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特朗普将对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表示,未来两周可能还会对额外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税。美国打响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原因何在?意欲何为?中方又将如何回应?
        
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 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也就是说,上周,这一举措已生效。此外,对额外160亿美元商品进行征税的细节已经在筹备中,而且特朗普已下令政府准备收取2000亿英镑中国贸易的关税。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不公平,窃取了美国企业的技术。因为希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必须与中国伙伴合作——这意味着他们很容易失去对其技术的控制。

单从数据看,作为一股贸易力量,中国的崛起的确十分惊人。

中国于21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WTO),迎来崛起的关键时刻。加入WTO,中国在海外市场的权利(比如面临的关税水平)将受到WTO规则保护。

现在,中国的出口量几乎是本世纪初的七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中国每年的出口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虽然中国也是商品和服务进口大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其出口远大于进口,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存在大幅失衡。

相比之下,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都存在着贸易逆差,去年的商品贸易赤字达到了8000亿美元。其最大的双边贸易逆差就发生在同中国的贸易中,总额为3750亿美元。

特朗普经常关注这些国际商业失衡,认为美国的前总统们签署的贸易协定不公平,也标志着其他国家在占美国的便宜。

然而,贸易失衡真是由贸易政策引起的吗?

政府政策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税收和支出政策、利率、汇率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都会影响储蓄和投资以及贸易平衡。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指出,一个国家的整体贸易平衡是企业和家庭的储蓄和投资以及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的结果;并不是由贸易政策决定的。

但特朗普坚持认为贸易中的不平衡是中国贸易和其他政策的结果,包括补贴、操纵汇率和收购其他国家的技术。因此,旨在加强中国在许多重要先进工业领域地位的“中国制造2025”倡议,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

除了上周的一连串加征税收以及本周宣布的进一步措施外,特朗普还在加强回击——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铝征税。事实上,和特朗普一样,欧盟和此前的美国政府也十分关注中国迅速增长的金属(主要是钢铁和铝)产量,以及中国政府获取外国技术的方式。欧盟经常敦促中国解决其自认为的钢铁和铝产能过剩问题,并向世贸组织(WTO)投诉大致相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问题。但是欧盟和其他国家不像特朗普一样热衷于单方面对中国施加额外的贸易壁垒。

贸易战可能一触即发,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美国政府一直指控中国通过操纵汇率以获得竞争优势。因为汇率较低使一个国家更容易在国外销售货物。但后来人民币汇率上涨,削弱了中国商品的部分竞争优势。即便如此,面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征税的举措,调整人民币汇率仍可能作为应对之举。【全文完】

来源:BBC
作者:安德鲁·沃克
编译:许青
校改:川透编辑部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