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蓝铃花盛开的时候,凯瑟琳(Catherine Lgnarski)将和五个兄弟姐妹回到美丽的乡下,把父母的骨灰一起撒向这片有着童年美好的记忆的土地,以纪念这对夫妇结婚64周年。
记忆会永远萦绕在这片土地——深爱着对方的安格斯和玛格丽特,将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相见,从此相伴永随。不用再在绝望里挣扎,此刻他们的灵魂得到了解脱。
去年七月,86岁的安格斯用床头灯猛击妻子致其死亡。
安格斯已经悉心照料85岁的玛格丽特四年了,从阿尔兹海默残忍地从他身边带走她的时候就开始了。这四年让他筋疲力尽,家人虽然为父亲独自照顾母亲自豪但还是认为他需要帮助,他们通知了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安格斯知道后拒绝了。
在心力交瘁状态下杀死妻子后,这位退休的销售员去了卡地夫火车站,躺在了即将开来的火车前的铁轨上。
“妈妈的病情恶化很快,爸爸夜以继日地照顾她,给她洗漱,给她穿衣打扮,还要带她上厕所,他一定很累了,他坚信妈妈只是还没做好回归家庭的准备,事实是他正在她的记忆中模糊,他们过去对生活充满激情,但是所有的幸福都在消逝。在他看来没有玛格丽特的生活毫无意义可言,一起死去或许更好。我只是希望他们要是没有遭受这么多痛苦就好了。”
安格斯却并未像他计划的那样当场死去,只是因为这列从伦敦到斯旺西的火车失去了他的双腿。
当他被警察和火车站工作人员从铁轨救下的时候坦白道:“我杀死我的妻子,她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我只是不想她再遭受更多痛苦了,我现在只想死,就让我去死吧”。
大约七周后,他死于败血症和器官衰竭,之后被指控谋杀妻子。
凯瑟琳说“他很想死,我总是在想父亲已经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我宁愿他当时就死在列车车轮下,这样就不用经历这七周的身心折磨了。”
凯瑟琳自责没能帮到父亲。一家人觉得父母成了社会保障制度下的牺牲品,因为它并没有给痴呆症患者以及照顾他们的人提供很好的保障。
凯瑟琳继续说,我并不生爸爸的气,只是觉得很沮丧难过。要是我们知道爸爸生活在这么糟糕的境地或许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了。
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凯瑟琳在诺福克(Norfolk)的一个公司当秘书,她和兄弟姐妹们在威尔士(Wales)长大,姐姐安(Ann)63岁、茜拉(Sheena)59岁,哥哥斯图尔特(Stuart)57岁、兰(Lan)60岁,还有个弟弟安德鲁(Andrew)54岁。
父母是在工作的地方相遇的,那时候他们在威尔士南部的某个实验室工作,当时安格斯20岁,玛格丽特19岁。
凯瑟琳说:“父亲第一次邀请母亲外出约会被拒绝了,因为母亲每周六都要打板球,对此他觉得很好奇。母亲还会曲棍球和足球。她热爱运动,也不认为作为女性就不能做一些世俗认为女性不该做的事。”
他们在1952年的时候结婚了。等到孩子长大些的时候安格斯已经是个很能干的销售员了,玛格丽特则成为了一名税务检查员。
凯瑟琳回忆道:我们的童年充满了乐趣。母亲那时候真的很有活力,酷爱户外运动,而父亲爱钓钓鱼,打理花园,钻研历史和考古学。
“他们过去常去音乐会,也会在家招待许多朋友一起打桥牌,母亲的牌技都可以称得上是国际水准了。父亲常常感叹,这样幸福的日子让他想活到100岁。”
但是一向精明强干的母亲开始变得对自己一直很拿手的事情不自信了,比如烹饪。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都是她正在失去记忆的早期征兆。
就在2012年的时候,玛格丽特被诊断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凯瑟琳接着说:“我们接受了这个不幸的事实,起初父亲看起来很难接受这个结果,但后来他就像被赋予力量了一样主动成为母亲的守护者。”
但是显然这种力量在逐渐变弱——父亲日渐消瘦,疲惫不堪,在夜里他甚至要起来两至三次照看母亲。
令他难受的是要亲眼见证妻子从活泼聪明的样子变得迷糊迟钝迷失方向,他们同舟共济的64年时光,那些闪光的点点滴滴正在被她慢慢遗忘。
去年2月的时候,为了让安格斯能喘口气,家里人安排玛格丽特一周去两次全天护理中心。
到了7月,他们尝试让安格斯从帮助中心接受更多的帮助,但是该机构说这要征得当事人的许可才行。而当我们劝爸爸接受帮助的时候,他说他能行,我们开始担心他可能会被绝望感和疲倦感压垮,陷入失控的情绪。
因此安德鲁开始写信给他,诉说我们是多么地为他自豪,哪会想到他已经永远不会活到100岁了。
“那是一封很让人动容的信。就在安德鲁准备送信的那天,姐姐安也去看望父母,但警察出现在了那里。”
