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女生,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啊。文章给出的答案是父系社会的历史原因和传统社会观念。但是除了以上两个原因,难道广大直男不应该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吗?所以自己看文章感受感受吧。

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性观念的不断变化意味着太多或太少的性经验都会让她们感到羞耻。

日前,以上海为故事背景的热播剧《欢乐颂》第二季开播。邱莹莹是剧中五个女主之一,当她的男友得知她不是处女后就把她甩了。男友的母亲甚至觉得邱莹莹不爱惜自己身体。

哪怕是在2017年的中国,直男仍然偏爱处女,仍有所谓的“处女情结”。但有迹象表明这种现象正在被改变。某些时侯,一种社会压力会被另一种慢慢取代,就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会因为有太多或太少性经验而感到羞耻。

A still frame from the second season of the TV drama ‘Ode to Joy’ shows the character Qiu Yingying crying after her boyfriend broke up with her. The subtitle reads, ‘He asked me if I was a virgin.’

“欢乐颂”第二季的截图,邱莹莹和男友分手后哭得不要不要的。

23岁的大学生玛丽·杨(Mary Yang)刚好在这两个问题上都碰到了麻烦。她对《第六声》(Sixth Tone,澎湃新闻国际版)说,她记得高中的时候就有成年男性就公开表示过他们喜欢处女做女朋友,“他们让我很恶心,感觉自己被物化了。”

但是杨同学上了大学后,却被她崇尚性自由的同学嘲笑没有“性生活”。她的大学朋友们在“真心话大冒险”中分享了不少性经历,然而轮到杨同学的时候她只好坦白自己还是个处女。

男性公开表示他们喜欢处女做女朋友,让我很恶心,感觉自己被物化。—玛丽·杨

杨同学觉得,婚前还是要有一些性经验的,这样她就可以在将来找到一个“性生活和谐”的伴侣。虽然这在现今中国年轻人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性态度,但是社会上的大多数意见仍认为女性应该在结婚前保持处女之身。不过同样的期望却很少被放到男性身上。

由于性行为是两个人或一人与多人间的行为,所以直男对处女的强烈偏好存在明显的双标。

刘同学,20岁,男,大学生,就像许多其他跟同《第六声》聊此问题的人一样,拒绝透露他的全名。他在南京读高中的时候,身边大部分男同学都觉得“跟有性经历的女生约会OK,但要结婚的话还是处女更好。”他认为这不公平。

“处女情结”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上引起了热议。知乎上有一篇关于《欢乐颂》文章,在Quora上(一个类似知乎的论坛)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大多数女性不赞成邱莹莹男友的行为,但男性网友对邱莹莹男友的态度就宽容了许多,他们认为这是个人偏好的问题,而不是沙文主义(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

对处女的偏好跟喜欢其他东西是一样的。有些人喜欢生吃,而有些人则喜欢熟的。—知乎的男性用户

“对处女的偏好跟喜欢其他东西是一样的,”网名Betray的男性网友写道:“有些人喜欢生吃,而有些人则喜欢熟的。”然而他也补充说道,在开始一段认真的关系之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感情很重要,因为“吃完就吐”是不负责任的。另一位名叫林白的用户写道,他不会评判男性的喜好,就像他也不会批评“那些为了钱而跟老头在一起的女性”一样。

就像《欢乐颂》中邱莹莹男友的母亲一样,年长的女性往往是女性贞节的忠实拥趸。本月早些时候,63岁的中国女性传统文化专家丁璇在江西东部的九江大学做了一场演讲,她在演讲中说“贞洁是女性最好的资产”,“处女是留给丈夫的最好礼物。”她将演讲幻灯片发布在微博上后广受批评。很多人说她代表了“封建中国”,并质疑她为什么不对男性采用同样的标准。

女权的长期倡导者冯媛解释处女情结时表示,这是父权社会造成的历史问题。古时很看重血统,由于没有DNA检测来证明父系血统,所以与处女结婚是男人保护自己血统的一种方式。“这种血浓于水的观念深深烙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而且仍然有影响力。”

冯媛说:“在父权社会,女性是男性的成功和成就的战利品。”他们觉得处女才是完全属于他们的,因为处女意味着没有被别的男人“占有”。女性自身的性快感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女性的责任就是生育孩子。这就是多数人不认同婚前性行为的原因。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是男性成功和成就的战利品。——冯媛,女权倡导者

冯媛认为,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性方面,中国并没有完全解决传统观念和进步思想间的矛盾。她说:“新中国一边提倡男女平等,禁止卖淫,改善婚姻法。一边加强政府对人民生活各方面的监控,模糊了公共和私人的界限。这使得人们把性视为一种不堪的行为,也让人们认为婚前性行为不道德。”

但对于年轻的一代,尤其是那些90后,对性的态度是显然不同。尽管处女情结仍然存在,但其他人则表示他们对自己同龄人有处女情结感到羞耻。

23岁的夏同学表示,尽管主流媒体把童贞定义为纯洁,但在他和同龄人中,保有童贞对两性来说是件坏事。他的朋友们开玩笑地称处女为“剩菜”。

21岁的特蕾莎说,在她上高中的时候,似乎“每个男生都有处女情结,每个女生都想在婚前保持处子之身。”她继续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她的一个闺蜜已经和男友同居一年了。

An ‘artificial hymen’ sample on display in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June 14, 2004. Sha Lang/VCG

2004年6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的“人工处女膜”样品。沙朗/VCG

如今,电影、电视、主流媒体以及校园宣传中的性观念越来越进步、多元。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组织——纸鹤(音译),试图通过事例、讨论以及自身的线上媒体平台来填补课堂上性教育的空白。该组织的微信讨论组成员超过300人。

20岁的张翰真(音译)是纸鹤的主席,他觉得性问题的讨论很重要,这其中包括女权主义和LGBTQ(包括同性恋,双性恋以及跨性别恋)张主席说,他和纸鹤里的其他同性恋会员认为:“虽然男性对处女的偏好不会直接影响我们,但我们不理解也不赞成这种心态。”

每年,这个学生组织都会演一次“阴道独白(该剧本深入研究了两厢情愿和违背意愿的性经验,身体形象,生殖器,直接和间接地接触繁殖,性工作,和不同年龄的女性种族、性取向等问题)”,他们以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 1996年的剧本为基础,对纸鹤成员的亲身经历加以改编。

在快速变化的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在受到反主流文化团体的冲击时,也受到保守派的捍卫。虽然传统文化倡导女性婚前要守贞,但当代西方媒体却对缺乏性经验嗤之以鼻。目前需要营造一种真正自由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任何立场是可耻的。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缺乏性经验,无论别人的态度是支持还是诋毁都让我感到不安,”玛丽·杨说:“性是隐私,我不喜欢被人评判。”

 

更正:这篇文章的上个版本中有一项对中国男性的调查,该调查发现90%的受访者更喜欢与处女约会,可是该调查来自另一篇文章,没有可靠的来源与调查,所以我们已经删了上一版。【全文完】

来源:SIXTH TONE
作者:Huang Yimin
编译:余羽桐
校改:邓靖琪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