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肯尼亚影响力日益强大,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中方巨额“援非”贷款使得非洲与其经济贸易往来过程中,只得采取妥协态度。中方大蒜大量涌入非洲肯尼亚,给当地的农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其农业核心——大蒜行业。肯尼亚政府内部的腐败,也使得蒜农们原本就贫苦的生活举步维艰。

(肯尼亚的一个大蒜农场外,肯尼亚山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肯尼亚的一个大蒜农场外,肯尼亚山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这是一个闷热的早晨,在肯尼亚山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穆尼瓦正忙着给今年1月种下的大蒜洒水,绿油油的蒜芽长势喜人。种蒜苗时,他雇佣了两名工人,每名工人的工资为3美元(约合人民币20元)。

 

穆尼瓦的农场面积约500平方米,坐落在富饶的东非大裂谷潮湿的山坡上,远处冰川覆盖的山峰隐约可见。这里水源充足,火山土壤肥沃,穆尼瓦称之为“处女地”,大面积的土地还未被开垦。他的农场每季一般能产约272公斤大蒜,收入可达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39元)。这笔钱足以供他的儿子和女儿上学。

 

穆尼瓦认为肯尼亚大蒜拥有的一个关键优势:味道。“肯尼亚大蒜真的很甜。”

(蒜农穆尼瓦在他的田里。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蒜农穆尼瓦在他的田里。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穆尼瓦的农场位于偏远的尼耶里县(Nyeri County),这个县城里大部分大蒜农场都是小规模经营。由于农场地理位置不好,每年5月和11月收获的时候,把大蒜运出去都十分困难。

 

以种植大蒜为生并不容易。穆尼瓦有很多担忧,比如运输成本太高和大蒜价格过低等。然而,现在蒜农们面临着一个更严峻的挑战:中国大蒜大量涌入肯尼亚市场。据官方统计,肯尼亚目前大约一半的大蒜都依赖进口。

 

穆尼瓦和其他当地蒜农认为,一些生产商从中国进口大蒜,海运至肯尼亚,大大压低了他们所种植大蒜的价格。他们指责中国在肯尼亚“倾销大蒜”,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一名蒜农表示,当地市场的大蒜价格不断波动,使得他的收入难以养活自己的五个孩子。蒜农们认为,中国在肯尼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正在对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收支平衡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肯尼亚小镇的路边摊的垫子上堆满了大蒜。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肯尼亚小镇的路边摊的垫子上堆满了大蒜。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肯尼亚政府园艺作物理事会表示,国内大蒜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是进口外国大蒜的决定因素之一。肯尼亚一年生产的大蒜产量约为2,000吨,但这不足以满足年需求[1]。一位发言人说:“只要我们生产的大蒜不够,我们就可能还会继续从中国购买大蒜。”他还指出,肯尼亚还面临着农业知识和技术匮乏、机械设备有限等挑战。

 

穆尼瓦等蒜农担心,继续大量进口大蒜会让他们蒙受更多的损失。他们希望政府采取行动,就像去年禁止从中国进口鱼类产品那样。穆尼瓦说:“中国大蒜应该被扣以重税,这样肯尼亚农民就才能有所收获。”

 

然而,禁止进口或征收关税远不能解决大蒜行业的境况。

 

债务高筑

近年来,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贷款、发展援助,还资助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目前,肯尼亚欠中国72%的双边债务——约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5亿元),大约占了肯尼亚外债总额的五分之一。肯尼亚需在2019年花费约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2亿元)来偿还债务,成为仅次于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的第三大负债国[2]。中国掌握着肯尼亚的巨额外债,所以在任何一场持久战中都会占据上风,而大蒜只是碰巧最近成为了紧张局势中心的产品。

 

去年10月,肯尼亚称因市场过于饱和,要暂停从中国进口鱼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随即发出打贸易战的威胁言论。中国当时还威胁称,要撤回内罗毕至印度洋主要港口蒙巴萨的铁路二期工程的建设资金。中国出资建设了该项目的初始阶段,估计耗资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该项目成了肯尼亚自1963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最昂贵的基础设施项目。

 

大约三个月后,肯尼亚态度软化,声称由于市场因素,取消了对中国鱼类的进口禁令。渔业部一位官员指出:“我们被迫取消禁令,以缓解大量鱼类的短缺,对当地供应造成负面影响。”虽然肯尼亚每年至少生产135,000吨鱼,而当地需求量达到了500,000吨,本土市场供应满足不了需求[3]。

 

政府腐败

从1995年起,监察贪污腐败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International Transparency)每年都会公布清廉指数,提供一个可供比较的国际贪污状况列表。去年该组织将肯尼亚列为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评分仅为27分(评分从0到100,0表示最腐败,100表示最清廉)[4],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44位。

 

尽管非洲各国政府都张开双臂欢迎中国的合作与投资,但穆尼瓦却怀疑中非关系背后秉承的“双赢”理念是否真的落实了,“中非合作对我们普通人有益吗?”他认为,只有一个群体在合作过程中获益最多——“政客”。

 

恩加里也是当地村里的一位较为年长的蒜农。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孩子时,正值英国军队与反殖民叛军作战时期,那些反殖民叛军为了躲避英国军队,就躲在离今天的大蒜农场不远的地方。当时,那些郁郁葱葱的绿色山丘被称为“白色高地”,因为那里到处都是英国的白人定居者,他们占据了最好的土地。恩加里回忆道。“当这里的人听到白人说‘这不是他们[当地人]的土地’时,他们便为了自己的土地奋起抗争”

(恩加里和他的妻子吉库希、孙女恩乔洛吉坐在家中。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恩加里和他的妻子吉库希、孙女恩乔洛吉坐在家中。图文来源:尼科尔·索贝奇 / NBC新闻)

 

恩加里看到了现在同过去的相似之处。他说,“我从未去过中国,但我知道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我只是一个每天早上都会去农场忙活的农民……我看到新闻说,‘肯尼亚(从中国)借了这些钱。’我也不知道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他认为,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当地农产品很难与国外的进口产品竞争。

“这里一条路都没有,修路的钱被贪污了。”

中国向肯尼亚出口大蒜给当地蒜农们带来了相当大的打击。肯尼亚欠中国大量外债,在经济、贸易等领域很难不受中国牵制,当地政府又存在腐败贪污的情况,那么肯尼亚的人们到底从中非合作关系中得到了什么?看似秉承“双赢”原则的中非关系带来的不仅只是大蒜行业的困境,涉及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也会遭受冲击。【全文完】

来源:NBC新闻
作者:Ismail Einashe
编译:陈竹君
校改:左祥余

—————————————————————————————

  1. 编译补充信息,来源:http://www.1588.tv/xinwen/20190214101113887.html访问日期为2019年5月31日。
  2. 编译补充信息,来源:http://www.cadtm.org/Kenya-caught-between-debt-and-political-indifference,访问日期为2019年6月1日。
  3. 编译补充信息,来源:http://www.agronet.com.cn/News/1276173.html,访问日期为2019年6月1日。
  4. 编译补充信息,来源:http://cn.chinadaily.com.cn/a/201902/07/WS5c60c9c1a31010568bdc8f03.html访问日期为2019年6月1日。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