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可能对幼童世界观造成暴击,未满12周岁儿童请在家长指导下谨慎选择是否阅读
圣诞节近在眼前了,几乎每一个西方家庭的父母都会告诉孩子:平安夜晚上,会有一位穿着红色套装的白胡子老爷爷偷偷到家里来,留下你们想要的礼物。这已经是圣诞节的文化传统,几乎每一个西方人在孩提时都对圣诞老人的存在深信不疑。
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弗·波义耳(Christopher Boyle)与澳大利亚学者凯西·麦凯(Kathy Mckay)表示担忧——孩子们如果过分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将来可能会觉得被父母欺骗,从而产生不信任感。
对此,我们询问了几位家长的想法。对于拆穿圣诞老人这个童年的谎言,他们是否会犯难?或者他们会否认为,明白“圣诞老人不存在”相当于孩子的一种成人仪式呢?
我家三个儿子,是1988到1990两年间一连串生下来的,三兄弟年龄很接近。也就是说圣诞节是我家的一件大事。在最小的儿子满11岁之前,我每年都“雇”一个圣诞老人来看他们。每年他们都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列一个清单,那些单子我们家现在都还保存着。
雇一个“圣诞老人”的价格倒是不贵,不过每年“圣诞老人”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精心准备,有的连胡子都很假,服装也不好。其中有一个“圣诞老人”特别厉害,他本人60岁左右,演得十分逼真,就跟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一样。他甚至还杵了一根装饰精致的木头拐杖。直到现在我都怀疑他会不会就是真正的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每次来大概会呆一个半小时,从他的大口袋里拿出礼物来给孩子们。孩子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后来我们觉得不能每年都雇“圣诞老人”了,于是我们以圣诞老人的名义给孩子们寄了一封信,说他以后不能来了,因为更小的孩子更需要他。孩子们并没有因此不高兴,他们能理解。
现在我的儿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我们再没谈起圣诞老人了。但是哪怕他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不会告诉他们那些都是假的,否则会破坏他们心中美好的童话。我其中一个儿子现在自己也当了父亲。我想,他会延续这个传统,继续给他的孩子讲“圣诞老人”的故事。
我们家不会特意挑个时间让孩子们坐下来听我们解释圣诞老人不是真的。我们一开始就不会骗孩子说有圣诞老人,我们也一样不会骗他们说蝙蝠侠和《玩具总动员》里的伍迪警长是真的。也没人因为这个就说我们不是好家长。
每次听说我们家这个情况,别人总会大吃一惊。圣诞老人的传说太普及了,似乎很少有人会这样不走寻常路。有人甚至说,“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圣诞节也不会有那么多乐趣。”
这话显然对我们家不适用。我们度过了不少精彩的圣诞节。2004年,两个孩子分别9岁和6岁,我们决定在印度南部的一片柚木林中度过那年的圣诞。我们家每个人都在当地搜寻给其他家人的礼物。圣诞当天,孩子们获得了几个木陀螺、一些糖果、一本漫画,以及骑在大象背上漫游丛林的机会。直到现在他们都说那是他们度过的最好的圣诞节。那次丛林之行是我们为期六个月的环球旅行的一部分,到圣诞节时,孩子们已经是颇为“老练”的旅行家了。生活可以换种方式来过,寻常人家在圣诞树下堆放礼物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倒有些古怪了。
除开在外旅行的几次,大部分的圣诞节我们还是在家过的,轻松简单。我们会把一小袋小玩意儿(一些小玩具、巧克力币、无核小蜜橘)放在孩子们的床边。在家过圣诞时的这些礼物不会太奢侈,也不会显得他们和同学格格不入。
