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编译报道】严格的 COVID-19 封锁,以及被剥夺自由的经历,改变了一些中国年轻人对国家的看法。曾经愿意为经济安全牺牲自由度的许多人现在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未来。

图片说明:2022 年 5 月 22 日,身穿防护服的乘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等车。最近几周,人们成群结队地逃离了这座被封锁的大都市。

图源自美联社,图片说明:2022 年 5 月 22 日,身穿防护服的乘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等车。最近几周,人们成群结队地逃离了这座被封锁的大都市。

上海

空荡荡的上海街头,有人沉默地蹬着自行车,或用一只手拖着滑轮行李箱,或干脆将行李放到自行车前轮上,双手握把摇摇晃晃的保持车身平衡。其余人则穿着全套防护服,拎着塞满财物的塑料袋,徒步逃离城市封锁。

逃亡的难民们在通往虹桥火车站的道路上排起至少一英里长的队。他们褴褛的衣衫,在修剪整齐的林荫大道和充满未来感的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格格不入。

即使在2019年新冠疫情最为严重之际,中国作家卡罗尔在接受采访时仍要求使用英文匿名,五月的她彼时也在难民群中,再忆当时那令她倍感震惊的情景——(上海,这座超现代、国际化的大都市,她一直视为宝殿的地方竟于一夜之间沦为贫苦之地。)后,她说道:“任何在上海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此后都会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住的地方不过是一所茅草屋顶的泥砖房而非宫殿。”

(最近几天,不如说近几周内,类似的外逃场景不断在这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城市上演。)对于许多像卡罗尔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千禧一代来说,上海和全国数十个城市所实施的封锁与隔离政策,是一场创伤性的、前所未有的磨难,而这种磨难已经动摇了他们的安全感。

人们已经在成群结队地逃离上海,有些人甚至正在考虑完全离开中国。

“中产阶级希望过上体面的生活,”政治学家、上海政法大学前副教授陈道银说。“从前他们尚能以自由换安全,如今则既失自由也无安全。”

上海封城里没有人能维护自身(有关自由的权益),令卡罗尔感到吃惊。她在邻省的酒店房间里说道:这种事屡见不鲜——你的居住自由和旅行自由将受到限制……所有人都在受苦,” 她接着补充:“无论你多有钱或住多大的房子,都有可能在半夜敲门声响起后被带走。”

2022 年 5 月 22 日,身穿防护服的乘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等车。最近几周,人们成群结队地逃离了这座被封锁的大都市。

出于对中国森严的“清零”管控将进一步侵犯基本人身自由、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的担忧,卡罗尔和她的许多同行正在探求海外发展的应急计划。

从未在国外生活过的卡罗尔如今准备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赚取更多收入。“如果我赚到足够多的钱,”她说,“我会去国外的。”

逃,逃

三年前,当乔安娜从美国大学毕业回到上海时,她本想在中国度过余生。但这两个月的封锁改变了她的想法。

“这比我最坏的预想还要糟,”这位常驻上海的媒体工作者要求隐去姓氏以保护自己的身份。

她目前的打算是,在保留中国公民身份的同时获得另一个国家的永久居留权,“我需要备选,”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抚慰她受困于中国封锁的“恐慌”情绪。

近几十年来,中国允许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出国留学,但大多数人最终怀揣着在国内能够拥有更好就业机会的愿景,选择了回国。但在严格的防疫政策导致,包括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内的,经济和社会的损失不断上升的当下,一些像乔安娜一样的返校学生不得不再次将目光投向国外。

乔安娜最为担忧的是,尽管清零政策成功地将中国的病例和死亡人数保证在较低水平,却并不适用于经济发展。官方数据显示,近几月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萎缩,零售额和工业生产不断下降。

“如果封锁继续,人们会逐渐失去希望,消费士气也将持续低迷,”她说。

即使6月1号以来上海大部分地区已解封,新疫情爆发后当局立刻实施的新一轮封锁,引发了人们对看不到尽头的“解”与“封”的担忧。(上海)目前仍有超 100 万人被限制在家或隔离点中。

与此同时,网上关于“逃离中国”的讨论也在激增。中国网民为它创造了一个词——runxue,或“润学”,这是一种将英文发音“run”谐音为汉字“润”的文字游戏。

“这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人们选择从这里逃出去,”陈博士说。

在微信上,(注: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应用软件)用户自五月起单日搜索“移民”一词的次数超过1亿次。

移民同样是微博(注:中国类似推特的社交媒体平台)和知乎(注:中国版Quora)的热门话题。数以百万计的人在知乎上浏览了与“润学”相关的话题。

全球最大的软件开源平台 GitHub 的用户建立了一个用于收集如何从中国移民的详细策略和技巧的存储库

“润,是一种风险规避,”乔安娜说。“很多人都在观望。现在可能还是蓄势待发,但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坐以待毙。”

移民的选择

在意大利学习会计的中国学生艾伦·艾(Allen Ai),自一年前在疫情期间失业后就离开了中国。现在他正回复国内联系人们询问他关于移居国外的建议的消息。

然而,即使新冠管控致使一些年轻人试图移民,中国当局也在对那些试图离开的人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

国家移民管理局以防疫要求为由,于上月宣布,将“严格限制公民非必要的处境活动。”

该局去年就曾表示将暂停向“非紧急”理由离开该国的人发放护照。

专家说,只要清零政策仍然被执行,中国就不太可能取消对此类海外旅行限制。

5月16日,国家卫生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共产党出版物《是》中写道,中国已经建立了永久检疫中心,并计划在所有人口超过1000万的省会城市设立大量新冠定期检测摊位。

目标是在保持对新冠的预防的同时减少其对正常生活的干扰——该方法近日在北京初现成效。

“大规模的检测、临时搭建的避难所和绿色旅行代码——这可能是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或五到十年的现状,”陈博士说,他指的是健康码系统跟踪每个人的新冠风险状态。

至于艾未未,他正在寻求意大利的永久居民身份,他预感那里有更多机会。“我认为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说。“留在中国,我什么都干不了。”【全文完】

文章来源:基督科学箴言报

作者:Ann-Scott-Tysonenora-Brown

编译:段舒译

校改:王子净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