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后,是否还会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最近得到了科学家的重视。一个科研小组成功将死者的眼睛复活,恢复死者意识或将成为可能。而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大部分都有过走马灯、灵魂出窍等濒死体验,这些急需科学解释的经历从另一角度也告诉了我们一些人生哲理,我们应当抓住生命的机会,坚定生活的信念,最大限度地活出精彩。

对濒死体验的最新科学发现引发了作者兼企业家汤姆·沃恩(Tom Vaughan)的深思——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生前的画面在眼前闪过,或者感觉灵魂出窍,这些临死前的经历一直以来被贬低为伪科学。但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得到重视。来自纽约、伦敦国王学院、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南安普敦大学的专家有史以来第一次达成共识并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该声明以研究临死经历为指导方针,旨在探寻生命最大的秘密:死亡之后,是否还会有生命存在?

在为新书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花了七年时间钻研这个问题。我收集了世界上相关的先驱思想,很惊讶地发现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比如弗雷德·霍伊尔爵士(Sir Fred Hoyle)——大部分都认为,也许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尽头。

大卫·阿滕伯勒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甚至说过自然不会消耗任何东西,这一说法令人联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死了之后,头脑里的知识会何去何从?

 

科学重大突破:逆转死亡

实验发现,来自器官捐献者的眼睛在死后五小时内能对光线刺激做出反应

目前看来,濒死体验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上述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数百种病例来缩小医学定义的范围,发现在心脏骤停昏迷后又复苏的患者中,约15%有过这种经历。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世界上数百万濒死的人可能去了一个介于生死之间的“灰色地带”,在那里他们有过灵魂出窍的体验。在醒来之后他们常常会发生彻底的变化——不再害怕死亡,坚定了生活的信念。

科研小组成功将死者的眼睛复活

现代科学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濒死体验纳入科研主流。而现在,医学越发先进,将更多的人从死亡线上救回来,对濒死体验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的号角已经吹响。

在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有关的科研工作也正在进行。就在上个月,一个科研小组成功将器官捐献者死去的眼睛复活。因为眼睛视网膜内的神经元细胞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一部分,而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脑髓,这也就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他细胞恢复的可能性,从而恢复死者意识。

正如一个专家指出的,这个实验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目前定义的脑死亡是否真的不可逆转。

现实生活经历:灵魂出窍

有许多关于灵魂出窍的案例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我想起了著名的美国歌手兼词曲作者帕姆•雷诺兹(Pam Reynolds)的案例,1991年,她在一场脑动脉瘤切除的手术中差点死了。

身体还躺在手术台,她却飘了起来,飘出了手术室,穿过一条明亮的隧道,遇见了她早已逝去的朋友和亲人。她死去的叔叔带她回到了身体,结束了她的超凡经历。醒来之后,她形容回到身体的感觉像“掉进冰水里”,她还准确地回忆起手术过程中医生的对话,描述出了他们使用的手术工具。

回来,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据我所知,威尔特郡少年乔纳森•布莱恩的故事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他出生时患严重脑瘫,被“锁在身体里”,只能通过计算机捕捉到的眼球运动与外界交流。有一次,他独自与一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作斗争,差点没能挺过来。后来他描述那时在耶稣的花园里生动、梦幻的景象,在那里他可以畅所欲言,尽情玩耍。他有健康的身体,可以自由地奔跑、爬树,他很想留在那里。他告诉父母,“回来 ,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我们常听说人们灵魂出窍的经历,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清醒时经历过的体验,才会在灵魂出窍时重现。这个11岁的孩子从未有过说话和行动的能力,但却能如此明确地描述出这些感觉,这令我感到震惊。

从伟大的跨越中寻找意义

我们应该等待科学家做出解释吗?还是说我们应该向前看,选择相信这个经历还有更深刻的意义?

他们不再畏惧死亡,进而不再畏惧生活的苦难

许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说,他们不再畏惧死亡,进而不再畏惧生活的苦难。这段灵魂出窍的经历会给你一种感觉,你已经超越了自己,成为更伟大的存在。

本质上,我们都有一个二元选择:要么选择相信生命的诞生就是一场巨大的、无意义的宇宙意外,要么相反的,选择相信它有意义和目的。如果我们选择相信后者,它就带来了一种可能性——哪怕只是一点点——宇宙中有超自然的、更宏大的存在,我们死后会归属于它。当你选择相信这一点,不害怕死亡,不害怕失去一切,抓住活下去的机会,你就能最大限度地活出精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全文完】

来源:Reader’s Digest
作者:Tom Vaughan
编译:陈小玉
校改:姚梦婷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