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文夫的家里只拥有一个能卷起的床垫,三件衬衫和四双袜子。在决定鄙弃物质生活后,他感到更加快乐。他在下文中解释了原因。
让我来介绍下我自己,35岁,男,单身,没结过婚。目前在一家出版社担任编辑。我最近从居住了十年的中目黑(Nakameguro,位于日本首都东京市内,是日本有名的时尚地区)搬到了不动前(Fudomae)。那里的租金相对比较便宜,但这次搬家几乎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
有些人认为我是生活的失败者,没钱还单身。过去的我可能会因为那无用的虚荣心羞于承认这一切。但现在我可以坦荡地说我不在乎。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现在真的过的很幸福。
我不再在意自己的物质财富。
极简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减少对物质的过度关注。只用生活必需品,不仅能够因一个整洁的房间或者简单轻松的清扫方式带来愉悦感,更能让你的生活有根本上的转变。这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通常我们认为拥有的越多,我们越能感到幸福。即便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我们仍尽可能的去获取并储存。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很多钱,因为人们渐渐开始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然后你开始说服自己要赚很多钱,不能错过任何成功的机会。为了挣钱,你就需要别人花钱。如此循环。
如今我放弃了很多东西,有很多甚至是陪伴我多年的。我每天都积极生活,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我以前也不是极简主义者。我曾经买过很多东西,自以为这些东西能够提升自我价值,带来更快乐的生活。我喜欢收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并且无法舍弃任何一个。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生的囤积者,甚至认为这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同时,我和那些拥有更多或者更好东西的人去攀比,因而总是觉得自己过得很惨。我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浪费时间。我需要用酒精来逃避,还不能公平地对待女性。
我的公寓没有那种让人不忍直视的脏乱。但是通常会有些书堆放在各个地方,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放书架。大部分的书我都只翻过一两次,想着总有一天有时间读完,事实上并没有。如果女朋友周末来我的公寓,我也有足够的时间能把公寓收拾的看得过去。
衣柜里挤满了我最喜欢的衣服,其中绝大多数都只穿了几次。房间里的所有东西,我起初都是把它当做爱好,随后还是会慢慢丧失兴趣。例如,覆盖着灰尘的吉他和扩音器。我曾经计划在空闲时间学习的英语对话书。还有一个神奇的从来没有放过一卷胶卷的古董相机。
即使这样,我还是不停和别人进行比较。我的一位大学朋友住在东京新区的一个豪华公寓里。有华丽的大门和斯堪的纳维亚式的家具。当我上门拜访时,他亲切地邀请我进门,我发现自己在下意识地盘算着他的租金。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拿着不错的薪金,和他漂亮的女朋友结了婚,还有穿着时尚的小宝宝。大学时我们都过得差不多,如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如今的生活会差别这么大呢?
就像一辆价值约为我住的公寓两倍的白色法拉利敞篷跑车驶过时,我只能脚踩在我二手自行车的踏板上,默默看它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甚至试图买彩票一夜暴富。我和女朋友分了手,告诉她在我目前这不可观的财政状况下我们没有未来。我小心翼翼的隐藏我的自卑,试图表现得坦坦荡荡。但是我还是摆脱不了忧伤,也让别人感到难过。
当我和大家说我要开始极简生活时,大家都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有人问我说:“你把所有东西都扔了?”这是真的,我想说通过物质东西的逐渐减少,我每天变得更加快乐。我慢慢理解什么是幸福。
如果你像我以前一样—总是感到忧伤,不断和别人比较,或者总是觉得生活很糟糕,那么我认为你应该要和物质生活至上说再见了。是的,当然有人不曾依附于物质生活,但是极少数人能够不被物质所击垮。但是我想寻找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能获得快乐的方式。
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我想说,告别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不单纯是练习整理内务,还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也许这听起来有些浮夸,但是我确实认为这是真理。【全文完】
(这篇文章编辑截取了由孔夫子旧书网出版的佐佐木文夫的《极简主义》一书。)
作者:Fumio Sasaki
编译:王丹
校改:邓靖琪
不能 快乐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极简主义是我向往的,但是太难了!需要修炼,抛开一切世俗的东西,和修仙的感觉差不多。
因人而异吧,有些人觉得追求物质才是幸福,有些人觉得过得简单,不必要的东西不买就是幸福。如果非要将这样的思想加在前者身上,那得有多痛苦
现在的社会是离不开物质生活了,人们也习惯和喜欢物质,极简主义太遥远。
你知道自然人这一说法吗,就是生活在山里全部自给自足,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娱乐设施,就这么活。
摒弃物质不是说弃就能弃的,至少我现在的水平和高度做不到文中作者这种状态。可能再过三十年可以?而现在庸俗的我依旧只有一个梦想: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别说摒弃物质,我连生活费每个月都不够用,让我做到摒弃物质。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虽然文章是我翻的,但是没给我洗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