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重庆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中国联通以3D视角360°全程直播了这场30000人次参与的大赛。联通凭借5G技术,将此次直播的画面清晰度提升到网飞公司最高分辨率的五倍。实测直播传输速率达到了1.2Gbps,比4G网络快20倍。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研发的5G技术,有望引领“一揽子”技术革新,无人车,各种智能产品,远程医疗,新型广告形式等云服务将会出现。
虽然华为是世界最大的5G网络设备供应商,但美国并没有采用华为搭建的网络。美国政府企图阻止华为夺得世界市场5G技术的先机。三月中旬,特朗普表示:“5G竞赛已拉开序幕,美国必须要赢”,实际上针对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
5G竞赛
5G竞赛主要在于三方面:网络设施搭建、设备生产和供应、消费市场应用服务开发。虽然美国前两者比不上中国,但通过开发数字化产业获利却大有可为。斯德哥尔摩国际电信咨询公司北流(Northstream)的CEO本格特•诺德斯特姆(Bengt Nordstrom)表示:“美中真正的较量在于数字经济,之后要做的就是推广”。
回合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众多专家认为华为建设的网络有巨大安全风险。美国还威胁要在最关键的网络基建中禁用华为生产的部件,这样的限制是出于对中国政府意旨下华为在其设备中内嵌“间谍固件”的疑虑——美国本土科技公司有权拒绝配合政府进行间谍活动,而中国公司则要受到政府的政策性法律性制约。然而,美方的疑虑并无可公开的证据,华为也对此否认。
目前,美国政府在各国大肆借题发挥,并持续向各国盟友施压,要求联手抵制华为设备。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这种行为表示蔑视。英国首相特瑞莎梅则公开点赞华为的5G设备(除某些关键部件外)。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也都敞开怀抱欢迎华为。参与美国抵制华为行动的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打算避开“群架”抵制华为。
美、中、韩在5G网络建设方面的技术水平看似不分上下,中国、韩国和瑞士的运营商都声称早已引入5G服务并小范围试用;日本也有望即将启动5G服务;但在美国,为全国22座城市提供网络的威瑞森公司却因规模小被人诟病。美国禁止中国公司在美国建设“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已影响到了自身移动运营商在2021年前全面推广5G技术。
回合二:市场推广
中国设备制造商华为是5G移动设备仅有的三家供应商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爱立信和诺基亚。
华为不只是综合技术水平在国际遥遥领先,它在5G价格战中也碾压了众多对手。华为的设备成本比两大竞争对手诺基亚和爱立信低40%,而且这两家公司在融资条件上都无法与华为匹敌。如今,华为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两者总和,而美国却连榜也排不上。目前,尚无美国公司放话要开始5G产品的研发生产,就算有也为时已晚。因为当他们作为后来者上市5G产品时,市场已经饱和了。

一名中国电信员工在比较4G和5G基站。
回合三:应用服务
专家相信中国5G网络将领先一两年。萨金特电信公司(Sagent)的CEO戈登.史密斯(Gordon Smith)表示:“中国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来保证这一优先目标的达成”。
不过,一旦5G网络最终投入使用,这种优势将会发生转变。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和亚马逊斥资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同时出资振兴科技初创企业生态系统,这一切都让美国在创新企业和客户大数据化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5G技术将创造一个数字世界,它将沉浸感、交互性和真实感提高到新的层次,捕捉人类及环境的所有细微变化。5G将涉及电子游戏、娱乐、教育、广告、冰箱、手表、建筑、自助商店等领域,将传感器数据压缩到运行人工智能应用的远程服务器上。
这些5G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远超过设备搭建和网络铺设的成本。普华永道全球、中国內地及香港TMT(电信、媒体和科技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译者注)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表示,5G技术应用的头两年就有望在全球产生四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6万亿元)的经济收益。而相比之下,进行行业研究的国际数据公司IDC预估,全球5G网络安装市场四年的经济总产量仅5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39亿元)。
更重要的是,保持应用领域的主导地位能让美国维持世界先进技术的领导地位。兰德公司(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译者注)高级研究员何天睦表示:“过去,美国率先掌握了各种网络科技,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抢占先机 ,而中国只能吃力追赶。5G技术也不例外。”
如果到那时特朗普还在任,他可能会感谢中国及华为公司为美国5G技术发展铺设了道路。【全文完】
参考资料:
- http://sh.qihoo.com/pc/9626fe1fb1115ed9e?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B0%E6%8D%AE%E7%8E%87/7945083
- http://mp.ppsj.com.cn/brand/RAND.html
作者:DAVID H. FREEDMAN
校改:吴奕醇
评论
必须登陆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