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在其2015年11月最后一刊的36页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婶查互联网的国家们”,用一张信息图展示各个婶查大国的排名和详情。中国引人注目地名列前茅。本文除了编译该榜信息,还试图通过调查和访谈,用文字描述网民,特别是大学生,对婶查的了解和态度,并引人深思地认识到婶查和民众的关系。
中国西南有个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里面有一个中文系,系里有个2013级的同学名叫毛岸(化名),毛同学15年11月报名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去了趟祖国宝岛台湾,回来写了篇叫《在民国的十一天》的文章,兴冲冲地分享到一个叫‘十六番旅行者社区’的网站(16fan.com,京ICP备08007662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83),傻眼发现文字敏感不予上传,这才明白自己与中国互联网婶查机制不期而遇(本文势单力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有敏感词都自觉进行了处理,请自行领会)。
其实,对于6.49亿中国网民而言,互联网婶查每天都陪伴在您的身边,从打开手机看到的第一条微信,到键盘上敲打出的每一个字符,都有它帮您记录着,检查着,评判着,其优雅美妙的工作方式绝不扰民,默默地让某些信息或石沉大海,或自动消失,或无法访问,守护着中国互联网这一方净土。然有国际好事者,喜好观察、评选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婶查大腕,其中,中国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的婶查
美国《时代周刊》在其2015年11月最后一刊的36页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婶查互联网的国家们”,引用来自自曲之家(Freedom House, 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报告图表,将中国排为全世界互联网婶查第三大国,状元和探花分别为埃塞俄比亚和伊朗。中国的身后分别是苏丹、土耳其和埃及等等49个国家。
这是啥情况?这份基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数据的调查报告解释说,如果将婶查内容分为“对政府的批判”、“有关冲突、暴力和孔怖主义的内容”,“对府败的指责”、“来自政治反对派的信息”、“讽刺或调侃的言论”、“侮辱宗教信仰的言论”、“经济、文化和社会性评论”、“网上抗议、请.愿和群踢活动”、“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以及“同性恋问题”等十种类别,那么,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通过屏蔽相关网页、删除内容或拘留信息发布者等手段来达成其婶查目的。我国我党除了在婶查“侮辱宗教信仰的言论”方面较弱,其它都属强项(详见附图)。
上不了榜的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等等14个国家。报告还专门注明说,未对网络内容进行婶查的国家一直在努力平衡着自曲言论和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如,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曾要求社交媒体必须上报疑似孔怖主义的内容,后来也不了了之。
该报告也同时指出,今年是全球的互联网自由状况连续第五年恶化,许多以前不设置婶查障碍的国家或地区如今也走上了网络婶查之路。中国在这方面积极响应着世界潮流,在自由之家的年度报告中,由2013年的第七位一路上升到2015年的第三位。
世界第三,那是相当相当厉害的,咱作为被婶查的网民有啥感想呢?
被漠视的婶查
2015年11月25日,笔者通过网络问卷收集了部分川外大学生对我国网络婶查制度的看法(由于本人势单力薄,该问卷覆盖面不全,并且网络问卷因为涉及敏感,存活时间较短)。68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5%的人对网络婶查制度没有任何了解,42%的人有过一些简单的了解,只有3%的人有过深度的了解。虽然大多数同学在资料收集,了解国外时事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但63.24%的受访者仍然认为网络婶查制度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小,19.12%的受访者觉得没有影响。
调查对象的局限性让人觉得调查结果极不真实 – 一所外语类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能读洋文、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少数中国网民,却不甚了解限制自己信息获取的某种制度,在日常上网活动中能自动规避敏感话题,全然不受其影响。
甚至,甚至连寄身中国的歪果仁也理解和同情我国的网络婶查。川外中文系大三的李梅(化名)同学有个澳大利亚男朋友,朋友圈里于是多了很多歪果仁。笔者针对该话题采访了李梅,她了解到,中国的网络婶查制度使得这些外国友人很难与国外的朋友联系,然而,很多歪果仁在抱怨的同时认为,中国的网络婶查制度还是其道理的:贵国人口众多,想要管理这么大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制度,毕竟国家国情和社会体制不一样,既然来了,就得遵循贵国的体制,所以抱怨的同时表示理解。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其实是指存在即有其原因。任何理性的人应当探寻其原因,从而认知其存在。当然,我们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既然已经在那儿了,那必然是符合国情的,无需深究的,特别是当某种东西悄然无息地陪伴我们很多岁月的时候,它是当然的,它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内化于我们心中的一部分。
无需婶查的民众
2008年3月15日,国际知名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被屏蔽时,网络上下一片哀嚎,随后一度解封。2009年3月29日再次被封,有外国记者向外交部询问为何再次被封时,时任发言人秦刚说:“至于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再然后,大家习惯并喜欢上了优酷,几乎没人关注那个时断时续、讨厌的油管网站了。
2010年3月23日,谷歌中国声明因“遭受中国黑客攻击”和“网络婶查”决定退出中国市场,许多粉丝前往其中国办事处献花。时隔5年,当谷歌打算再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已习惯了度娘,昔日激情已不再。
2015年10月,当中国被评为世界级婶查大国,笔者小心翼翼地问及各路网络达人对此看法之时,已没有多少人在乎此间的曲直了。
很多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东西会逐渐成为一种惯习,慢慢内化于我们之中,潜意识地支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像笔者此时跳跃在键盘上的手指,每一个敏感词都会沾滞指尖的流畅,下意识地去敲击删除键。这种自我婶查的机制旨在删除那些不能看不能想的东西,但它同时也删除了理性个体的反思能力,其好处不言而喻—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其弊端却是任何社会体制的致命伤—公民的没落。
据被屏蔽的维鸡百科介绍,很久很久以前,大多数民众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力,只是现行体制的消极服从者,即臣民。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自由契约关系,个人才第一次成为自由独立的理性个体,作为一个公民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臣民将政府视为“他们”,而公民则将政府视为“我们”。
我党我政府一直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以婶查的方式杜绝虚假、“有色”信息,混淆视听,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然而我党我政府是否意识到那些将婶查内化于心,再也无需婶查的民众如何看待“他们”的党和“他们”的政府呢?
微弱但不一样的声音
在笔者的采访过程中,川外新闻传播学院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背书似的,但却很坚定地回答采访提问:“知情权和表达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曲,中国的网络婶查政策无疑是对这两项权利的侵犯,它使人们只能接收到单一的官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使无数人因炎获罪。”这名坚持要使用真名的同学叫候尔德。
因去台湾而回来傻眼的毛岸同学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静了下来,“我宁愿放弃看那些新闻,”她想了想,补充道,“那些新闻的信源太单一,无法判断真假,适度的网络婶查也许合理,但我们国家过于死板了。”
看着TA们的眼睛,笔者认真记下这些微弱但不一样的声音。【全文完】
全是文字的文章看起来有点累呀,多点图就好了
后面的排版再加一点点图的话就更好了
如果用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来说 一切都显得不无道理了
Wa 棒
吃瓜群众有啥吃啥。。。
Bingo
习惯会丢掉一些意识啊喂,我还是欢迎谷歌回中国的,只是现在科技太发达了,黑客也很厉害,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