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圈养熊猫虽然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个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为了保护熊猫,让人们更亲近自然。

十年前,大熊猫网网和福妮被送往澳大利亚。多年来,尽管尝试了许多医疗手段,这两只熊猫也未能孕育幼崽。为此,澳洲政府考虑将这两只熊猫送还给中国,但最终还是决定留下熊猫。这对熊猫夫妇将继续留在阿德莱(Adelaide Zoo)动物园,澳大利亚政府每年继续向中国政府支付约100万美元的租借费。

实际上,对这对明星熊猫而言,这件事只是一段小插曲。熊猫保护计划还会受到国家间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影响。

圈养繁殖计划

目前有18个国家的26家动物园租借中国大熊猫。此外,芬兰的艾赫泰里动物园(Ähtäri)也加入了圈养名单,2018年该动物园租借了两只熊猫华宝和金宝宝,租金分15年还清。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Copenhagen Zoo)也在今年四月4日等来了盼望多时的两只大熊猫星二和毛二。

中国官方称,海外租借是圈养繁殖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拯救这种濒临灭绝物种。尽管熊猫已脱离“濒危”(意味着在野外有灭绝的高风险)转为“易危物种”(即将成为濒危),但只有500至1000只成年熊猫在中国中南部地区的野外生存。目前国内有67个熊猫保护区,同时也有不少海外动物园在圈养熊猫。海外出生的熊猫幼崽都属于中国,幼崽回国也是圈养繁殖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海外租借的大熊猫生了幼崽,租借方还需要支付60万美元,而且等幼崽3岁的时候,必须回中国。)

事实上,国外动物园出生的熊猫幼崽极少。史密森学会的熊猫专家比尔•麦克谢(Bill McShea)指出,比起动物园圈养熊猫,大熊猫在野外交配或繁殖遇到的问题少一些。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一年中除了雌性熊猫准备交配的几天,其余时间熊猫们都是独自生活的。野外的雄性大熊猫在春季聚集起来,等待雌性熊猫们的到来完成交配活动。

而动物园没有这种交配条件。圈养熊猫没有配偶选择,所以几乎没有自然交配。大多数圈养幼崽来自于体外受精(体外受精,又称IVT treatment(in vitro fertilization),指的是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常用于熊猫的人工受孕)。

贸易因素

这并不是说在海外动物园的熊猫馆在保护熊猫方面毫无价值,只是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巩固贸易关系。

例如,在2017年汉堡20国集团峰会召开之前,习主席与时任德国总理的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共同出席柏林动物园(柏林弗雷德里克斯费尔德动物园Tierpark Berlin-Friedrichsfelde)大熊猫馆开馆仪式,此次事件富含政治意味: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主导西方世界,而现在德国可以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在这件事情上,中国对德国表示的支持。

2012年,中国宣布将四只大熊猫运往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和卡尔加里动物园(Toronto and Calgary zoos),而这也与中加贸易谈判的成功有关,特别是协商了近20年才达成的一项外商投资保护FIPA协议

2011年,中国和苏格兰达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苏格兰已经跟中国签订了总价260亿人民币的汽车、可持续能源等贸易协议。),之后苏格兰的爱丁堡动物园(Edinburgh zoo)收到两只大熊猫。

2007年悉尼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向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给予熊猫贷款。当天,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霍华德(John Howard)和胡锦涛主席就宣布了每年一次的“安全对话”计划。

由此可见,熊猫外交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毛茸茸的大使

熊猫外交可以追溯到七世纪,当时武则天将两只熊猫作为礼物赠给日本。在20世纪,毛泽东将大熊猫送给了当时的共产主义国家。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邓小平送给他两只大熊猫。从那时起,中国开始慎重的选择要将圈养熊猫的资本主义国家。熊猫发挥了一种“软萌的力量”。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通过大熊猫改善国家的形象,深化与他国的国家关系,获得宝贵资源和技术。人们恰当地将此描述为

熊猫发挥了一种“软萌的力量”

