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迅速发展30年,在河南郑州,当初贫穷的一代好不容易过上高端消费的生活,如今因经济增速放缓,收入下降而不得不控制消费的欲望,而这一群体削减开支,不仅加重经济放缓,而且削弱全球扩张的野心。

29岁的赵娜出生在中国河南省的农村,如今在郑州身着黑色长裤套装,开着珍珠白色的奥迪。她是一名房地产经纪人,是一名购物狂,酷爱奢侈品,是大卫广场(奢侈品商场)高档商店的常客,“当我很有钱的时候,花钱使我快乐”——在巴黎买的6万元的手包对她而言不是问题。她买了一辆车和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在Airbnb上出租。对她来说,这座城市是希望的灯塔。但是,这座城市满足了她对奢侈品的欲望后,又残酷地遏制了她的欲望。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赵娜的生意遇到了瓶颈,她的收入直线下降,这迫使她放弃了欧洲的购物之旅,放弃了最喜欢的大卫广场,放弃了买买买的幸福。除了佣金,赵还欠了6张信用卡的债。她说,她的信用卡债务约为20万元,此外每月还有抵押贷款和总计1.5万元的汽车贷款。她表示:“不能随心所欲地花钱让我觉得很糟糕,但我也无能为力。”

因收入下降而削减开支,赵娜不是个例,这样的消费者整个河南省有1亿人次。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的数据显示,郑州等省会城市的消费者信心在2017年达到至少9年来的最高水平后,去年略有下降。但根据对河南当地消费者和商人以及贸易数据显示,河南人从车子到房子,衣服到化妆品的消费能力明显下降。

 

郑州——改头换面

长期以来,郑州一直是尘土飞扬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郑州转型为一座拥有闪亮天际线和时尚购物中心的大都市,这一转型令人震惊。

河南是中国繁荣沿海地区以外最大的省份。这座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通过铁路与中亚和欧洲以外地区相连,并与北京和上海高速相连。而河南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丝绸之路上展现更加开放的新形象[1]。新台湾代工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在这座城市建造了一座巨大的iPhone工厂,雇佣了23万人。

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曾经逃离河南,到其他地方寻找更好的生活。但郑州现在给了他们一个追求中产阶级梦想的地方:赚更多的钱,买得起自己的现代化住宅和一系列消费品。

 

现实——残酷至极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无节制增长之后,开始放缓。中国希望通过扩大国内消费和提高内陆地区的生活水平来实现经济转型,而人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柱。但根据对河南各地消费者和商家的数十次采访,以及行业组织的数据,从汽车、家用电器到服装和化妆品,河南人在所有商品上的支出都在减少。

随着中国与美国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危险。像赵娜这样的内陆城市居民减少消费,不仅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对全球零售商来说,也可能是一大考验。

意大利西装生产商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美国奢侈品珠宝商蒂芙尼(Tiffany)和苹果公司(Apple)都警告称,中国消费者正在削减支出。去年,郑州的零售额增长近20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周三,中国公布零售额增长疲软,服装支出10年来首次下降。

丹尼斯百货公司(Dennis Department Store)化妆品销售经理李梦茹说:“他们过去常常买很多东西,花钱也很随意。”她负责香奈儿(Chanel)、迪奥(Dior)和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等品牌的销售。“现在,随着他们对支出变得谨慎,他们变得更加挑剔。”

 

还有更糟糕的吗?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显示出复苏迹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但多数经济学家表示,与美国的贸易战愈演愈烈、工厂活动疲软以及全球对中国产品需求放缓表明,这种放缓将持续到2019年。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控制信贷和高风险债务、遏制投机泡沫的努力,也减少了许多消费者可以轻易获得的资金。分析人士说,这些因素可能会继续打压消费者支出。

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提振支出,并在1月份宣布了补贴计划,提高汽车购买量。去年,汽车行业的销量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下滑。政府还试图通过降低工资来提高实得工资,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但分析师表示,政府的帮助不太可能抵消收入增长放缓和家庭债务上升导致的信心下降。

尽管如此,消费者并没有完全停止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期收入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行业随之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2] 中国消费的一个关键驱动力是新金融选择的激增,包括对等贷款获取信用卡的无限机会,这使得以前买不起消费品的人能够获得大量的消费品。最近的一个下午,郑州市中心的大卫广场熙熙攘攘,购物者们在咖啡馆里品尝最新款口红和拿铁咖啡。

但赵娜不在其中,面对即将到来的近30年的按揭还款,以及仍需偿还的汽车贷款,她说,她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光顾这家购物中心。“随着收入的下降,我必须让每一分钱都有价值,”赵娜说。“不必要的奢侈消费必须暂时停止。”

[1]改革开放40年,郑州发生了哪些变化?(河南电台)

[2]消费金融仍有发展空间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全文完】

来源:路透社
作者:Stella Qiu, Yawen Chen, Philip Wen
编译:潘颖
校改:汪蕙心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