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60秒的疼痛,和体验60秒的疼痛随附着30秒的轻度不适,你会选哪一种?虽然第一种听起来更好,但是当你同时体验了这两种选项时,第二种选项的感觉,让你记忆更加深刻。而这要归因于“峰终定律”:你对一件事的感受,并不取决于对这件事的整体感觉,而是这件事在结束时给你带来的感觉。

Averater via Wikimedia Commons
拥有一个好的结局所需的时间长短
关于认知偏差的研究有很多,但首次研究“峰终定律”的则要归功于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1993年,他和同事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查尔斯·施赖伯,唐纳德·雷德梅尔公布了一项有趣的心理科学研究,题目是“更多的痛苦何时优于较少的痛苦”。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将一只手放入冷却至14℃(57℉)的水中,并持续60秒。显然,这个温度在国家冷水安全中心看来是“非常危险”的。第二次参与者则要把另一只手放进14℃的冷水中,保持60秒,但参与者不知情的是,在把手拿出来之前,水温会被升高到15℃,继续保持30秒。(结果显示,“还是会感觉到痛苦但没有那么明显了”)最后,询问参与者要重复哪一次实验作为第三次的试验。尽管从逻辑上讲第二次比第一次的实验更加痛苦,然而大多数人选择了第二次的实验。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第二次的实验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痛苦明显减少了。
雷德梅尔和他的同事用结肠镜检查重新测试了这个假设,记录了病人做检查时的不适程度。他们多次发现,当病人被要求回顾并评判这个经历时,可以通过整体不舒适程度和检查结束时的不适程度,来预测病人的评定。整个过程持续多久并不重要,结束时的感受才是让人记忆最深刻的。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一些让人愉悦的物品来说,这个假设也是同样适用的。例如:人们通常会觉得免费获得一件好东西(比如一张高评分DVD或者一条巧克力棒),比获得一件包装较差的东西(如一张低评分的DVD或一块泡泡糖)要好得多。
如何从中得益
正确认识自我偏见,能有效地帮助你应付将来的情况。苏珊·克劳斯·怀特伯恩博士说,当你下一次想要深刻地记住某事时,请记住以下三个提示:第一,当你在处理某件看似消极的事情时,请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的最终目标上。例如,当你在填饱肚子的时候,想想这种没有任何烦恼的感觉多么棒。第二,不要因为轻微的不适感,而影响了整体好的经历。如果在浪漫的周年纪念晚宴上,服务员忘记往你的杯子里加水了,没关系,让它去吧,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爱人身上,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确保你的体验结束于最成功的一刻。为了演唱会的安可,而需要忍受被困于停车场的几个小时,值得吗?如果你觉得不值的话,那就跳过这最后一首歌,让演唱会在你的记忆里更加深刻一些吧。【全文完】
作者:curiosity
编译:钱美辰
校改:罗蔓钏
overlooking the bad sides of someth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good aspect. Thanks, let me know what is most important.
第一篇译文打卡
接这篇编译任务是因为对这篇文章内容很感兴趣
可能也是因为兴趣的原因使我翻译这篇文章的时候格外顺畅
虽然也有遇到一些难句无法表达清楚,就逐字逐句地查,了解其含义
最后看到“通过审核”这几个字,还是长舒了一口气
感谢我的责编蔓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