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来,可以说美国留学生倾向于享受生活,而中国留学生活得更为现实。或许是国情或者当下的世界局势所迫,中国学生认为自己得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在毕业求职的时候与国外的毕业生处于同一水平,而事实的确如此。中国的家庭向来望子成龙,随着发展也开始希望自已的孩子能走的更远,这样的想法加上学生自己的信念促成了如今中国每年输出更多留学生的局面。相反,于美国来说,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也许他们享受着来到美国的外国人不得不适应本土环境讲英文的同时,也把这种优势当做了理所当然,所以他们较难接受去一个被另一种语言主导的国家。不管怎么说,留学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而学生的第一职责就是学习,或许丰富社会经验,见见世面也是学习的一种,但归根结底,以学术性学业为目的应该才是留学的宗旨。

中美——大规模的留学生输出国

长期以来,我们对“海外留学的价值”有做相关讨论和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都被挑选出来。国际教育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16学年,近325,500名或者说大约5%的美国高校学生从外国院校获得了学分。而中国教育部给出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学生中,这一数字达到了108万。

我们将2003~2015年间中美高校学生海外留学数据制成如下图表。根据图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03~08年中国海外留学的数量基本呈1/2的趋势低于美国,在08年下半年基本追平美国。然而从09年开始,或许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海外留学的数量开始呈平缓趋势不再大幅度增长。相反,中国海外留学数量稳定增长,并远远甩开美国。

数据来源:国际教育协会,中国教育部

那么造成这一明显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造成的?还是说另有隐情?

留学国家的选择:舒服的语言环境还是艰难的语言难关?

然而,对于犹豫不决的学生来说,掌握语言是留学的一大障碍。外事学院根据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语言所需的时间,将世界语言分为四类:从简单的(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到非常困难的(阿拉伯语、中文和日语),以及美国留学生所在国家的语言。

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学生选择了讲英语的国家或者语言容易掌握的国家。只有22%的美国学生选择的留学国家,其主导语言通常需要花36周以上的时间来学习。

中美留学生意愿去向的差异

去年,对于从外国院校获取过学分的的美国学生来说,欧洲国家是其中55%的学生选择的“黄金标准”。 其中12%的美国学生选择了英国,几十年来这都是美国留学生的最佳去处。在欧洲、英国,美国学生可以沉浸在一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却跟自己的国家没有特别大差异(如语言)的环境里生活,在那里待一段不太长的时间,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夏季学期就很完美。

然而,中国学生留学的目的不在于“见世面”,而是要在全球就业市场上获得牵引力。他们不会因为远离家人而畏惧,在参加大量学位课程的同时,也不得不欣然接受不同的语言。

为学业,不计远赴万里

数据来源:阿特拉斯项目,国际教育协会

国际教育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最多,占58%,随后依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基本都在30%左右,再来是英国,占21%。

中国留学生为了自己的学业,可以频繁地离家4000英里去接受教育,尽管那里的语言并不是他们的母语。

相比之下,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学生表示,他们渴望出国留学去旅行,并探索不同的文化。这样的想法短期内可能会不错,但从长远来看并非如此。当他们开始求职时,往往发现他们在和来自中国的交换生竞争同样的职位。

【全文完】

来源:qz.com
作者:Youyou Zhou
编译:林忆杨
校改:廖思维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