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激情天生注定,只待我们去“找到”。事实上,激情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激情需要“发展”,而失败是必经之路。因此,转变观念,了解“发展”激情的本质,才不会轻易打退堂鼓,才能从挫折和失败中进步,最终成功追求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你工作时激情满满吗?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都硕果累累吗?如果是,那么恭喜你!无数人为此前仆后继,但成功者凤毛麟角,而你却做到了!新加坡耶鲁-国立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保罗·奥基夫称,人们总是认为,只需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或者激情即可,激情一旦发现了,就是一种完全成形的状态。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因为如果照此逻辑,追求激情这事儿岂不小菜一碟,因为人人都干劲十足。

然而现实摆在眼前:成功者寥寥无几。不过别灰心,我们还有希望:我们之所以没有激情,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尝试新事物时轻易言弃。问题出在哪里?现实很残酷,我们初次尝试一件事时通常表现欠佳。

2018年,奥基夫所在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内隐兴趣理论”如何影响人们对待潜在新激情的方式。一种是固定理论,认为我们的兴趣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而另一种是成长理论,认为我们的兴趣并非与生俱来,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研究人员发现,持有固定理论的人对当前兴趣之外的事情兴趣寥寥,对追求新兴趣时所遇困难做好预测的人很少,且对新事物失去兴趣的速度比持有增长理论的人要快得多。相对而言,具有成长心态的人倾向于相信,如果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兴趣和激情就能得到发展。对此,奥基夫博士称,“归根结底,这取决于人们追求激情的期望。持有固定理论的人或许一开始热情极大,可一旦挑战来了,或者觉得乏味了,热情可能就减弱了。”且光有热情是无法助你攻克难关的。

辅导服务公司TutorBright的创始人桑尼·维尔玛称,如果我们天生就不擅长做某事,那么就很容易给自己贴上‘我正在尝试的事情非我所擅长’的标签。随后我们将这种学习无能的思维定势带到了成年,如果我们失败了一次或两次,就会告诉自己最好放弃。因此,我们倾向于内化这种强烈的恐惧,害怕失败,觉得糟糕至极。我们无法从困难和挣扎中体会到努力克服的喜悦,而这却是任何成长和成功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我们缺少什么呢?其实,积极心理技巧的作用很大,比如肯定和鼓励。我们在幼儿时期学步时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不过可惜的是,现在这一时期一去不复返,许多人为生活而努力奋斗时,很少会感受他人给予的积极情感和鼓励。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了。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要改变我们对待潜在新激情的态度,关键一步是将失败重新定义为诱使你做出改变、完善自身的催化剂,而不是最终目标。若想从成功人士身上得到启示,研究他们的卓著功绩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如何克服失败,并因此做出改变。试着调整你的期望,将失败列入计划之中,然后见证自己在奋斗过程中渐渐进步,并为之骄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把握放弃的时机也至关重要。如果你正在纠结是放弃还是坚持,奥基夫博士建议,问自己三个问题吧:我喜欢这件事吗?我在意自己变得更好吗?这些技能对我有用吗?

总之,兴趣和激情就是在克服困难、汲取教训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你若有此觉悟,就离你的激情不远了。【全文完】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斯蒂芬妮·李
编译:闫心雨
校改:赵彩红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