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边摩擦愈演愈烈,多项领域明争暗斗、暗流涌动。现在,双边又将目光同时投向了签证。那么,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型较量谁将从中获利,谁又会得不偿失呢?

签证 摄影师:张鹏

今年,中国政府相关学者的签证遭到美方取消,究其原因在于美方担心中国借此类交流活动“散布不法言论”和从事“间谍活动”;数百名中国留学生的签证也因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制度而迟迟未能颁发。与此同时,美国学者想要顺利拿到中国签证也是困难重重。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智库——重阳金融研究所(the 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的所长,王文曾自豪地表示:他去过美国20多个州,每隔几个月就要在中美之间飞个来回。但就在几周前,他突然收到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邮件,告知他他为期10年的商务签证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突然被取消了。他还被告知:如果可以列出他过去15年内的出行记录的话,他便可以申请一次单程商务签证。

然而,王文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时说道:“这将向美国政府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因此我拒绝了再次申请签证。”

自1978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学术交流范围不断扩大、频率不断增强。但现在,随着双边摩擦加剧,在美方眼里,中国学者和留学生便成了美境内从事间谍活动和散布煽动不法言论的重点怀疑对象。这便导致美国对与国家智库、研究机构相关联的中国学者采取了尤为严格的审查措施。

美国大使馆发言人斯科特•C•沃克(Scott C. Walker)通过邮件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表示,目前美方并没有“大范围”拒绝中国公民美签,但同时,他也不愿就个别案件发表评论。

他在邮件中指出,2018年有超过35万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赴美留学访问,他还补充道:“我们欢迎各方学者前往美国进行合法的学术交流活动。但美国情报和法律执行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情报机构指派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人士前往美国,并在个人逗留美国期间代表政府进行相关活动。”

中国研究生也“难逃一劫”。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特朗普政府官员考虑将禁止所有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以此打击中国的间谍活动。

自去年6月以来,由于担心知识产权遭到盗窃,美国开始限制某些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而这些留学生的学习领域可能“涉及”美方国家安全。限制内容主要包括对留学生进行额外筛查,并将涉及航空、机器人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签证期限从最长5年缩短至1年。其中,尤为敏感的便是与“中国制造2025”国家计划相契合的学科,该计划旨在让中国成为机器人、半导体和航空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该政策让数百名中国留学生面临签证问题:许多人去年12月放假回国后,却因未能续签美国留学生签证而在来年无法回到美国。由于可能会对签证申请产生不利影响,一位不愿向电台透露姓名的留学生表示:“我们异常焦虑,但却无能为力。”

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航天工程师,该生表示由于签证被拒,他与美国的博士学位失之交臂。他又重新提出申请并被另一个博士项目录取,但光是等待第二次留学生签证获得批准就花了足足五个月。

现在,专门用于分享申请经验的留学生百人微信群越来越多。那名工程师所在的群里中,约有70%的留学生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学业课程,却因额外筛选导致的签证延误,致使他们迟迟不能返回美国完成学业。

但美国大使馆发言人沃克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表示:“美国重视留学生留学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将继续优先处理留学生和交换访问者的签证,并尽一切努力确保合格的申请人能够按时开始他们的课程。”

纽约大学中国法律学者、中美关系资深顾问杰罗姆•科恩(Jerome Cohen)表示:“两国之间毫无交流可言,这种情况我个人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科恩依旧记得当时两国交流受到限制时,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可谓是举步维艰。他表示,对美国学者和决策者而言,像王文这样的学者对中国的政策走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有较高影响力的中国专家不仅仅是单纯的学者,更是联系中国政府的双向信息来源。

以美国国防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为代表的其他美国学者则持有更加强硬的态度。他们表示,美国取消中国学者的签证和中国频繁取消美国学者、记者签证的行为不过是“礼尚往来”罢了。

白邦瑞希望中美双方,尤其是中国,在限制出行方面都作出让步。他表示:“我本人极力主张双方在这场签证战中停火,以便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能够立足于双边利益,切实了解现状并付诸行动。”

至于王文,他对近期不能前往美国表示遗憾。

在加入智囊团之前,王文曾在一家国营报社担任编辑,他说道:“我经常发表一些关于美国的专栏文章,常向我的读者和读者提议: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因为美国不仅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文化也非常受欢迎。”但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他表示不会再写此类文章了。【全文完】

来源: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作者:Emily Feng
编译:贾镝
校改:李雪梅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