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米·奥特多拉(Femi Otedola)和他的三个女儿
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说:“看似最有爱的父母和面带笑容的亲戚往往杀人于无形之中。他们进行着一种微妙的谋杀——强迫孩子摧毁真正的自我。”当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的成长轨迹,试图改变他们时,父母们就在进行这种微妙的谋杀。许多父母已经设想好一个脚本,希望孩子能够满足他们的自私想法。他们执迷不悟地试图控制自己的孩子,支配他们的生活。这些父母希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生活,而忽视了孩子也有自己人生的事实。
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发现、理解和表达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的未来铺平道路,而不是利用他们来纠正我们的过去。我常认为,操纵孩子过不属于他们的人生的行为是一种巫术。让人遗憾的是,我常看到许多家长强迫孩子走上与孩子的热情、天赋、才能和独特能力全然无关的职业道路。家长们只关注某一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完全忽视了孩子们需要成就感。他们声称,子女喜爱的职业的经济价值不值一提,并直接否定了这种喜爱。我想向全世界所有的父母强调这一事实:某一特定职业的经济价值并不是衡量职业影响的标准,孩子的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开明的父母帮助他们的孩子发展他们的激情,天赋,才能,独特能力显见的事业,增强孩子的成就感,而不仅仅关注某职业的经济价值。
在我见过的父母中,只有少数了解成就感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我写这篇文章的真正对象是尼日利亚亿万富翁商业大亨费米·奥特多拉(Femi Otedola),他向我们展示了培养天才的模范方法。奥特多拉有三个漂亮的女儿——托拉尼(Tolani)、弗洛伦斯(Florence)(又名DJ库比)和特米(Temi),还有一个儿子费瓦(Fewa),他们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职业。大女儿托拉尼从一个音乐爱好者转型为一名音乐家。她在英国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在经过正式的硕士教育后说服了父母,将继续音乐学习并追随音乐事业。弗洛伦斯——人们更习惯称她为DJ 库比——是一位音乐家、音乐制作人、作曲家、著名DJ以及尼日利亚和南非多个品牌的大使。她想成为一名著名的DJ,跻身《福布斯》30岁以下富豪榜前30。弗洛伦斯希望自己是以才华而不仅仅是以亿万富翁女儿的身份而闻名。她说:“我很幸运得到父母的支持。阻碍年轻人追随梦想的是缺乏精神支持,而不一定是经济支持。” 她还建立了 “库比基金”,致力于解决儿童保护和教育问题。小女儿特米是一名时尚博主和设计师,她的梦想得到了父亲的全力支持。她拥有一个时尚、旅游和摄影博客,展示着她在巴黎、纽约和米兰等地的时尚、艺术和摄影冒险。
你会发现,奥特多拉一家在职业选择上各有不同,人们当然会期望其中一个女儿能遗传父亲的商业头脑——一旦父亲为你建立了一个商业和财富帝国,你便不需要经受求职压力,只需做好接手的准备,但奥特多拉证明了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真正开明的父母并不会为孩子定义成功,而是提供一个最伟大、最充实的平台,让他们做自己。
亲爱的父母,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上帝设计孩子不是要他们融入其中,而是要他们脱颖而出。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样子。父母必须能够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发现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或具有哪方面的潜能——如技术(喜欢修理东西)、运动(对体育活动极感兴趣)、艺术(对音乐、舞蹈、娱乐、写作、绘画或诗歌极感兴趣),感性(对照料他人、交友、社交和人力资源极感兴趣)、领导(善于决策、承担责任、组织、鼓励、保护或领导他人)、时尚(善于时尚设计、造型、图形设计或装饰)、烹饪(善于烹调或烘烤),商业(善于金钱管理,销售,谈判或解决问题),灵性(经常祈祷,接受启示或为他人代祷)或科学(具有分析、数学、实验或诊断思维)。当父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就很容易帮助孩子发现自我潜能。
总有父母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我建议每位年轻人和家长都读读《如何成就和谐家庭关系:中毒的父母》(苏珊·福沃德著)。21世纪的新时代父母该怎么做?——不要再以爱之名阻碍孩子做自己!【全文完】
作者:格本加·阿德班博
编译:刘檬莲
校改:谭雄
上一代的父母虽然以爱之名行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真的意识不到问题,幸好,新时代新觉悟,学会做好一位父亲或母亲,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还可以从孩子那学到些东西。
想到了纪伯伦的一首诗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原来还有这样一首诗。所以,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
总有父母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 这句写的好棒
父母在把孩子带到世界来之前,应该多多学习心理学和养育孩子的知识,尽量减少或避免家庭悲剧吧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虽然不一定事事都对,但至少没让我们事事都错。
当父母确实太难了,所以在当父母之前先好好学习一下吧
一提到父母子女的关系,我就总能想到龙应台说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虽然家长总是喜欢越线,不过也是因为爱,彼此真的要多理解多沟通。
与时俱进,尽量跟上科技的步伐。随着科技的进步,孩子可以很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娱乐方式思维模式等自然和以前一代不同。
新时代,父母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再用从前的传统方式一味管束孩子啦
想起了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我们作为孩子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但是前提是父母有真正好好学习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有前提,唯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
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而且还不自知,父母真的应该应该持证上岗
喜欢这一句点睛之笔——总有父母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希望这样父母除了给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还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相信并支持他们的决定,彼此尊重。
因为社会环境,父母教导,我们自己可能在职业选择中都更看重经济价值而忽视成就感,这是需要去反省与改变的。
生活中真没看见有多少父母会对自己的父母身份进行反思,倒是经常拿孩子和别人家的比,不见拿自己和别人家的父母比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的未来铺平道路,而不是利用他们来纠正我们的过去。
总有父母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
我觉得这两句绝了!!!
可是有时候父母给的建议和过来人的经验也很重要,而有些孩子就极端的认为父母的想法都是强制性的错的。还是要理性思考吧。
是的
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父母,也不是每个父母都会尊重孩子自己的人生。
为人母以后才知道为人母的不容易,不管站在那一方角度,都有自己的苦衷
被导语中的一句话戳中,在一个时时想把你变成另一个人的世界里,做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为人父母,怎么能不为子女考虑,但每个独立的个体又都是拥有自由意志的,有时候越想改变越会适得其反。
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之前很火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及父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往往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真的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我希望我以后能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种家长,肯定很不容易……
父母都是无证上岗。真的觉得为人父母也要有考试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与独立,让孩子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而不应该支配和操纵孩子,甚至是牺牲孩子的未来只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身边的朋友因为原生家庭不幸福,从小觉得自己得到的爱不够,导致她十分自卑,早早结婚嫁人,以此来获得所谓的“安全感”,即使她其实是个条件很优秀的女孩子。
看完这篇文章,挺有感触的~有时候其实挺羡慕那些有着“爱管闲事”的父母的人,感觉那是父爱母爱的体现;有时候又不想活在父母的指引之下,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这种感情是真的很矛盾,所以为人父母也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