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真爱是灵魂,尊重是基础,忠实是保障,关怀是活力。 一夫一妻制不见得是最完美、最完善的婚姻制度,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它应该是人们最明智的选择,它应该是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的婚姻制度。

EN095D sexy couple in the water

在圣经中,亚伯拉罕同时爱上多个女人,以便繁衍后代。人类历史上,一夫多妻制也盛行于欧洲以外的很多地区。那时几乎没有人反对这种制度,即便现在也有一些地区依然延续了这一制度。然而从历史上的某个特定时刻起,西方世界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男人和女人间忠贞不二的关系成为主流。

从进化角度讲,一辈子只和一人OOXX似乎是一个相当糟糕的主意。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小蝌蚪”的男性,如果只和一名女性繁衍后代,似乎不是很“划算”呀。基于这些理由,一夫一妻制在哺乳动物和其他种群的动物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一名女性要是拥有不同男性的“小蝌蚪”,也是有好处的。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如果她的孩子是与不同的孩子父亲所生,那么当有疾病出现的时候,有些孩子或许能因此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他们拥有着不同父亲的基因,这样看来,一夫一妻制并不利于种群优良基因的获取。

世界各地许多文化允许多配偶制,即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但无可否认的是,即使在这些所谓的多配偶制的文化中,大多数人却依然选择了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无法负担多个伴侣带来的经济压力。如果一夫一妻制没有多大用处,那么它为何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呢?


 

性病是导致一夫一妻制的直接因素?

3aa2c737f403b4eec705d1eb0e96ac75  《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新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能原因,研究表明:性传播感染(性病)可能是迫使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直接因素。

“8000多年前,在人类社会开始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慢慢向定居农耕方式转变过程中,一夫一妻制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一夫多妻制也慢慢被淘汰。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有社会强制性,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农耕社会,以集中大批劳动力的大田集体劳作为主,兼具人口再生产和生活资料再生产两大职能的小农家庭自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由男性家长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由此确立下来。

通过研究理查德·麦克尔里思的进化人类学,鲍赫开始了解为何人类会推行一夫一妻制这种规范。

“我们过去实行一夫多妻制,但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社会强制性的一夫一妻现象开始盛行。”他说。

鲍赫这样解释这种现象,并形成了相关理论:在有20-30个成年人的小型社会里,成员以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即使有人外出到周边区域,他们也没有机会走得太远,否则他们将面临死亡的危险。正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活动区域有限,种群人数也较少,所以性病很难得以广泛传播。

然而,到了农耕社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一个一夫多妻制的社会群体如果感染性病就有可能导致疾病迅速扩散,并形成地方病。一定的人口规模足以保证性传播疾病得以存在和延续。鲍赫和麦克尔里思认为这就是为何大型社会更倾向于一夫一妻制的原因,与其说他们在谴责一夫多妻制,不如说他们在谴责一夫多妻制带来的性病的传播。

鲍赫和麦克尔里思使用一个计算机模型来类比一个大型社会中群众都患上性病会是怎样一种状况,结果显示性病的传播速度是相当之快的,而且这种性病的传播会影响群体中社会规范的确立。“这实际是在针对所有人群的基础上,制定出他们要遵守的规则,比如个体如何交配和疾病是怎么传播的。”

虽然我们今天能治疗多种性传播疾病,也已经发现更有效的方式来减少性病传播的风险,比如避孕药的使用。但在过去它们可能是灾难性的。那时可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医疗技术,所以梅毒,衣原体疾病或者淋病的爆发可能导致不育,甚至更糟的后果。

                                                                                         


一夫一妻制能更好获得父母的关爱?

     2011122213534596   2013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基特·奥佩和他的同事发布一项研究表明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繁育成功的关键。他们还认为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源于一个险恶的环境。

        奥佩表示, 如果一个男人一直和他的亲生孩子待在一起,那么他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竞争对手的伤害。毕竟这个男人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杀死孩子,抢夺他们的母亲以让其再次生育。相反地,无法守卫自己家园的男性繁殖成功率较低,因为对手可能会入侵他的家园来杀掉其孩子。这对男性来说是灾难性的。 换句话说奥佩认为预防孩子被杀是一夫一妻制形成的驱动力,因为雌性在地域上分布广泛,雄性只好厮守一个雌性以击退同类的竞争。对于男性而言,厮守一个女性能够增加男性养育后代的几率,这是决定一种行为能否在残酷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在往后的生活中,男性不仅可以保护幼儿不受其他男性的伤害,还可以分担育儿的责任。

持该观点的奥佩对鲍赫和麦克里尔斯的调查结果并不信服。“性病对减少婚外性行为有一定影响,从理论上我可以理解。但要说它带来了社会认可的一夫一妻制我不敢苟同。”奥佩说,“他们的模型没有现实依据。”


 

多种机制造成一夫一妻制的产生

2009年的一份研究表明,继承问题对实行一夫一妻制也起了一定作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稀缺。如果继承人太多会导致土地被分割,土地原本的价值会大减。一夫一妻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只有真正的继承人能继承父母的财产。

欧亚大陆的集约型农业出现后,一夫一妻制婚姻也随之出现,因为拥有土地所有权成了生产和生育成功的关键。

还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为何一夫一妻制为何发展至今,比如雌性竞争说,也就是女性在竞争对手面前想要守住自己的伴侣。

“不管原因是哪个,这些理论与我的新理论都是不违背的。”鲍赫说,“我们可以设想多种机制造成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毕竟人类文化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不论人类的情爱观和婚姻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爱情是婚姻必须的前提,也应该是一切性爱关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一夫一妻制”的车轮也决不会倒转,因为,“一夫一妻制”代表了人类社会情爱与婚姻关系前进的方向和主流意识,它保护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在正常的伦理关系内生生不息的繁衍,保护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情爱和婚姻关系,保护的是男女资源在平等合情合理分配基础上的优化组合,保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翻译:袁梦

编译:张晗

编辑:刘俊男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