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星期之前我在哪里?我看见过什么?我是否撒了谎?以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但现在,科学家们通过扫描我们大脑也能找出答案。研究者让“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俗语变得更加有说服力。
我们都知道走路会留下脚印,那么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时会不会留下痕迹呢?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专家们最近参与了一项40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这些专家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检查了120个测试对象的大脑活动,研究结果扫描出来是一张“地图”——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大脑“地图”。当然,这120个人的扫描结果各不相同。
研究者分析出每个人大脑区域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大脑中的个性特征。得出结论:每个人的大脑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标志(pattern)”,这些 “标志”就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
这个团队的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标志”,成功地把126个可用的脑部扫描图与测试对象一一配对,正确率超过90%。
你可不要小看这一研究,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这一新技术去探究一个人的思想了。当你撒谎或者回忆某一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时,你的某些脑部区域就会被激活。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每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并把它具现化。
我的大脑指纹说:我有罪
24岁的阿达娃·莎玛(Aditi Sharma),经过周密的计划后,谋杀了她的前未婚夫乌迪德(Udit)。某天,莎玛在麦当劳遇到乌迪德时,把砒霜混进他的食物里,并在他死后假装恐慌。其实她并不感到内疚——因为,她的伴侣曾虐待她。
莎玛确信没有人能为这件事举证。在审讯过程中她什么也不说,印度的调查人员也无能为力,找不到目击者,也没有其他蛛丝马迹来证明她犯了谋杀罪。这看似算无遗策的欺骗行动顺利进行着。
阿达娃·莎玛 谋杀犯 判决:无期徒刑 玛莎的脑部扫描图
后来州检察官决定从另一方面入手,即莎玛的思想。就是这个时候,她的思想背叛了她。
为了揭露莎玛是杀害她未婚夫的凶手, 调查人员使用了一种叫做脑电振荡签名测试(BEOS)的技术,通过其描述案件时的脑电波序列发现了问题。把一个配有32电极的帽子放在她头上,与其大脑连接后,调查人员马上大声朗读这事件的译文:“我买了砒霜”、“在麦当劳遇见乌迪德(Udit)”等。即使在这90分钟里嫌疑犯莎玛没有说一句话, 调查人员也发现了她脑电波中巨大的峰值电流。
法医神经科学家约瑟夫(Sunny Joseph)说:“与她的意愿不同,她的思想坦白的。”
这个案件有着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历史上首次仅凭借脑信号测试判处一个人。
法医神经科学比大多数犯罪学研究领域更具争议。因为法医神经科学有时可能仅仅通过扫描嫌疑犯的大脑来定罪。
但是,法医神经科学家在人脑研究方面继续取得突破。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技术能用高清格式制作出人类大脑地图,甚至能超过任何测谎仪。当人撒谎的时候,大脑额叶(frontal lobes)的某一区域会更活跃,因为这是人们的想象中心连接区,和谎言的编造息息相关。当一个人讲真话时,与记忆有关的脑部区域就会扩大。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The fMRI scans)能够呈现神经元区域精细的脑活动,并直接显示在监视器上。一些律师支持这种脑部扫描的结果在法庭上被当作证据使用。
德国神经心理学家汉斯·马柯维许(Hans Markowitsch)相信,在未来大脑扫描将成为审判中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将必不可少,它让检察官十分肯定地判定嫌疑人是诚实还是在撒谎 。”
我的大脑指纹说:我要减刑
从亚利桑那州(Arizona)越狱的约翰·麦克拉斯基(John McCluskey)和他的两名同伙,没有预兆地冲进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一对夫妇的野营车。他们射杀了那对夫妇,并纵火烧掉他们尸体和野营车。麦克拉斯基重新被逮捕后,州检察官主张判处死刑。然而麦克拉斯基却被判处无期徒刑。
约翰·麦克拉斯基 连环杀手 判决:无期徒刑 麦克拉斯基的大脑扫描图
什么?居然没判死刑?这一切要归功于大脑扫描。他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员对麦克拉斯基进行大脑扫描。这些数据显示被告存在严重的脑结构异常(上面,阴影蓝色)。麦克拉斯基的大脑负责行为控制区域明显较小,但是他的杏仁核(大脑中的杏仁核地区范围负责控制人的焦虑情绪。)很大,这增加了他的潜在暴力,减少了他的刑事责任。
