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06, 2022

气味感知:玫瑰纵使不叫玫瑰,也芳香依旧

|2022-06-21T21:45:58+08:006月 21st, 2022|科技, 科普新知|0 条评论

【本报编译报道】气味和文化差异有关系吗?有科研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文化会影响外貌审美不同,其对塑造气味感知差异的作用并不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会认为臭袜子的味道难闻,也都不喜欢鲱鱼罐头。不过,其中也会存在个人差异,也就是说,气味喜好也会因人而异,而非所有人都如出一辙。对于瑞典人来说,没 [...]

13 12, 2020

研究中国的障碍

|2020-12-13T21:42:06+08:0012月 13th, 2020|世界|0 条评论

【本社编译报道】随着中国力量的增强,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却逐渐衰弱。 这个现象引起了西方的担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中国研究兴趣的日益减弱 美国的现任总统拜登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在华盛顿和整个西方的外交政策专家看来,中国在美国政治上的中心地位与学术界人们对中国所表现出的兴趣并不相称。 [...]

17 08, 2020

文化距离与心理特征

|2020-10-23T14:30:45+08:008月 17th, 2020|专题, 世界, 科技, 科普新知, 编辑推荐|1 条评论

【本社编译报道】文化距离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距离映射出我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研究者迈克尔·穆图克里希纳(Michael Muthukrishna)的脚步,一起来探寻文化距离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奥秘吧!如果你问Siri世界上最怪异的人长什么样子?那么Siri会向你展示怎样的照片呢? [...]

23 05, 2020

生活中,“禁闭”无处不在

|2020-05-24T17:02:58+08:005月 23rd, 2020|生活|28评论

【本社编译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各地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封锁措施。然而,早在疫情之前,各种各样的禁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现在,世界各地政府正在逐步放宽限制措施,这种特殊的“监禁”将会过去,大部分人将会重新获得自由——至少是人身自由。然而,各种各样 [...]

28 12, 2017

东西方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思考

|2018-01-02T22:32:20+08:0012月 28th, 2017|世界|3评论

  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存在怎样的巨大差异?这样的差异从何而来,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实验论证,追寻真理?文章将仔细为我们剖析,东西方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思考。 在明治天皇下令人们移居北海道之前,只有土生土长的阿依努人居住于此 1871年,贺瑞斯·卡普隆(Hora [...]

8 12, 2017

外籍人士发现他们处境艰难的真正原因

|2017-12-27T13:00:12+08:0012月 8th, 2017|世界, 地方小事|8评论

本文来自BBC,作者为Sarah Treleaven,文章以几个外籍移民人士为例,讲诉了他们所遭遇的境况。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移居海外的人都有能力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外籍移民都愿意过那种不用紧张生活来源的悠闲日子。在金钱至上的现实中,有家人的幸福和快乐,更有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憧憬。 七年 [...]

23 11, 2017

英国《卫报》的读者捐助模式

|2018-01-02T22:45:38+08:0011月 23rd, 2017|世界, 地方小事|1 条评论

在这个纸媒逐渐低迷,媒体大多依赖广告收益存活的时代,英国《卫报》大胆转型,收入翻倍,会员呈几十倍剧增。且获得了“读者受益超过广告收益”这样历史性的收获。究竟《卫报》的转型高在哪里,如何就能摆脱固有局面的束缚,在一众媒体行业中脱颖而出?读者与会员到底有何不同?也许当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卫报》的全新会员制 [...]

16 11, 2017

苏联早期的图片预示着假新闻

|2017-12-06T22:47:51+08:0011月 16th, 2017|世界|5评论

这篇文章来自BBC,主要讲了在俄罗斯红星时期,人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假的图片,来实现当时的政治意图。2017年正好是纪念十月革命的100周年纪念日,看看这篇文章如何讲诉政治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假新闻的时代。早在20世纪30年代,新闻图片就被用来让真实的人消失,但这一事件并不是推特(Tw [...]

25 10, 2017

在ins当网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12-11T13:04:10+08:0010月 25th, 2017|人物传记, 娱乐, 文艺杂文, 生活, 编辑推荐|7评论

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论摄影》一书中,苏珊·桑塔格描述相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它是一种用来建立“每个家庭的肖像编年史——一套袖珍的影像配件,作为家庭联系的见证”的工具。当然在2017年,她也可能用同样的话来形容Instagram(照片墙,以下均简称为ins),只是我们与图像本身的联系越来越少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