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是否出现过这样的状况: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肌肉酸痛,淋巴结痛,眼镜疼痛,食欲减退等等,长期存在这样的困扰却又查不到病因,那么你或许遇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
【患者的自述】
“2006年的一天,我蹒跚着走进了神经科医生的检查室。因为在那之前的几周,我的腿像粘在了地板上一样,很难抬起,我不明白到底是我的肌肉出了问题,还是控制运动的神经信号遇到了阻碍。不管怎样,我想,我需要医生的帮助。” “我拿到了诊断书,上面赫然写着: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我回过神来问医生,是否能有治疗方法或者专家可以求助,他很抱歉地告诉我‘否’,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他来说意味着‘无能为力’。”
【何谓CFS】
无独有偶,在美国约有100万的患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除了持续感到疲劳之外,他们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也会出现问题,站立时难以控制血压,肌肉、关节疼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紧张等,运动之后这些症状更会加剧。可怕的是,即使好好休息也于事无补,这种病比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类似CFS,病因不明,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神经异常,眼部炎症等多种病症)更折磨人。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医学家们猜测性地提出了生物、遗传、感染和心理四种发病机制。发病症状也牵涉运动、消化、神经、泌尿等多个系统,表现为多症齐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采用的是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小组的会议上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解释,即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四项:
1)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
2)咽痛
3)淋巴结痛
4)肌肉酸痛
5)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
6)新发头痛
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
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
临床医生常常将其误诊为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等,延误了治疗。
【阻碍与转机】
尽管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多发性硬化很相似,却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后者每年有超过一亿美元的研究资金,而前者只有其二十分之一,也就是五百万美元。正因如此,该病还没有简单的诊断试验,医生们通常也不认为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病,更不会认识到它的严重性,然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证明他们出现的生理异常只有这种病才可以解释。
事情终于在2015年有了转机。2月份,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Medicine,非营利组织,负责就医学问题向政府谏言)发表了一片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权威报告,并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提醒医生们要认真对待此病。
几个星期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家伊恩·利普金(Ian Lipkin)和马迪·何宁(Mady Hornig)就患者的免疫系统问题做了迄今为止最大型的研究。经过对298例患者和348例健康者的对比研究,他们发现,新患病的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非常活跃,似乎是免疫细胞发现身体受到了某种感染,而患病三年以上的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则出现衰退迹象。这样的不同还是第一次被发现。
“这不仅仅能帮助诊断,也许还能为其治疗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何宁说道。免疫系统的变化或许能够帮助医生区分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其他疾病,避免误诊,最终或许通过验血就能查明此病。
7月份,挪威卑尔根大学的教授奥伊斯坦·普鲁士(Øystein Fluge)和奥拉夫·梅拉(Olav Mella)发表证据证明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可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而且已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从中受益。
【结语】
这些研究的发表无疑给患者们带来了康复的曙光,但这也只是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开端,要想进行深入试验和治疗研究必须有更多的资金作为支撑,医学家们和患者们都希望此病能得到政府和更多医学研究者的重视,期盼着能早日攻克慢性疲劳综合征。
尽管病因尚不清楚,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定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无论何种疾病都是很难找上健康的你了。
DISCOVER/来源 孔琳/编译 姚欣宜/责任编辑
文章有在偷窥我的生活吧,健康的生活方式真的很难做到,熬夜暴食成了常态,想要避免疲劳感,还是得靠自觉。
道理都懂就是行动力不行
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现在都市人有太多亚健康的疾病了,所以真的得注意好好调养,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乐观。
我也有过这种感觉,缺乏锻炼
现代人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平时缺少运动,时常熬夜都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我有这个倾向哎,感觉就算休息好了还是精神不好,不过一般都不会在意,现在了解到了。
现在人经常有这些病,还是缺乏运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定,这样无论何种疾病都是很难找上健康的你了。这就是对抗疾病的解药。
我之前好像有过类似的感觉诶,文章结构不错,从例子,定义以及进行的调查和该怎样解决展开,但图稍微有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