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浏览几个小时新闻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最新研究表明,新闻能够以惊人的方式改变我们,影响我们的风险意识和梦境内容,甚至增加心脏病发病的机率。
2013年4月15日,在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就在数百名选手冲向终点线时,两颗炸弹相继爆炸,中间只隔了十秒。三人因此丧命,其中包括一个8岁的小男孩。上百人受伤,还有16名受害者需要截肢。
正当全世界都为这场悲剧哀悼时,各大新闻媒体开始了长达数月的“生动报道”。如果算上审判的话,报道应该长达数年。他们一直重复播放着炸弹爆炸时的画面,现场混乱一片,浓烟滚滚。相关照片更是铺天盖地:血迹斑斑的街道,满脸悲怆的目击者,受害者吓得瑟瑟发抖,还有人连衣服都被炸飞了。
显然,亲身经历恐怖事件或是受其影响都可能会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还有一些人,他们虽未目睹爆炸,每天却要花费6个多小时观看这一事件的相关报道,这无疑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不利于个人健康。
来自加州尔湾分校的阿里森•霍尔曼(Alison Holman)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顿悟’的时刻,我发现人们完全低估了新闻对他们的影响。”
事实证明新闻报道远不只是一种传播事实的良性来源。不论是对外来移民的态度,还是自身梦境,新闻报道都会以惊人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的潜意识里,影响我们的生活。它可能会导致我们误判风险,影响我们对其他国家的看法,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的良性发展,也会加大创伤后压力激增、容易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新证据显示,新闻报道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大患上心脏病的机率,以至于多年后出现健康问题。
如今新闻报道并非是我们了解时事的唯一或最主要的方式。播客、直播、广播、社交媒体以及网站等各种渠道整天都会给我们推送各种消息,朋友们还会分享各种链接,这说明了一点:从我们睁眼起床到闭眼睡觉,我们一直受到各种新闻的轰炸。自然而然会在无意中受其影响。
新闻对我们影响很大的潜在原因之一就是所谓的“负面偏见”,这种心理怪癖大家都很熟知,指人们常常更容易关注身边发生的坏事。人们认为“负面偏见”可以让他们远离危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的缺点总比比他的优点更容易引人关注,为什么失去比获得更加令人挂心,为什么害怕比机遇更加激励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体现了这种偏见,为公众提供正面或负面激励时,后者往往更加有效。
这种偏见导致了新闻往往很严肃,而且很多新闻通常是负面的。比如,2003年一项研究发现经济类新闻多是负面新闻。作为民众预期的一个重要指标,负面消息太多会导致民众消极悲观,甚至歪曲他们对客观事实的认知。
“负面偏见”还会影响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尽管新闻可以帮我们规避一定风险,比如新闻报道某个地方发生政治动荡、战争或成为恐怖主义高风险区时,人们一般不会去那里度假,但某些新闻中存在的“偏见”可能会导致人们误判风险,严重时危及生命。比如,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公众认为新闻中老生常谈的癌症(比如脑癌)比实际更多发,而像男性生殖癌这种不常讨论的癌症发生概率则较低。这可能会使得人们因为低估自己罹患某种癌症的风险而错过疾病的预警信号,危及个人健康。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闻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梦境。随着疫情的蔓延,很多人常常梦到自己感染了病毒。研究表明,911事件以后,很多人也经常会做噩梦。这说明梦境的改变和我们对电视新闻事件的了解有很大关联。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露丝•罗泊(Ruth Propper)是这项研究的领头人,她说,“不同于听广播、和亲戚朋友谈论,人们通过电视新闻可以看到死亡的景象,这会给他们心理带来创伤。”
电视媒体中生动的描述是另一个重要原因。霍尔曼(Holman)说她有时候在体育馆里也会看到新闻报道。报道里,记者仿佛全程都在讲故事一样,相同的照片也会不断出现,慢慢印到你的脑子里。她还指出新闻一般不会播完一则就播送下一则,通常也会加入一些戏剧性的东西来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
几个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是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世界各地的心理健康机构都表示需要心理诊疗的患者空前增多。新闻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人们接触的新闻越多,他们越有可能出现各种病症,比如压力、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众多研究发现,新闻报道比起现实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情感预测”(指对未来情绪的估计)对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尔湾大学的心理学家瑞贝卡•汤普森(Rebecca Thompson)表示大部分人有自信能够对未来情绪进行预估。她说,“如果你想象自己明天会中彩票,你就会感觉很好。”反之,则会陷入悲观、紧张,充满忧虑。