凭借大脑扫描而减刑的人可不止麦克拉斯基一个人。安东尼奥·布斯塔曼特(Antonio Bustamante)残忍地把一个人暴打致死。当他被逮捕的时候,他仍然穿着那件血迹斑斑的衣服。在此之前布斯塔曼特因各种罪行被逮捕过29次。检察官主张判处那个冷血的杀手死刑。但是他的律师指出这个案件的一个细节:当布斯塔曼20多岁的时候,他没有展示出任何暴力倾向。直到他的脑部受伤之后,他的犯罪“狂欢”才开始。在审判的过程中,他的辩护律师拿出了一张嫌犯的脑部扫描图,并把它和正常人的进行对比。这个扫描图证实了布斯塔曼的前额皮质因头部受伤而遭到损坏,造成了他心理的创伤和做事不顾后果的行为。最后,因为这个原因,死刑改为无期徒刑。
安东尼奥·布斯塔曼特 谋杀犯 判决:无期徒刑 安东尼奥·布斯塔曼特的脑扫描图
我的大脑指纹说:人类的未来我做主
刑事诉讼只是脑部扫描可以在今后得到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脑指纹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了这个技术,你可以扫描应聘者的脑部,来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勤劳的员工,评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功能影像方法学部门的负责人彼得·班代蒂尼(Peter Bandettini)说。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海尔(Richard Haier),更进一步解释:“你还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特别容易染上毒瘾。”
这只是许多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场景之一。让我们想象一名已服刑多年的犯人。他收到一份假释通知,由于他在里面无可挑剔的行为记录,完全有信心被释放。但是,对于那些负责人来说,这还不够。他们查看囚犯的脑部扫描,发现杏仁核的活动增加,大脑的“指纹”显示侵略和报警区域尤其强劲。这表明,暴力倾向是犯人根深蒂固的一部分。由于这个原因,假释委员会能够拒绝他的申请。
在大脑图像的分析帮助下,甚至一个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前景都是能被确定的。目前,教师通过比较当前成绩与学生以前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潜力。在大脑图像的基础上,他们可以预测学生的成绩,甚至确定是否应该申请大学。
在未来,看一眼学生的大脑扫描可能就足够了。大脑结构越紧密,智商就越高,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大脑表现出这方面的活动减少,可能会被告知:“根据你的大脑神经连接的强度,恐怕你不会得到任何一个A的成绩。”
“整件事是一把双刃剑,”领先的神经伦理学家劳拉 · 卡夫雷拉(Laura Cabrera)警告道。脑成像技术可能是法律和秩序的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但事实上,他们可能预示着大规模侵入我们的隐私。不是一切信息都可以从脑部扫描来收集,特别是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毕竟,判断歹徒是一件事,但可能会剥夺儿童和年轻人的机会,决定他们的未来完全是另一回事。
各种技术发展劲头势不可挡,而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好的运用?怎样有效的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伴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得到跟进和解决,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技术之殇”。【全文完】
编译 排版 编辑:张欢 叶晓娜 李仙
科技真是强大呀
科技的力量真的是无穷大的,但是就如文章所说,有利有弊。本来现在我们的隐私就已经不安全了,如果有了这项技术,真的无法想象?
很喜欢这篇文章,排版不错,文风也不错,头脑居然可以有指纹,脑洞好大的感觉,给我们科普了一下。
文章的选题感觉很有趣,标题也挺吸引人的,这篇文章的文字还是比较易懂,但是图片感觉有一点点多了,有些图片没有配字,个人感觉使用【全文完】这种字会增强这篇文章的完整性。
因缺斯庭,不过图片像素感人。
文章很有意思,可你的图是哪里找的,画风都不一样了
文章中的案件都没有说明是具体的时间,没有讲到这一技术是什么时候被来参与断案的,如果这些案件都是发生在数年前,那么如今这一技术发展得怎么样。
文章蛮有趣的,读起来轻松愉快,很吸引人。读到文章前部分,感觉和测谎仪很想,读到后面觉得完全不一样啊,这简直是升级版。看穿一个人的思维我觉得是件蛮恐怖的事情。除了一些专业名词“链接强度”、“神经元区域“等没解释说明之外,我觉得都蛮好的。
这个选题很好,在科技发展之后,人类将何去何从。小标题整齐,文章比较有条理,总的来说让人很有阅读的欲望。
然而我觉得,有的配图不是太合适,占据了版面太大的地方,也没有解释。
首先大标题是扣题的,然后文章各个小标题的模块也分得比较清晰,整个结构层次一目了然,让人看上去不是那么累,虽然有些部分还是有些懵逼(例如最后一部分“人类的未来我做主”到底是瓦特意思O O),结尾得有点意外,我认为应该对三个小标题的部分来个总结。
虽然这是一篇偏科学类的文章,但是文字简单易懂,不难读。标题直接点出主题,导语用设问方式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只是读完全文我也没懂大脑的“连接强度”到底是什么,可以再解释一下。另外在“我的大脑说我要减刑”部分的第二个案例安东尼奥·布斯塔曼特的脑扫描图中,没有标出哪一个是脑部受伤前和受伤后,两张扫描图中不一样的部分会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