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寿60岁了,他年轻的时候生活在农村,但那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记忆。因为来重庆——位于中国西南的直辖市,打工太久了。在炙热的阳光下,他边铲着水泥边说“永远不会退休,除非自己实在干不了了”。其实,如果不靠打工挣钱的话,上百万像他这样的人,将不能够养活自己。因为国家每个月只发给他们93块钱的养老金。
同张朝寿这样,出生在农村,后来去城市打工的打工者,是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被称为民工,或者农民工,虽然已经不再种地。还有一种有点误导意思的叫法——移民工人。他们在城市生活已经许多年了,孩子也在城市出生,已然,他们已成为了移民父母。
在中国的户籍制度下,户口的所在地决定了个人将获得的社会福利。第一代移民工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来到城市打工,现在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们中大多数人在60岁的时候,都已经达到领取政府或雇佣者发放养老金的年龄。甚至妇女在55或者50岁的时候就可以领取。但对于出生于城市的工人,每个月可以领取大约2070元。出生于农村的工人所领取的数额远远少于他们,甚至都无法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多数情况下,为了维持在城市的生活,他们将不得不一直工作下去。除了继续工作,许多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别无选择。如果他们在农村还有田地可种,也可以选择回家种田。中国政府官员谈到要改革户籍制度,但改革进展地非常慢。
随着达到退休年龄的移民工人的增加,改革需求将变得越来越紧迫。从2008年到2013年,超过50岁的移民工人从2600万增加到了4100万。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将使这个问题越来越严峻。2014年,超过60岁的中国人有两亿一千二百万,占总人口的16%。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三亿一千六百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对繁重体力劳动的厌倦,年轻劳动力将逐渐减少。许多工厂曾经拒绝接收年龄超过25岁的工人。现在因为年轻劳动力的短缺,迫使他们不得不雇佣年龄稍大的工人。重庆长期以来以棒棒而著称。棒棒是称那些帮人挑运重物的人。他们用竹扁挑着重物,在酷热的天气沿着陡峭的山坡上上下下,艰难地行走。这些城市劳动者的平均年龄已经显著比几年前高。一些人年龄已经很大了,当看到比他们年轻很多的人雇佣他们挑运重物时,让人感到很震惊。
许多棒棒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也将继续辛苦地工作,直到他们逐渐变老的身体不能再使他们承受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对于棒棒这样的工人,养老金仍然是一个新概念。虽然现有的户籍制度使很多人不满,但至少它可以保证农村户籍的持有者和他的后代,可以拥有一块土地来种田,同时还可以在附近的一块地方盖一所住房。政府长期以来把赋予农村户籍持有者的这些权利视为养老福利的一种形式。直到2009年,这种形式发生了改变。那年,政府出台了一个针对农村户籍持有者的新养老方案。该方案指出,只要农村户籍的持有者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达15年,当其达到60岁的时候,政府将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向其发放养老金。2012年,即使没有在农村务农,但那些达到60岁或者年龄稍小一些的人,都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截止到2013年,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领取养老金。
政府的这点补贴是微不足道的。最低的养老金数额是每月55元,远远低于贫困线的标准。政府称2014年农村养老金每月将多发放15元。但是随着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提高补贴金额变得越来越难。政府已经讨论从2020年开始提高退休年龄。国家也逐渐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对于许多年龄较大的移民工人来说,已经太晚了,将来仅仅只有唯一的一个孩子可以照顾他们。
有些移民工人可以从雇主那里获得一些养老金。但是由于很多工作都不签订合同,将导致许多移民工人不能从雇主那里领取养老金。从长远看,户籍制度需要根本性的改革,从而使移民工人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福利。改革正在一些离移民工人家比较近的小城市进行。但政府担心如果在大城市实行同样的制度,可能会导致大批人涌向大城市。
在重庆,张朝寿为维持生活努力工作着。他说他的工作只是临时的,但是他一天能挣250元,几乎是政府每个月发放给他的养老金的三倍。这些年来,他挣够了给儿子买房的首付。他现在住在儿子家里,不打算回农村了,并且为了能挣得一些租金,已经把家里的田地租了出去,现在的他要努力地攒养老钱。“这并不是什么也没有。”他说。 (全文完)
——————————————–分割线———————————————
原文地址:http://www.economist.com/news/china/21648704
原文标题:Bang goes retirement
刘明月/编译 严亚岚/校改
重庆的一大特色
这个职业非常令人尊重
亲眼目睹过这些“棒棒军”,是真的很辛苦。一直觉得国家的钱很少能真正给到那些及其需要的人身上,而这些人只能靠自己。
富的人很富,穷的人很穷,一直在说贫富差距大,但又一直得不到解决!
不心疼但是值得尊重,不带任何职业偏见去看待一些被认为是最底层的职业简直是太难了,大家都爱分类,东西也是,人也是,工作也是像被划分了等级一样,清洁工,体力劳动者,这个群体比起对他们给予物质上的褒奖不如精神上的鼓励来得实在。
我也是来到重庆才接触到“棒棒”这个职业的老人们,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特征,黑,瘦,衣服很旧,每次开学放假都能看到他们的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其实很心疼,所以我每次都不会让他们帮忙!但是有觉得这个是他们的职业,谋生的方式,心里也多了一份敬佩。
每次看到他们等待有人找他们搬东西的时候都觉得莫名地难过,就在想如果没人要搬东西怎么办,一天会有多少工钱。我所知的“棒棒”都是早出晚归,非常辛苦,肩膀常年被工作工具挤压,以前看山城棒棒军的时候心酸他们的住处,很简陋。为他们心疼,同时也心疼国家!
一直都对重庆的“棒棒”表示心疼,同时也很尊重和敬佩。在来重庆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职业,他们真的很辛苦,贫富差距真的太大了,希望政府加大力度缩小贫富差距
这样的场景看到真的很心酸,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这么大,还有户籍的限制,农村人民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