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乐观只会带来失望
想象一下,你站在河岸边,想要到河对岸的村庄去。
身后有一群人为你加油,所以你满怀信心,踏上征程。但是,你没考虑到河水流速的影响。所以不管你如何奋力前行,你都不能完全克服河流流速的影响。当你到达河对岸时,河流已经把你推离目的地很远了。我们或许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总是有多种外力作用迫使我们偏离预定的轨迹。
大多数励志书都表明,只要你有决心,足够乐观,就能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但是布朗认为励志书上的这种观点只会让人失望,让人沮丧。他受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比如斯多葛学派(Stoicism)②)、19世纪德国思想家亚瑟·叔本华③(Authur Schopenhauer)和现代科学研究的启发说到:“生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不能期望自己能掌控一切来达成我们的目标,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过上更好的生活。”
魔术与幸福感
布朗在新书《幸福感》(Happy: Why More or Less Everything is Absolutely Fine)中提出有关幸福感的哲学和心理学概念,这似乎与他的舞台秀和电视节目不同。布朗解释道,其实这两者存在联系。“我们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就和变魔术时的状态一样。”
魔术师们常常利用人们的思维盲区,通过语言叙述和魔术手法引导,说服观众相信魔术,掩盖某些事实。我们在整理、讲述过去的生活经历,形成看法时,正是这样做的。布朗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明白了魔术不仅仅是吸引观众这么简单。它给我们提供了方法,教我们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更好地生活。”
比如,你或许会对自己说:我总是感到格格不入,洋相百出。之后,你就只会记得自己尴尬的时刻。在爱情中也是如此,你可能预先认为自己“爱情不幸”,之后,就可能只会挑选不合适的伴侣。
我们从小就开始听父母讲生活中的故事。布朗说,“我们内心对事物的看法来自我们的童年经历,来自我们的父母。父母们可能遇到过许多挫折,觉得生活毫无乐趣。之后,不管看法好坏,我们一股脑地带着它们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想着必须获得成功才能得到他人的爱,想着必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想着不能把心里的大秘密告诉别人。”他还说,认识到这些看法的来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的焦虑和不快。
如今,我们的看法也受到励志书的影响。这些书上总是提出决心,乐观,相信自己等等观点。比如,把自己视作英雄,虽然四面楚歌,但一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布朗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尽管最初会让人充满力量,但最终却只会导致失望。
无法获得幸福感的原因
在一开始选择正确目标方面,人们就不怎么擅长。“能使我们感到满足,产生幸福感的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比如,很多人的目标是金钱。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后,金钱并不能提升幸福感④。
如果你不信,布朗建议试试下面这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有一天你醒来后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还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周围没有其他人,你可以住进任何你想住的房子里,甚至可以住进白金汉宫。不过,你想去住吗?你可能只会找一个舒适又实用的地方。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想想价格不菲的服装、汽车或者是最新的科技产品。当你真正做了这个思想实验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拥有的和渴望的东西如此之多,却只是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即使我们选择了正确目标,也会有其他问题。人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积极思考改变局面,但这样的想法会让自己背负太多责任。如果我们没有成功,那是我们自己的错,是我们成功的意愿还不够强烈。更糟的是,这类极端的个人信仰还得到了某些大师推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忽略我们周围人的意见,即使他们在评价我们的成功机会时,观点更加中肯,我们也会置若罔闻。
事实上,我们听说的成功故事才是小概率事件。回想一下所有激励人心的自传,它们给人的印象就是,决心是成功的关键。布朗说:“你永远不会读到失败商人的自传。”虽然这些人中,很多都有决心,相信自己,但最终却没有成功。毕竟,若有十个新公司,九个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
布朗的幸福指南
如果积极思考无法让我们更快乐,那什么能呢?布朗说,斯多葛学派和古希腊哲学家提倡一种更健康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可以使我们更快乐。这些哲学家们认为我们应该主动、审慎,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无力改变的。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学会接受。
以打网球为例,“虽然你一开始就在想‘我必须赢’,但是你却无法控制局面。 一旦开始输球,你就会觉得自己要输掉比赛了,然后就开始感到焦虑。如果你一开始想的是‘我要尽全力去打这场比赛’,那就算开始输球也没关系。你不会应失败而沮丧,因为你并没有输,你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布朗说,这种做法降低了我们的情感“重心”⑤ ,从而使我们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他还说:“斯多葛学派的幸福感模式就是避免干扰。”