“我告诉她我会卧轨自杀很快就能去陪她了,但是现在我都没能做到。”
他后来告诉医务人员:我妻子很多次想要自杀,我试图阻止她,但她总是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
验尸官在检查玛格丽特尸体的时候发现在她的头部和脸部有八处被钝器重伤的痕迹。
卡地夫康斯尔成人服务(Cardiff Council’s adult services)的经理告诉法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玛格丽特陷于危险之中,之后的迹象表明并没有什么异样。
凯瑟琳说“这种愧疚感我们无法逃避,令人懊恼的是社会服务机构根本体会不到我们的担忧。”
“是否接受社区服务的帮助依据一个根本无法正常做出判断的老人的意见,这体系需要改变,这样孩子们可以帮助年迈的父母做出明智的选择。”
阿兹海默症应该引起社会关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专门的看护场所。
玛格丽特和安格斯的遗体是分开火化的,时间相隔了六周。
凯瑟琳说,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想和母亲告别前多陪她一段时间,让她知道我们都很在意她。亲戚朋友和社区服务机构的人也来了,他们都带着满满的爱意悼念母亲。
“当我们把他们的骨灰撒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想到的会是他们曾经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不是他们令人难受的离去。”【全文完】
来源:mirror
原文作者: RACHAEL BLETCHLY
时间:2017-03-17
翻译:易柯
责任编辑:邓靖琪
与其在现实生活里备受折磨,不如选个体面的方式默声死去。有的时候,人的苟延残喘,就是如此无奈又可悲。
选择这种方式也是对妻子和自己的一种解脱吧,妻子每天受病痛的折磨,而丈夫面对自己的痛苦的妻子也越来越绝望,最后就走上了这条绝路。其实我觉得妻子应该也希望自己可以早点解脱吧。
理解这个老人的选择,不过如果是我我愿意继续继续照顾妻子,因为“互相折磨到白头 悲伤坚决不放手”?
欣赏你 腹黑少女
人一旦有病在身,肉体受苦,心神也跟着它遭难。那时候,我们也就由不得自己了。事实上,更多的人也会因为被病魔折磨的爱人亲人而也由不得自己。希望中国的福利制度可以更加完善人性一点吧。
看得出来安格斯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用爱一直陪伴照顾了他妻子四年。但因为社会的压力,得不到帮助的他开始疲倦了。最后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和和妻子的余生。如果社会多一点点关心,多一点帮助,说不定他还能用爱继续支撑,说不定还会有奇迹出现…
当丈夫亲手杀死妻子时,的确让人震惊,这让我想到了许多年前电视剧中的老套路(虽然至今也很适用):当心爱的人极度痛苦想要寻求解脱的时候,她会要求自己的另一半帮助她了结余生,与其活在痛苦中残喘度日,还不如来的痛快一些。每一个偏执,批判,热血,年轻的现在的我们,都会有年老的那一天,你完全无法想象自己80岁时的样子和生活状态,或许你活不到80岁呢?所以为了在晚年被人嫌弃时留有一丝希望,现在就为你的未来奋斗吧!
比较赞同文中的做法,与其慢慢变傻领略不到世界美好而变成他人负担,不如直接离去,安乐死合法化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整篇文读下来,感觉老人应该算比较自私的吧,因为厌倦这样去照顾痴呆的妻子才会想要解脱妻子和自己。妻子得的病也不是什么绝症,身体是也遭受不到痛苦,明明年纪都那么大了,慢慢坚持到最后未尝不是一种完满。
那你应该是没读懂。。。不是身体的厌倦而是心灵的孤独和无望,他很爱她,但是已经得不到回应了,还有一点是妻子从一个活泼干练的好好的状态突然变得不能自理,妻子自己也是厌恶这样的自己的,如何有尊严地活着 我想西方人比东方人更看重,而这会更加击垮男主人公守望妻子回归的信心。。。没体会过的人也许想得简单了。。。
如果以后我老了生了重病,我愿意早点离去,这样也不拖累后人,自己也不受苦。丈夫杀死妻子,正是爱她的表现,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爱自己、自己爱的人。
人生在世,最无奈和痛苦的莫过于生病,特别是无可救治的病。什么金钱啊,爱情啊等等在病痛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还是能理解文章之中的父亲,与其两个人都活的生不如死的状态,那就早点离开,因为他们年岁也高,该经历的美好都已经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