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演唱会的时候都会拿着手机,想要录下每一个场景,录下歌手在台上唱的每一句歌词,事后却鲜少去打开视频回味。关于演唱会,好像只记得手机画面里闪闪烁烁的舞台灯光了,至于其他的细节,例如歌手的样子、身旁歌迷的呐喊,好像都没什么印象了。以为拍照能够帮我们记住些什么,然而到头来却发现头脑空空,体验过的一切似乎都不曾记住过。

上个月,我去旧金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Outside Lands音乐和艺术节,几乎每种流派的音乐艺术家们都在金门公园四周一连串不同的舞台上进行表演。不管是在表演什么类型的音乐,每个舞台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些人(或者大部分人)站在舞台附近并举起手机拍照和录像,挡住了他们身后观众的视线。作为一个身高较矮的人,我都是在周末通过他人的手机屏幕看到了绝大部分的表演。他们这么做除了令人感到非常不快之外,事实上拍摄的所有东西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在观看音乐会或者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不停地拍照片呢?因为他们想要在以后都能记住这些事。这个想法看似有道理,但结果却不尽然。事实证明,拍摄这些照片可能会损害你事后回忆的能力,而不是在帮助你记忆。

在演唱会上拍摄,多年来确实一直是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完全明白,你想要拍摄一张照片放在脸谱网上向你的朋友展示你离舞台有多么近,或者拍摄你最喜欢的歌曲的合唱。但是,当你整场演唱会都在这样做的时候,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你真的能用你手机里这1000张平庸无奇的拍摄这乐队的照片做些什么吗? 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你不会在之后用你的手机再看一遍这场演唱会,你也不会专门为此创建一个剪贴薄或者脸书相册来存储所有的照片。说实话,即使你这样做了,也没有一个朋友想看这些照片。其实你只需要一张照片,除此之外拍的一切,都是在惹恼你身后的观众。

美国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琳达·汉高(Linda Henkel),观察研究了拍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的。她的研究,尤其是观察有多少人能够在参观博物馆后回忆起来,基于他们是否在那里拍过照。吉普赛·佐莫荣第(Manoush Zomorodi)在她的新书《无聊和辉煌:为什么放空能激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自我》中也写到了关于汉高的研究,最近这本书还被摘录在TED网站上。

在汉高的整个研究过程中,那些拍下他们看到的所有展品的人要比那些漫步其中一张都没拍的人记得少。后者甚至比前者记得更多关于展品各个部分的细节。

汉高说:“当你拍摄照片的时候,你指望的是相机去帮你记住这些事情。你们大都会说:‘好吧,我不需要再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了,相机已经为我捕获这一切亲身经历了。’你不再需要进行任何真的会帮助你记忆经历的思考行为或者情感投入,因为这些工作你都已经外包给你的相机了。”

从本质上说,是你的相机捕捉了重要时刻,而不是你的大脑。

与其把所有东西都拍下来,不如把这些记在脑海里。当然,可以拍上一两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和你的朋友分享,或者晚些时候拿给你妈妈看,但在之后,就可以把相机放在一边了。

佐莫荣第还提议通过一个“戒照相瘾”(“photo detox”)的方法:尝试并坚持24个小时不拍照。如果你对此真的感觉雄心勃勃,不妨再考虑下24小时不要看其他分享照片的地方,比如脸书和照片墙。

至少,亲身经历可能会改变你如何去体验周围世界的方式,帮助你看到那些一直在镜头后看世界可能会错过的风景。【全文完】

来源:Lifehacker
作者:Emily Price
编译:潘宇洁
校改:何逸凡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