其次,自2008年以来,中国开始将外国支付的熊猫贷款用于国内熊猫的保护工作,更新保护设施以及开展相关研究。

巨大的经济支出

对于圈养养熊猫的动物园来说,这是一项高成本交易。

例如,澳大利亚政府每年为熊猫支付100万美元的租金。而阿德莱德动物园,在圈养熊猫之初就斥巨资(耗资约800万美元)专门建造了一个熊猫馆——“竹林苑”。照顾一只熊猫每年就要花费数十万美元。此外,一只成年熊猫每天可以咀嚼大约12公斤以上的新鲜竹子,消费惊人。所以,动物园里圈养熊猫的开支最大,一只熊猫的开支大约是一头大象开支的五倍。

所以,海外圈养熊猫可以看做是一笔买卖。圈养熊猫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动物园,以此证明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2009年11月澳大利亚迎来了两只熊猫,一开始阿德莱德动物园参观人数出现了大幅增长。但与其他圈养熊猫的动物园一样,该园的游客数量回到圈养熊猫前的水平。显而易见,福妮和网网并未像预期的那样在十年内让澳大利亚南部经济增长6亿美元。即使在熊猫蜜月期间,也只带来了2800万美元。或许,生一只熊猫宝宝才可以大大增强动物园的吸引力。

远不止经济价值

有些人称熊猫为白象。(白象通常象征那些华而不实的事物,昂贵而无用的东西。)

但是,

我们不要忽视海外圈养为大熊猫从退出“濒危”名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将外国支付的熊猫贷款费用,用于中国四川省碧峰峡和卧龙的熊猫保护研究项目。

人类对熊猫的习性及环境对它们造成的威胁知之甚少,海外科学家的研究为圈养大熊猫做出了贡献。福妮和网网留在阿德莱德动物园,可能会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科学家们认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福妮和网网这两只大熊猫,开始关注自然。熊猫将人们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存在很有意义。自然不仅是一种经济商品,更关乎人类的生存。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网网和福妮,那就抓住机会去看吧。【全文完】

译者注:

①FIPA协议:Canada-China Foreign Investor Protection Agreement,正式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的协定》(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Promotion and Reciprocal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s),是中国和加拿大政府在2012年9月9日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这份中加双边投资协定,其实就是双方相互承诺给予彼此的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几乎)相同的法律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承诺外国投资者在对方国进行投资时不会受到歧视性待遇。对于双方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协定可以让他们放心地在对方国内进行投资和经营,而不必担心在当地受到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的不公平对待。

(资料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431337)

②熊猫外交和熊猫贷款:1982年前,中国实行熊猫外交,即常将熊猫作为“国礼”,向外国无偿赠送,1982年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标志着这一时代正式结束。80年代至90年代,许多想得到大熊猫的国家纷纷采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花钱请大熊猫去巡演。这也就开启了中国商业性熊猫租借的大门。熊猫巡演和短期租日益成为牟利手段,借导致熊猫被大量捕捉,严重影响了熊猫的保护,频繁的活动也延误了大熊猫的繁殖。这种租借牟利行为遭到了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短期让熊猫在两国之间来回奔波对熊猫的保护有害无利,随后大熊猫巡展也被许多国家抵制。在美国的带动下,世界范围的熊猫热逐渐冷却下来,租借熊猫对动物园来说已经不再是一项能够迅速获得巨大利润的投资,熊猫租借逐渐减少。90年代中期,取而代之的是合作研究项目,外国动物园的可以从中国租借大熊猫进行合作研究,一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租借期通常为10年,承租的动物园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的租借费,如果熊猫在出借期间生下幼仔,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熊猫幼仔也要交还中国。除租借费用之外,每个动物园还要每年另外支付一笔费用,用于该国和中国熊猫研究与保护计划,一般每年100万美元左右。如果大熊猫租借合约长达10年,租用对熊猫的合约总价值约为2000万美元。倘若熊猫死亡,尸体也要归还中方。中方可轮流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共同对大熊猫进行研究。作为交换,海外的动物园被允许自主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繁殖试验,并能够将大熊猫对游人公开展出,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

(资料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6%8A%E7%8C%AB%E5%A4%96%E4%BA%A4,http://www.sohu.com/a/29777651_179802)

来源:BBC
作者:Jillian Ryan
编译:蹇颖湫
校改:张云倩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