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卫报
对于神童栗浩洋来说,学习也并非易事。小时候,他的语文成绩很差,后入选学习编程,16岁时获得奥数一等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数学,兼修计算机科学、物理和心理学。
进入大学之后,栗浩洋为了克服内向,便试着运用个性化算法帮助自己交友。大学毕业那年,他决定进军自己最熟悉的教育行业。他帮助创办了昂立教育,又在2014年创立了教育公司——松鼠AI。公司的师资力量以智能机器为主,也有部分真人教师。全球机器学习教父汤姆·米切尔(Tom Mitchell)任公司人工智能科学家,另有众多金牌名师加盟。疫情期间,学生们无法返校,松鼠AI便与上海市教育局联手,为学生提供免费在线课程。
在松鼠AI学习中心杭州分部,14岁的黄泽荣(音译)正在电脑前学习英语。电脑程序会根据他的学习情况,为他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他表示,自己在学习中心的学习效率比在学校更高。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认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和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学习。而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得找个好老师,但是培训一个好老师太费时费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智适应学习,即智能电脑通过数据分析,自动调整计划,来提供最佳学习方案。而AI之所以具有这一能力,在于它能够不断更新数据。用户越多,收集到的数据也就越多,系统的算法就会更加精确。
近来,许多公司都已陆续开展AI教育试验,但即便如此,AI教育改革还未到来。人工智能虽说无法取代某些职业,但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无须匹敌人类智力,就能发挥自身作用,满足人们所需。这既是人工智能的优势,也是其威胁所在。
2018年5月,杭州第十一中学在教室里安装了三个摄像头来监控学生学习情况,这在欧美国家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在中国则不然,家长认为,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就可行。这种表面的社会建设行为实则是一种社会监控,已渗透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智能手机配备刷脸功能,无论是酒店入住的刷脸登记,还是高铁上的一言一行,都在监控之下。
当我们应用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教学时,人工智能也可能反过来制约我们。来自成都的教研人员江学芹(音译)表示,教育机构正是利用了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焦虑,而孩子们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智适应教育可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会放小教育的目标,限制我们的自由。此外,在很多方面,机器还是比不上真人教师。比如,人脑并不像电脑那样工作,其适应性优势在于,我们的感官通过与周围环境、文化、特别是与他人的互动来不断学习。
松鼠AI的通讯部主管Joleen Liang给我看了她最近去河南偏远山区给孩子们送笔记本电脑的照片。这提醒了我,如果得不到智适应教育技术的帮助,山区的教育水平就会更加落后。与众多在线教育机构一样,松鼠AI的平台并不需要比真人教师更加聪明,它只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价格合理,就能满足我们所需。【全文完】
作者:Alex Beard
编译:田杏
校改:杨登丰
人工智能教学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不够灵活,至少目前还不能完全体会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摄像头之类的着实令人窒息,无死角监控和精准定位,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只靠对隐私的严加监管的确不够妥当。
人工智能最缺少的 恰恰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感情吧
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但我认为人类有很多特别的东西,比如情感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
人工智能啥都好,就是没有感情~
一方面感叹人工智能的便利,但同时也常常担心隐私安全,尤其外出住酒店,就很担心是不是存在摄像头。
是啊,科技应该用在正途上。
想想这AI教学就给你定制一对一教学了,也挺好,遗憾是少了点人情味儿(主要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看文之前都没接触过智适应教育)。
一对一教学可以有的放矢,个性化教学我觉得不错,真想体验一下呢。
这篇可以领吗?
目前还没人领哦,要领的话可以到任务认领那里发认领帖我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