现在两个儿子都长大了些,我们跟他俩说过,以后也不要假装有圣诞老人。就这样,他们倒是觉得那些精心守护这个谎言的父母比较奇怪。
悉尼的12月是夏天,大夏天的,看一个人身穿厚重的红棉衣、靴子,戴着帽子,贴着假胡子,总感觉哪里不对。而且那会儿我们一般都在野营,基本忽视了圣诞节。我的孩子倒是很喜欢圣诞节的那些彩灯和金箔纸彩带,那就够了。
我们第一次遇见“圣诞老人”是在一家商场里,有三个小伙子穿着圣诞老人的肥大服装大跳霹雳舞,我女儿因此受到了惊吓……这之后,就没必要再跟她讲圣诞老人的童话了。谢谢了!那三个小伙子,你们把问题简单粗暴地解决了。
我生长在信仰巴哈伊教的地区,我本身是不可知论者(认为世界除感觉和现象外是不可认识的——译者注),我妻子来自前捷克斯洛伐克,那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无神论者,也没有“圣诞老人”的传统文化。
我们家有六个孩子,现在他们已经成年了。过去每到圣诞节我们总是大费周章——要把事先藏好的礼物取出来,包装好,塞进圣诞袜里,然后挂起来。圣诞前夜,六个孩子会睡在同一个房间,闹个不停,大一点的孩子要费好大劲才能把小一点的哄去睡觉。
等孩子们都睡下了,我和丈夫会把礼物包好,之后我俩通常会小酌一杯。有一年圣诞夜,他早早喝了酒,孩子们一上床,他也在沙发上睡下了,留下我一个人包装所有的礼物,这可把我气坏了。等我都弄好以后,我把他吓醒,让他爬上家具去挂圣诞袜。
有一年,他刚挂好第五只,却不幸头朝下摔下了沙发,整条左小腿的皮都被蹭破了。他一定痛得要命,但怕吵醒了孩子,又不敢叫出声来。他忍着痛继续把最后一只袜子挂好。做完这一切后,我们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清晨,大约5点,我们被一阵喧闹吵醒。我们来到兴奋不已的孩子们身边,他们问起为什么地板上有血,爸爸的腿怎么受伤了,我一时语塞。我丈夫面不改色地回答:“驯鹿尥蹶子踹了我一脚。”这回答就连最大的孩子也没怀疑。后来他们又问当时的具体情形,我们只好答应到他们21岁生日时告诉他们。孩子们都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到时就能知道具体怎么回事了。后来真相大白,这事被我们调笑了许多年。
意外的是,在原新闻的评论区,译者发现了最精彩的一段话,决定加入译文中,作为对升华主题的结尾。
来自 经济学人网用户 acertainpointofview, 发表于2016-12-02 20:28 :
圣诞老人是真的存在!每个圣诞节,全世界成万上亿的孩子从睡梦中醒来,看见礼物和可爱的家人就在身边,这不是圣诞老人的精神又是什么呢?“他”悄悄潜入每家每户,巧施魔法给孩子们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回忆。
他是真的,因为每一年我们让他成为了真实的存在。通过我们的行动与慷慨之心,每份相赠的礼物、每个上扬的微笑、每位为了让孩子度过惊喜一日而默默付出的父母、每个善行、每句善言……尽管让人悲哀的是还有许多孩子会在贫穷、疾病或战火中度过这个圣诞。但这并不意味着圣诞老人不存在,而是我们这些本应成熟的成年人,已经忘记了去守护他所象征的价值。
我们生命中真正的无价之宝——善意、友谊、爱。没有重量与大小,也无法用数字衡量。这些东西不是能被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雷达追踪到的具体物质(北美防空司令部数十年来有个传统,每逢圣诞都会利用高科技追踪圣诞老人的具体方位,译者注),但这丝毫不代表它们不存在,或是不重要。
有人说,只有有人还相信圣诞老人,那么他就存在。我如今已接近而立之年,我依然相信他。我希望更多的成年人同样相信。祝愿所有人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全文完】
原新闻地址:THE GUARDIAN
原作者:萨拉·马西(Sarah Marsh)
编译:杨璐
编辑:邓靖琪
圣诞老人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保持的童心。它代表着我们对于愿望实现的向往,所以,如果相信他的存在,就请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