布朗主张采纳斯多葛学派的晨间思考法,为接下来的一整天做准备。他说:“这很简单,每天早上花几分钟想想,这一整天可能会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难,预先思考一下,想出个结果来。”这种思考让我们看待事件的视角更加多样,不会迷失在事件之中,保持理智。同时还能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所以没必要灰心丧气。与此同时,这种做法帮助我们更明智地看清各种可控的挑战,这样我们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犯相同的错误。
布朗说,要完成晨间思考,把手机放到卧室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手机放到外面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提醒,与其在手机上关注社交媒体新动态,选择思考当天的事,想想如何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完成这些事情更好。”
有人质疑,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古代哲学思想是否还有作用。布朗认为其作用从未改变。他说,“斯多葛学派出现的时代,战火纷飞,政治冲突不断。这些哲学思想之所以盛行,是因为这是一种让自己远离冲突,把情感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的方法。”布朗强调,这不是消极或冷漠的借口。这是帮助你在混乱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在争论时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要在遇到分歧时,就诉诸愤怒。
斯多葛学派的这种超然物外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抵抗现代社交媒体的诱惑。它让我们记得,某个人真实的私生活通常和他展现的完美外在截然不同。布朗说:“虽然在社交网站上,你表现得很完美,但是你把社交媒体上的样子和平时乱糟糟、丑陋、混乱不堪的样子比一比,就会发现差距。即使这样,你还是沉浸在社交网站,无法自拔。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情况。”
斯多葛学派还主张,我们要接受自己不能掌控一切的现实。布朗说:“就像小时候,你认为自己不得不起床去上学了,但是你突然意识到今天是星期六。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我们希望能达到的幸福感。【全文完】
译者注:
①布朗·布朗:世界著名心灵魔术大师、心理学研究者、作家。布朗·布朗对魔术、心理学有深入研究,擅长和心灵有关的魔术表演如: 预言,读心,意识控制,感应等幻觉魔幻。代表魔术:俄罗斯轮盘电视秀、思想诡计舞台秀。代表著:《不是读心术不是心理学不是魔法》(Tricks Of The Mind)、 Happy: Why More or Less Everything is Absolutely Fine,Confessions of a Conjuror 等。
②斯多葛学派(Stoicism)兴起于雅典,创始人是芝诺(Zeno)。由于他经常在公共建筑下的门廊(stoa)下讲学,希腊人便称他的学派为斯多葛(stoic)。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斯多葛学派兴起于公元前300年左右, 当时希腊流行两种观点:极端享乐主义和极端的犬儒主义。 斯多葛派不像犬儒主义一样弃世,也不想享乐主义那样希望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思想是在面对动荡不安,不可预测和态度刻薄的世界时,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控制人所能控制的东西”,由此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深层的快乐,即幸福。斯多葛式的幸福不是名利声誉等外在的感官享受,而是“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的内心的满足。
③亚瑟·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er)1788 —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叔本华认为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人的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等。
④根据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收入的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没有必然联系。当收入发生变化,可能引起主观幸福感暂时的升高或降低,尤其当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时,主观幸福感会降低。但从整个时间维度来看,个体可逐渐适应新的收入等级,从而削弱收入变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⑤情感“重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影响你维持健康关系的能力,控制你的幸福感,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事业和财务状况。
作者:David Robson
编译:陈童
校改:张云倩
学会接受,抱有“我要全力去打这场比赛”而不是“我一定要赢”的心态,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受益良多啦
有个人说住在重庆就很幸福了
怎么有的内容看不到啊?
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看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