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污染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科学家估计,海洋中的塑料可能已超1.5亿吨,而每年都还有至少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而塑料极难降解。在海洋环境中,太阳、海浪、风和微生物能将塑料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即微型和纳米塑料颗粒,随后可能会被诸如藤壶、管虫和海鞘这类滤食性海洋生物摄取。
关于塑料降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在进入正题之前,不如先来了解点科学小知识吧。
路边的塑料袋、食品包装袋……我们总是能在街角巷道,看到这些未被清理的塑料。更为惊奇的是,它们能历经风雨,纹丝不动。
许多塑料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这些石油化学制品难以被生物降解,而最难降解的要数聚乙烯,一般水解和微生物对它几乎都不起作用。[1]不妨举例来看,泡沫塑料杯降解需要50年,塑料瓶子和啤酒架则需450年左右,塑料吸管需要200年,而挤压聚苯乙烯泡沫可能需要5,000年之久!
塑料降解所需的时间受环境温度、湿度、酸度和数量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塑料自行降解的时间都是惊人的,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你今天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将可能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2]
塑料进入海洋后去了哪里?
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海洋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首次于2018年3月在线发表于ACS可持续化学与工程杂志上),由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一组科学家主导进行。该研究小组在试验中以藤壶(幼年漂浮水中,成年后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节肢动物,译者注)作为研究对象,首次证明了幼虫摄入的纳米塑料会逐渐积累,直至成年。对此,科学家解释称,选择藤壶是因其生命周期短,且身体呈透明状,容易追踪其体内纳米塑料的动向。
该研究小组将藤壶幼虫分别在两种含相同常规饲料和不同纳米塑料含量的溶液中培养,他们对这些塑料微粒进行了荧光标记。溶液培养4天后,将幼虫从溶液中过滤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体内的荧光标记,从而监测纳米塑料的分布和运动。荧光标记显示,塑料颗粒被幼虫摄取,并分布在其整个身体中。尽管藤壶蜕皮和排泄自然废物能使体内的纳米塑料有所减少,但那只是杯水车薪,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塑料依然大量存在。
研究小组成员Neo Mei Lin博士称,由于藤壶位于食物链底端,它们摄取的纳米塑料会转移至食用它们的生物体内。塑料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之后,这些毒素也随之转移,并可能进一步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威胁人类健康。
但不少科学家都质疑该研究“规模小,缺乏代表性”,直指其未经独立科学家的审查,也缺乏相关细节,诸如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尽管这项研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其结论难道不是事实吗?
我们真的吃了塑料!
尽管不乏数据能表明塑料微粒几经“流浪”,最终成为了我们的“必备”饮食,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人类粪便样本中的塑料微粒!
维也纳医科大学和奥地利环境署的研究人员在胃肠病学家菲利普·施瓦布尔博士的带领下进行了实验。9位受试者年龄在33岁至65岁之间不等。研究者在他们的粪便中共发现了9种不同类型的塑料微粒,其中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最为常见。而测试期间受试者的食物日记显示,有6人吃了海鲜,所有人均食用了塑料包装的食物,饮用了740毫升塑料瓶装水。
怎么办?
研究发现,塑料中含有的类激素化学物质有可能在人类发育的关键阶段,即胎儿阶段及刚出生时造成细胞和组织变异,包括增加患癌几率。[3]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应对“白色污染”,减少塑料的使用,而防止塑料进入海洋更是要如此。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限塑令,且成就不俗,但全面禁止塑料使用、寻找完美替代品才是治本之举。尽管目前市场也推出了可降解塑料袋、纸袋、无纺布购物袋等,但这些袋子一方面推广很难,另一方面,纯生物降解原料制作的购物袋,是以玉米杆、高粱杆、树干、树叶等植物为原料制成,成本异常高。所以未来,人类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4]【全文完】
[1][2]编译来源:
[3]编译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2fb122a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9.html
[4]编译来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3852875164598031&wfr=spider&for=pc
作者:雷切尔·科威克(Rachel Kwek) 特伦斯·柯(Terence Koh)
编译:闫心雨
校改:向倩
看了题目,第一反应就是肯定的啊。塑料颗粒都在深海发现了,还有什么它去不了的地方。
只想问,现在我们吃的食物有百分百健康的吗?
看着这些白色垃圾就揪心
好可怕呀~居然一直都在吃垃圾
1. 通读全文,分析行文逻辑与结构。
本文主要是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塑料拉色通常经过阳光、海浪、风力作用和微生物分解后会被藤壶、管栖蠕虫等滤食性微生物摄入。
第二部分讲了一项研究表明: 塑料颗粒能被海洋微生物轻易摄取,然后长时间堆积在其身体内,以此影响食物链,危害到食品安全性,对人类身体造成危害。
第三部分主要讲一名生物学家声称这项研究范围太小,不具备代表性。另一名微塑料研究专家也称这项研究缺乏细节。从而引出人类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比塑料更为安全的替代材料,并采取措施阻止人类将废弃塑料扔进海洋。
2. 找出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中心思想: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其不易分解,将对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人类应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主要观点:1)塑料纳米粒子 – 尺寸小于1微米的塑料 – 很容易被海洋生物摄取,随着时间的推移积聚在器官中,可能污染食物链,威胁食品安全并造成健康风险。
2)藤壶荧光标记实验表明:塑料颗粒被藤壶摄取且分布在其整个身体。
3) 尽管实验研究发现需要进一步证明,但不管怎样,人类当务之急是寻求比塑料更为安全的替代性材料,采取措施阻止人类将废弃塑料扔进海洋。
3.定位有助于主题和观点的句子和段落。
4.适当删除内容,添加塑料垃圾对人类产生的具体危害。
5.审校、定稿。
这个是可以认领的吗?
原文链接没贴上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