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为了“爱”孩子,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众多“爱孩子”方法中,最常见的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对伴侣缺乏关爱。长此以往,待孩子成家立业后,父母们内心便焦虑不安,甚至婚姻关系也难以维持,导致了晚年“空巢离婚”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父母们对孩子的爱太深,对伴侣的爱太浅。
loving-your-spouse

《爱你的伴侣》  Dan Page为《时代周刊》供图

为了爱孩子,父母们会做许多“奇特”的事:为了粘完一个二年级的装饰物作品,熬夜到凌晨一点;为了给孩子送一双球鞋,驱车六十多公里;为了孩子能入读个好大学,不惜花钱“打通”关系。不过,父母们做的最“奇特”的事还是给爱孩子胜过爱彼此。

读者们先别急着向儿童服务中心投诉我,且听我解释。当然,父母理应爱自己的孩子,优先考虑他们的需求。孩子有各种各样捉摸不透的需求,很容易招人疼爱,而伴侣则无需喂饭,也无需帮忙穿衣,还不如孩子那般天真烂漫。所以,“多爱孩子”是合乎情理、不言而喻的。可以这么说,爱孩子就如同你我小时候去上学——没有选择;而爱伴侣就如同你我读大学——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为何要为远比孩子能干但不及孩子可爱的伴侣付出更多呢?

首先,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与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相比,在父母恩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他们在夫妻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其次,研究者对家长记录每天活动的日志展开的多次研究表明,父母之间矛盾处理不当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女关系。还有研究表明,若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会把错误怪在自己身上,在学校表现也会更糟糕。例如,一项2014年针对4万个英国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如果母亲与父亲的关系融洽,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幸福感也会较高;如果父母离异或父母关系疏远,孩子就会显得阴郁寡欢。为人父母的读者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狠狠地”爱彼此吧!

曾经,也许我们知道自己理应多爱伴侣,但现在却已抛之脑后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先后在1997年和2010年采访过一些年轻人,让他们回答“孩子与夫妻关系和睦,哪一个对于幸福生活更重要?”结果,第二次采访中认为“孩子更重要”的人数居然是第一次采访时的三倍之多。但是,将幸福感全部寄托于孩子身上的做法,不仅得不到长久的幸福生活,还会辜负自己的伴侣。昔日蹒跚学步的孩童会慢慢进入青春期。到了青春期,他们对于父母在公共场合的任何关爱举动,都会报以反感、不解和不满。成年后,他们就会离开父母。其实,成年后的孩子并不希望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身上,也不喜欢听父母讲他们昔日的理想抱负,就像父母不愿听自己的小孩儿讲动画片里的情节一样。孩子长大成人过后,为人父母的职责也随之结束了。后来,家里基本上就剩下了父母双方、联系孩子的通讯设备和那些发送给孩子但未收到回复的信息。

“直升机父母”[也就是那些分介入儿女生活,保护或是干预其生活的父母]在养儿育女这项重大事业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最初,抚养孩子还是一项共同任务,但是后来,却成为了维持婚姻关系的行为。治疗专家认为这种情况造成了“空巢离婚”现象:过去25年间,50岁以上的离婚率翻了一倍,65岁以上的离婚率翻了两倍。

康奈尔大学的老年学家卡尔·皮勒摩(Karl Pillemer)在2015年出版的《关于爱情的30课》一书中,记录了700对夫妻的采访内容。他谈到,采访之后最大的发现是:中年父母会混淆孩子、工作和社交活动三者的关系,而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采访过程中,他说道,“他们[中年父母们]基本上都忘了自己上次与伴侣的独处是什么时候了,为了孩子,他们放弃了独处的时间,这让我惊讶不已。很多人到了五十多岁才反应过来,自己和伴侣已无法像以前那样一起去餐厅吃饭聊天了。”

美国伯克利学者对密尔斯学院72名毕业生进行长达5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伴侣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婚姻幸福指数也会升高。此外,女性受访者表示,孩子搬出去之后,虽然自己和伴侣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时与伴侣相处的时间长度相当,但二人世界的时光更加美好。研究组教授戈尔乔夫(Gorchoff)认为,“孩子离开家后,父母不受打扰,压力也减小了,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离开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长短,而是相处时间的质量。”[1]

子女成家立业,离开父母,这无法避免。那么空巢父母们,如何幸福生活呢?

空巢婚姻7小招

美国肯塔基州婚姻家庭治疗协会(Kentucky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会长伊莱·卡拉姆(Eli Karam)针对“空巢婚姻”提出了7条建议:

  • 防患于未然。即使是孩子还在家的时候,伴侣之间也要多沟通,因为沟通是消除疏离感最重要的方式。
  • 把问题从“我”可以做什么转移到“我们”可以做什么。孩子离开家了,努力去做一些由两人共同完成的事情,这能给双方带来成就感,增加相互之间的依靠性。
  • 遇到问题承认自己的不足,促使双方更加包容彼此。
  • 像对待一位知心朋友一样对待你的伴侣。
  • 对伴侣保持好奇心。
  • 生活要有仪式感。比如每天花上十几分钟,出门前和伴侣聊聊当天的计划,回家后和伴侣聊聊当天做了些什么。
  • 距离产生美。如果有必要,可以试着分开住一段时间,那么重聚时,彼此一定会更加珍惜对方。[2]

为了避免伴侣间关系退化,务必记住:孩子并不是你们在一起的初衷。抚养孩子是一个伴侣双方共同完成项目。孩子就像一个移动的“人形”拼图,会顶嘴,还会把内衣裤落在浴室。但是,父母们,不要在这个“拼图”上花费过多的精力,而疏远了自己的伴侣。

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读者们啊,你们当然需要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更重要的是,你们也要“狠狠地”爱自己的伴侣。如Facebook首席运营官所说,

生命中几乎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更没有什么能媲美与你相度一生的伴侣。【全文完】
来源:《时代周刊》
作者:Belinda Luscombe
编译:周美凌
校改:左祥余
——————————————————————————————————————————————

[1] 编译补充信息,来源:https://www.nytimes.com/2009/01/20/health/20well.html ,访问时间2019年6月29日

[2]编译补充信息,来源:https://www.mprnews.org/story/2013/08/27/daily-circuit-empty-nest-divorce ,访问时间:2019年6月29日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