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编译报道]中国女性迫于以瘦为美的时尚潮流压力,不懈追求苗条身材。国际时尚影响者希望为中国肥胖女性发声。他们称减肥不是时尚建议,不以胖瘦为标准的时尚趋势总有一天会传到亚洲。中国会接受大码时尚吗 ?那只有女人能正视自己的大码身材,不再觉得只有穿小码衣服才代表美丽时尚。

一提到中国人的身材,大多数人都会想起两年前的A4腰风潮:中国年轻女性把自己的小蛮腰与竖立的A4纸做比较。社交媒体上的疯狂跟风让中西方关注“身材羞辱”的人士大为吃惊。其实主流媒体中,中国传统的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几乎没有改变过。无数的女性还是在一边费尽心力淘漂亮的衣服,一边努力练就魔鬼身材。

现在,一些国际时尚影响者决心要中国的肥胖女性发声。KIU就是其中一位,她是香港人,居住在上海 。她深知要在中国满是XS号的快时尚店买衣服是个挑战。因此为了帮助肥胖的粉丝自信地穿上大码服装,减轻她们的社会压力,她在2018年开始以“大码KIU”为名拍摄vlog(视频博客)。

她在微信和微博上分享旅游体验、美食评论以及在淘宝、优衣库、ZARA的购物经历。视频中她自信地试穿各种衣服,同时配着励志的背景音乐。每个视频还附有衣服的链接。她的帖子好评如潮,一些人还在评论区吐槽买衣服的困难。KIU在一个采访视频中解答了粉丝对自己身材的疑问。她告诉粉丝:

“信心不是别人给的,它源于你的内心。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想穿什么穿什么。”

 

在中国,像”大码KIU”这样的博客相当少见,不过这至少表明人们对不同的体型接受度稍微有所提高。长期以来,中国人以瘦为美,但有数据表明其实现在苗条的人比30年前少,而且丰满女性开始被大众所接受。比如去年,真人秀《创造101》里一直不被看好的胖胖王菊冲进了22强;日本喜剧演员兼大码艺人渡边直美(Naomi Watanabe)首次出现在天猫“光棍节”晚会上。

此外,随着中国电商对加大码服饰的需求不断增大,时尚品牌开始认识到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尽管这并不能改变爱美女士减肥的趋势。

 

(中国时尚影响者郝思嘉在纽约)

在纽约工作的时尚影响者郝思嘉说,KIU释放出的信息是:加大码品牌在中国并不总是受欢迎的。“如果你逛逛淘宝,或者中国一些大型社交媒体平台,你会发现它们的主题和‘时尚建议’都是在教肥胖女孩怎么看起来瘦一点。”郝思嘉说,“减肥不是时尚建议,如果这些平台一直这样,市场将永远不会准备好接纳大码服饰和丰满女孩。因为这是在引导女孩千方百计的把自己的肉肉藏起来,而不是做自己。从长远来看,这是行不通的。”

三年前,出于兴趣郝思嘉注册了Instagram。在参加了一次纽约时装周之后,她更是迷上了Instagram。“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时装周,我超兴奋,但没有人拍我,尽管我觉得我穿的很酷…后来,我告诉一个摄影师我是中国人。他惊叹的表情似乎在说,“你不可能是亚洲人!亚洲女人不可能这么丰满!” 在那之后,郝思嘉决定为亚洲的大码时尚代言。她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尽管我是中国人,但不管胖瘦我自己喜欢就行。”最近她注册了微博和小红书,将她的观念从美国传给中国粉丝。但她承认,不管是对时尚影响者还是大码品牌,中国市场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美国加大码品牌See Rose Go宣传活动上的模特)

在中国几乎看不见全球大码品牌的影子,其中缘由不胜枚举,不过郝思嘉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观念问题。郝思嘉说:“女人即使有钱买昂贵的衣服也会先花钱减肥,如果她们觉得自己穿不了漂亮的小码衣服,大码就算降价她们也绝不会买,因为她们觉得穿大码不好看。她们就想漂漂亮亮的穿小号衣服,这是个难题。”

长期以来,高端领域从未涉足大码时尚,即使像美国这样前卫的市场,对加大码时尚的接受也只是刚刚有了势头。目前,各大品牌商开始倾听顾客需求;去年11月,美国服装品牌J.Crew宣布,它将与通用标准公司(美国大码女装购物网站)展开第二次合作,把衣服尺码加大至32码,而沃尔玛为扩大连锁店的在线时尚产品收购了专注大码服饰的电商Eloquii;设计师吴季刚 (Jason Wu,著名纽约华裔设计师)和特蕾莎·麦克卡帕尼·米索尼(Teresa Maccapani Missoni)与Eloquii合作设计加大码系列服装。

“代言很重要。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和设计师认识到这一点,”美国大型时装品牌See Rose Go的创始人艾琳·卡瓦诺(Erin Cavanaugh)和易周(Yi-zhou)说:“如果对美国市场做次调研,你会发现大家议论的热点都是身体健康、身材多样性和包容性这样的话题,而这正是市场准备发展的方向和消费者所需求的。” 易周说:“现在,社会方面也期待各品牌能认真对待人们对身体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转变,把握商机。”

(伊琳·卡瓦诺和易周是See Rose Go的创始人。她们两个强调,如果大码人群看不到具有代表性的品牌,那我们就 “创建自己想要的大码代表品牌”)

2017年,伊琳·卡瓦诺和易周创立了See Rose Go。她们在耐克、匡威和美国鹰等全球时尚品牌行业积攒了30年的经验。现在她们努力倾听消费者的心声,满足顾客对现代服装做工的需求,为丰满女性提供有设计感、质感和创意的服饰,而这些都是主流加大码品牌所不具备的。他们的目标是将自己的品牌销往全球,但开拓中国等市场之前,他们希望能进一步接近肥胖女性群体,倾听她们的心声,满足她们的需求。“迟早有一天,美国崇尚的大码潮流也会风靡中国,”易周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样的潮流不仅局限在中国,最终会在亚洲流行起来。”

伊琳·卡瓦诺和易周强调,如果大码人群看不到有代表性的品牌,那我们就 “创建自己想要的大码代表品牌”。他们在写给《华盛顿邮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这取决于我们对品牌的支持,也取决于那些提供时尚信息和内容的品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人们渴望真实,最终会接纳大码服饰。”

(郝思嘉有信心在美国时尚品牌与中国大码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郝思嘉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同时还致力于打造个人品牌。她谨慎乐观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在美国时尚品牌和中国大码消费群体之间搭建桥梁。她说:“我敢肯定中国大码顾客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些新思潮、新观念,但如果有大品牌入驻市场,他们会买这些衣服吗?我还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全文完】

来源:《南华早报》
作者:Jessica Rapp
编译:Joyce
校改:Dany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