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读者会记得他们年轻那会儿长途电话很贵,要打国际电话更是想都不敢想,能三个人一起打电话就会激动不已;视频通话更是在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景。但是,人们很快就把已有的成就视为理所当然。如今,国际视频群聊是免费的而且使用广泛。然而,很多用户并没有将它视为奇迹,而是抱怨自己患上了“Zoom疲劳症”。他们抱怨视频会议缺乏眼神交流,会让人感到不自在(比如担心皮肤状态、发型或者视频背景)等等。
Zoom受到抱怨的主要原因是音频技术的局限性与人们的说话习惯相违背。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文化里,人们在交谈时都遵循着“既无间隙,也无重叠”的会话规则。虽然大家对不同民族的交流习惯有着各种刻板印象,但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对话中都会遵守这种约定成俗的规则。
但线上会议不同。网络会议上的音频和视频被分割成片段,通过不同的传输渠道发送给接收者,然后他们就会重新整合信息。但是有些传输包会延迟到达,从而影响信息整合。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会议软件的基本选择是:要么等待,不过这样会导致延迟;要么整合已有的可用信息,但这样也会导致出错。
视频通话平台往往倾向于使用传输速度快但质量中等的音频。Zoom公司表示,它的目标延迟时长为150毫秒(比眨眼还快)。然而,即使这个目标达到了(不过通常都没有达到,尤其是在互联网拥挤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感觉过了很长时间。受“既无间隙,也无重叠”的会话规则支配,在面对面交谈中,两人轮流说话的时间间隔通常约为200毫秒。但在Zoom上,如果前后两位发言者的延迟时长都各有150毫秒,听众的等待时间还是会超过200毫秒。
那么技术的局限性给用户都带来了哪些困扰呢?首先,延迟会让讲话者听起来缺少说服力。美国普渡大学的费利西亚•罗伯茨(Felicia Roberts)和同事研究发现,像“你能载我一程吗?”这样的话,如果回复者的回应时间超过700毫秒,那么即使他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也会被认为是不太愿意答应问话者的请求 。这是因为肯定回答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来思考,听者会感觉讲话者利用了额外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做出回应,认为他也许是在礼貌拒绝自己。所以,由于视频会议信息传输的延迟性,那些原本回答得直接爽快的同事可能会被误解为“犹豫”或是“不愿意”。
其次,延迟可能会打断讲话者 。由于延迟,发言者就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发言时间。面对面交谈时,如果两人同时说话了,其中一个人可能很快就会停下;但在视频通话中,解决这种冲突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总是要处理这样的冲突就会让人患上“Zoom 疲劳症”。
更糟糕的是,对于那些只是因为技术原因而导致发言不易被理解的员工,别人对他的信任度会降低。在人类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越容易理解的事情,人们就越容易相信。就像外国口音会降低事实论断的可信度一样,同样的偏见也对那些网络不好的员工不公平。
当然,听者能够弥补由于故障和延迟所导致的信息缺失。《第一圈》(The First Circle)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1968年出版的小说。书中提到两名苏联工程师测试了电话的通话质量:他们在电话里一人读报一人听。虽然漏字很多,但因为都是套话,光是听就能正确猜到缺失的词,于是受话者就打出了高分。但如果大家都能轻易预测到同事的讲话内容,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会议还有必要开吗?”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视频会议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员工们会更加期待线下会议,更不用说在下班后和朋友们聚会了。【全文完】
作者:Robert Lane Greene
编译:矣璐
校改:舒琪
视频会议的主要缺点是缺乏个人联系。 在尝试发展业务关系时,甚至在面试某人的工作时,了解该人在专业情况下如何处理自己也很重要。 可靠的握手和友好的眼神交流是确定此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视频会议阻止了这种情况。
线上上课很紧张,感觉老师随时都有信息发布。好处是,可以偷偷走神。
线上平台总的来说帮助人们在特殊时期解决了特殊需要,但是遇到网不好或是其他故障真的是让人崩溃。
哈哈哈哈哈哈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视频会议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员工们会更加期待线下会议,更不用说在下班后和朋友们聚会了。
双刃剑吧….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线上会议的,不限地点,很方便
视频会议,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
线上会议是很方便,但是电脑硬件或网速带来的缺陷影响很大,且长时间面对电子设备真的浑身不舒服。只能说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吧。
特殊期间,线上远程操作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腾讯还是挺流畅的
平常也不会长时间使用的,特殊时期没办法啦
视频会议真的不喜欢
希望下学期不会继续网课吧,网络上课还是有些出入的。
线上会议一方面确实挺方便的,但对于教学来说,可能还是没有线下效率高
可能对于不少人而言,线下会议和线上会议最大的差别就是氛围不一样吧。就比如我们线上上课,总感觉不如线下现场感、参与感那么强。
“视频会议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员工们会更加期待线下会议,更不用说在下班后和朋友们聚会了。”,,,哈哈哈,这是有对比,才有优势吗
特殊时期特殊办法
不管是网速还是其他硬件上的缺陷,总是给人一种不美好的体验
从科学角度分析解读线上卡顿问题
线上会议会对话轮转换原则产生极大影响,从而影响沟通质量。
在国内上那么久的网课,基本没有这样的困扰啊(偶尔信号不好会有点点卡顿,网好的情况下很流畅啊)~还是国外技术不行叭哈哈哈
有好处也有坏处
有卡顿真的好影响发言
疫情推动了线上会议,线上课程等的发展。也许就算以后疫情过去了,线上会议还是会大量采用!
线上会议固然方便,不过如今zoom正在加密技术上下功夫,让视频会议更加安全。
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线上会议,线上上课有缺点,也有优点。
线上会议、线上上课、线上讲座最致命的就是卡顿,卡顿次数多了会降低听者/参与者的热情和专注度
疫情期间视频会议也是没有办法,但是真的很不方便,遇到软件故障真的是分分钟要崩溃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