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给受难者的鲜花处处可见
英国警方表示,五年来全国持刀伤人事件不断攀升,伦敦作为重灾区,去年发生了40,577起锐器伤人事件,自2011年以来上升了10,000起。
面对当前严峻的情况,英国各方纷纷行动起来:制定各种短期政策、延长学校的开放时间、拒绝售卖私人刀具、实施宵禁和社交媒体禁令……
更有甚者向家庭暴力受害者发放钝化的刀具以降低家庭持刀伤人事件,或建议将英国的所有刀具装上GPS追踪器。可惜的是,这些做法不仅成效甚微,甚至有些一经发行便引发无数嘲讽。为何英国陷此僵局?为何持刀伤人犯罪率久居不下?追根溯源,我们有所发现。

法医正在调查周二发生在伦敦的持刀行凶事件,死者为23岁男性
决策失误,空谈误事
一方面,警力削减导致警方捉襟见肘,改变决心迟迟未见落实。
2010年,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厉行财政紧缩改革,警察预算作为财政支出的大头首当其冲。任首相、内政大臣的特蕾莎·梅直接操刀警察裁员、缩减警方预算,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英国警察局长理事会主席约翰·阿普特 (John Apter)表示:警方预算的削减是对警察系统的破坏。对此,警员不得不对出警做出选择,有时连出警电话都接不过来,更别提对案件进行细致的调查了。同样,这也解释了极端短期政策的出现。
无独有偶,许多反对党议员,包括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及伦敦市长萨迪克·卡恩也持相似观点:警方人力减少和资金削减加剧了打击持刀犯罪的困难。
此外,反对持刀犯罪的慈善机构CEO帕特里克·格林(Patrick Green)表示我们已经见证了三位首相、五位内政大臣以及两位伦敦市长的卸任及上任,但面对的问题依然存在。他们虽然表现积极,可终究未落实行动,而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诺丁汉郡警方分发给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刀具
目光短浅,难某长远
另一方面,政府追求短平快的即时政策,缺乏耐心以及有效的长期政策。
麦基(McKie)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自儿子在一次持刀袭击事件身亡后,她便投身至抵抗持刀犯罪的行列中来。针对犯罪率仍在升高的事实,她表示所有的举措仅仅浮于表面,根本未触及根基,难免失败。
麦基曾深入接触过那些卷入犯罪的年轻人。她说,他们往往流离失所、恐惧不安,每天挣扎在毒瘾之中,企图好过那么一点,这亟需自上而下的政策来解决,可政策制定者呢?他们并未深入探寻这群人的内心,探寻犯罪的起因,又怎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

英格兰、威尔士两地持刀犯罪走势(红:锐器伤人事件 蓝:警方人力)
相比而言,苏格兰的犯罪率近年来不断下降,这与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政策离不开关系。苏格兰暴力预防局(SVRU)的联合副局长威尔·林登(Will Linden)表示刀可伤人,也能救人,终究只是一种工具,预防犯罪的方式不能流于表面,着眼于长远才是关键。
2005年,一份联合国的报告将苏格兰列为发达国家中暴力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苏格兰的凶杀率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这正是得益于其采取的预防性和早期干预模式:不仅对症处理帮派问题,更注重教育问题——虽然短期内难见成效,但长期以来裨益良多。
总而言之,预防和打击持刀犯罪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针对近年发生的多起涉刀案件,英国各方应更深入地追溯根源,拿出决心和耐心,落实行动、谋求长远。【全文完】
作者:Rob Picheta
编译:魏雪
校改:蓝若宇
总结一下,原因有二:政府目光短浅的原因,和警力削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