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中国目前的重中之重,中国想在这上面大干一场,但却存在太多阻碍,缺乏明确的愿景,一些早期项目也没有很成功。更重要的是,如今这个阶段中国的软实力相对薄弱,这是一个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资金问题、地缘政治这之类的问题,都会影响“一带一路”的具体落实。

 

过去,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软实力和各区域之间连通便捷等优点占了龙头老大的位置,引领着全球化。但是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他推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就使得美国的地位动摇了,中国趁此机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化新的引领者。正是因为“一带一路”这个新战略,亚洲终于也在全球化中有了存在感。

中国现在正在尝试发扬光大自己的发展方式,带领着数亿人摆脱贫困。“一带一路”成为领导者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工具,呼吁促进各区域之间搞好关系、一起发家致富。那么,“一带一路”究竟是干嘛的呢?它就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庞大的铁路、道路、管道、港口和电信基础设施,促进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其实,“一带一路”就是一种全新的全球化。中国的官方媒体早在开展“一带一路”的论坛之前,就形象的称其为“全球化2.0”。从理论上来说,它和全球化理念有共通点,这个倡议就是要加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来往,从而促进自由贸易,让中国软实力更上一层楼,带动着沿线国家发展。

 然而,现实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到目前为止,尽管目标明确,但“一带一路”的一系列的连贯策略还没看到点影子。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更大的问题来了?该项目真正涉及的是什么?如何实施?举个例子,中国计划如何实现沿线国家的政策协调,又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带一路”仅仅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吗?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部分中国官员了解,更多的人是不了解。此外,每个学者都对这个项目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在翻译该倡议的名称上都没有做到统一。而此次“一带一路”的高峰论坛,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连接欧亚大陆并改善其基础设施。但是,该倡议都有将近四年了,而中国所设想的项目都没有完成。即使是最受重视的项目——贝尔格莱德 – 布达佩斯高铁(连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欧盟法规也跳出来阻止它完成。

中国相对薄弱的软实力仍是缺陷

“一带一路”还想着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方面的成效也是备受争议的。中国政府在西方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提供各种助学金、还有各种学习交流,就想着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各国间的联系。却发现日本、韩国的文化都做的有自己的特色,而中国却差很多。

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来说,这是就是缺陷。没有强有力的社会联系,怎么让别人相信你,更何况花钱投资。更糟糕的是,最近欧洲竟然开始讨论根据互惠原则限制中国对欧盟的投资,这无疑是对中国的外资企业的重大打击。

就这样,中国还想要取代美国主导全球化,这实在是太难了,毕竟连欧洲国家都搞不定。即使美国在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的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存在一定劣势。但是,没有明确“一带一路”的愿景,没有实质的成就,没有有效的软实力战略,中国目前就还没有能力成为全球化的新驱动力。

中国可以融资的数额有限

“一带一路”承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但这是需要钱的,很不幸,中国目前的钱不够。

以前中国有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将近4兆美元,可能有钱拿出来投资,而如今却不是这样。中国的经济已经放缓,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向银行借钱也有了问题,银行的钱借出去了还没收回来,就算想借给国家也无钱可借。

这一点很重要,中国的银行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放款人(尤其是中国开发银行,其估计贷款在1000亿美元左右徘徊,而中国银行已经宣布承诺贷款200亿美元)。面向这一项目的多边组织肯定没有这种财力。即便是为这个项目而生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也只在“一带一路”项目上投资了17亿美元。

不止如此,由于大量的钱流出去了,中国已损失了近1兆美元的外汇储备。尽管3兆美元的外汇储备看起来仍很充裕,但这已经是底线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投入的钱减少,而“一带一路”的发展离不开钱,这会影响“一带一路”的正常运行。

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风险

在北京“一带一路”的论坛中,29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圆桌会议,有超过130个国家的约1500位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印度,它是唯一一个被邀请但拒绝派政府官员参加的大国。这不禁让人好奇是为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克什米尔地区的反对,但根本原因是印度不相信中国。印度与中国有着几乎无法解决的领土争端,而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印关系的竞争。

毫无疑问, 中国不希望印度缺席论坛。特别是在南亚地区,如果没有印度的支持,“一带一路”肯定会面临更多挑战。但是,即使备受压力,中国似乎也不大可能终止在印度周边国家实施这项倡议。印度拒绝参加此次论坛,也给了中国一个警示,中国要注意周边地缘政治风险。

三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一带一路”仍然在路上,它距离目的地还有很远距离,最终的成果也要接受检验。显然,此次论坛有多少人参加,这些官员的水平有多高,都不能保证这个倡议在未来能不能成功。但是我们也不要太悲观了,“一带一路”有很多问题,却非常有意义,中国也得到很多好处。要相信,中国也有可能成为亚洲软实力的引领者。如果在过去的全球化中,人们对迪斯尼卡通人物耳熟能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迪士尼将被万达集团所取代,人们对熊猫也能耳熟能详。【全文完】

来源:
  1. China’s Big Bet on Soft Power
  2.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China’s New Silk Road

  3. China cannot finance the Belt and Road alone

编译:张成容  李雪萍
校改:三表叔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