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 2020

吹爆量子互联网,未来网络长啥样?

|2020-12-24T01:36:18+08:0012月 21st, 2020|科技, 科技新潮, 科普新知|0 条评论

【本社编译报道】未来的互联网长啥样?在当下,有这么一群科学家,他们正在努力攻克相关技术难题,利用量子纠缠的原理,实现信息瞬时、安全传输。事实上,不仅在互联网领域,这项技术究竟能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都足以令我们憧憬和讶异——在未来,你甚至可以期待,利用这项技术,你就能瞬间到达地球的任意角落。 [...]

17 08, 2020

文化距离与心理特征

|2020-10-23T14:30:45+08:008月 17th, 2020|专题, 世界, 科技, 科普新知, 编辑推荐|1 条评论

【本社编译报道】文化距离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距离映射出我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研究者迈克尔·穆图克里希纳(Michael Muthukrishna)的脚步,一起来探寻文化距离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奥秘吧!如果你问Siri世界上最怪异的人长什么样子?那么Siri会向你展示怎样的照片呢? [...]

23 05, 2020

生活中,“禁闭”无处不在

|2020-05-24T17:02:58+08:005月 23rd, 2020|生活|28评论

【本社编译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各地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封锁措施。然而,早在疫情之前,各种各样的禁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现在,世界各地政府正在逐步放宽限制措施,这种特殊的“监禁”将会过去,大部分人将会重新获得自由——至少是人身自由。然而,各种各样 [...]

28 12, 2017

东西方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思考

|2018-01-02T22:32:20+08:0012月 28th, 2017|世界|3评论

  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存在怎样的巨大差异?这样的差异从何而来,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实验论证,追寻真理?文章将仔细为我们剖析,东西方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思考。 在明治天皇下令人们移居北海道之前,只有土生土长的阿依努人居住于此 1871年,贺瑞斯·卡普隆(Hora [...]

23 11, 2017

如何让像你这样的人使用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2017-12-11T19:01:29+08:0011月 23rd, 2017|科技, 科普新知|4评论

如何让像你这样的人使用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当你想要得到别人青睐时,你该怎样做?恭维他们么?还是给他们买晚饭?赢得某人好感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请求别人帮你一个忙。这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你能帮我一个忙么? 尽管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想要做某事然后再去行动。事实又经常相反 [...]

1 11, 2017

“峰终定律“— 所有的体验都来自于结束时的感觉

|2017-11-13T22:52:30+08:0011月 1st, 2017|科普新知|2评论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 Rule)。这条定律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 [...]

17 10, 2017

一心多用会毁了你的创造力

|2017-11-14T15:21:44+08:0010月 17th, 2017|科技, 科普新知|4评论

  本文来自curiosity.com,文中用科学调查数据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心多用地使用媒介,最终会导致你的创作力降低。如果生活中的你常常“多线程”运作,比如边看电视边刷微信,请小心了!读读这篇文章,看看是否有道理。 一心多用会毁了你的创造力 你刚开始起草一份报告向你老板汇报的时候, [...]

15 03, 2017

《巨婴国》下架 —— 谁在害怕什么?

|2017-04-04T22:30:25+08:003月 15th, 2017|生活, 编辑推荐|9评论

《巨婴国》系中国心理学家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的心理著作,作者武志红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武志红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 [...]

8 03, 2017

禅与家——慧敏和尚启示录

|2017-04-04T22:39:19+08:003月 8th, 2017|世界, 人物传记, 文艺杂文, 生活, 编辑推荐|8评论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家是每个人人生最初和最重要的阶段,各种习惯、性格、待人处事的方式都在这一阶段逐步成型。我们每个人对家庭的认知和感觉都各有不同,国际知名僧侣慧敏和尚也对家和生活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慧敏和尚曾说:“如果我们能够放慢生活,关心彼此,那么孩子们将会自得其乐,融洽愉悦的家庭关系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