漫影像的启发,将故事地点定在一个未来版的“新东京”。然后用大部分非日本演员填充了这个“东京”。在主演方面除了北野武、泉原丰、桃井薰等扮演了相对的重要角色,然后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打酱油”演员,这些就是你能在一部日本电影里看到的跟日本有关的所有内容。
导演明显想让电影显得更国际化一些,但又想保留一些日文文化。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文化与族群的分离,造成了电影的割裂感。在观影时,不但思索着剧情的发展,同时还会出戏——大和名族占据全国98.5%人口比例的日本,怎么会变成一个白人为主的国家。
在电影里吗,米拉·基里安少校原是一个日本少女。在遭受到绑架和改造后,她成了一个白人女子。从情节角度而言,少女外表的改变可以将她从以前的生活脱离,展开新的剧情。但是改造她的人却有一种“白人主义美学”——一个白人女主,显然要比黄种人好看。
比较明显的是,《攻壳机动队》对西方文化的迷恋和歧视性的审美标准。关于这部电影,日本提供完美的设定和情节,但而在导演鲁伯特·山德斯的创作下,白人成了这部日本电影的主旋律。
潜在的“白人优越主义”,成功的毁了这部电影。【全文完】
作者:Matt Goldberg
编译:李瞳
校改:华超逸
有时候主流媒体引导的审美导致了很多人带有强烈歧视性质的审美。
不论在哪方面,种族歧视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