实际上,目前许多关于危机的新闻不仅会让人们对危机反应过度,也会促使人们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小题大做,比如财政状况或是个人浪漫关系。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因为经常看负面新闻,在应对各种挑战时会更容易紧张,增加个人压力。此外,负面新闻会导致人们心跳加快,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次,当你发现自己一天要盯着头条几百次,情不自禁翻动、浏览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时,请记住,新闻正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影响着你!【全文完】
作者:未知
编译:程丹
校改:刘婷婷
每个报社都有自己的立场,撰写报导时会不自觉地偏向自己支持的那一方,所以我们在接受信息时要多家报社兼顾,已得到比较中肯的信息
对于假新闻,就需要老师提到过的“媒介素养”了;负面新闻看多了确实会怀疑人生,只能说尽量保持理性保持清醒吧
特别这个疫情期间,每天夸大的新闻 真的很让人焦虑
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在影响着我们,不仅仅是新闻,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具有良好素质的新闻媒体,更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觉得错也不在新闻本身,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传递消息的文字载体,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看新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最近几年fake news实在是太多了,前几天看到的新闻,过几天再去看发现是假的,这种事经历多了,真的就有点烦了
新京报就是典型,编辑的新闻常常断章取义,造谣不断,对待这种新闻还是要擦亮双眼,不要盲听盲信
同感!别说新闻了,有时候朋友圈看多了都焦虑….
有分辨性接受信息,拒绝照单全收不过大脑。
一方面,确实给我们会无形中带来一些压力,现在信息快速发展,什么都很快,信息更新也很快,这些零碎的信息,其实大多数人看看也就忘了~
疫情期间宅在家的时候,家里人每天对着手机焦虑的不行,我给他们的忠告是:少看新闻,做好防护。
感同身受。疫情期间几乎每天醒来都会看到大量负面新闻,无形之间增加了很多压力,后来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才逐渐缓解。
现在这种信息爆炸、快节奏的社会,指望媒体人的所谓“良心”来改变这种情况不太现实,还是得自己学会如何筛选、甄别渠道可靠的信息。
亲身体会,新闻刷的多了,时间长了,会变得很焦虑。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假新闻”,标题党,看到这些就烦。
越是在信息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双眼准确分辨信息的真实性。
因为信息的推送也是经过筛选的 新闻时刻影响着我们
所以独立思考很重要
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摆脱这些影响似乎不太现实,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去甄别各种信息,尽量保持自身的理智和客观
现如今,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浏览量,一些新闻媒体越来越没底线,各种“震惊”层出不穷,而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我们更应该学会识别甄选
提高自己辩证看问题的意识~对新闻报道保持理性的思考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甄别信息,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
媒体管也不好 不管也不是 真是不好做啊
唉,现在的媒体
我想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网络世界,都是传媒人精心设计过的。我建议,传媒人也要担负起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使命,不要再一股脑地报道疫情了,也多报道一些正面的新闻吧。
其实我觉得多看点新闻并没有什么不好,很多时候新闻是一种陈述,或者正是因为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对人们以及各行各业敲了警钟。新闻对人的潜在影响,作为读者阅读新闻要广而观之吧,不能局限于某一类型的新闻,或者某一种情绪的新闻,以及在某一个或一系列新闻告一段落时适度走出“圈子”。
负面新闻看多了可能都会有轻微的被害妄想症
深有体会!社会上的负面新闻看多了,感觉自己都快有被迫害妄想症了……
过年那几天,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新闻围绕,内心确实比平常更加紧张、忧虑。
看新闻也是需要勇气的。。
确实是这样,现代社会,人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被其影响,对于新闻事件当事人影响更甚,且如今许多新闻媒体为博眼球歪曲事实
疫情期间看到很多“破产跳楼”,“失业”等负面新闻,真的无形增加了好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