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新区—被称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一座身处于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在群山中雕刻出来的城市,而如今却逐渐成为愚人金(被认为是金矿的废矿,译者注)、一座在建的鬼城。

在质地干燥又疏松的黄土高原上,几百座山峦被推土机推平,为的是修建这座816平方公里的城市。但如今,起重机闲置在新工业区内,新建的住宅小区空无一人,新修的道路杳无人迹,原尺寸复制的希腊帕特农神庙与埃及狮身人面像等装饰性建设矗在一片荒漠之中,犹如奢华的纪念碑。

在兰州新区,一架飞机飞上了正在建设的地区的帕台农神庙和吉萨大狮身人面像的全尺寸复制品。山顶被夷为平地给一个室外电影制片厂和娱乐公园腾出空间。

兰州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在世纪之交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西部大开发”,试图以开发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为主要途径,发展西部,缩小内陆与东部沿海的收入差距。

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台一揽子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刺激计划,大力推动了“西部大开发”计划,习近平主席关于振兴丝绸之路,复兴东西方之间古老的沙漠贸易路线的设想更加坚定了该计划的推行。

具体体现在兰州的情形是,近100亿美元的资金被投入到新城开拓建设中,其中包括公路、铁路建设,机场扩建等基础设施修建。水利方面则是对黄河一支流进行分流,储存在三个新建的水库里以实现对城市的供水,在兰州新区的一则宣传视频中可以看到新区各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与湖泊。

lanzhou02

新的保税区与物流园破土而出,力图确保兰州得以从其丝绸之路的地理优势中获益;生产汽车及设备、化工品,以及中成药的工业园区将在2030年为百万人口的新城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在最近由省政府组织的一次考察中,记者们参观了由兰州国营兰石集团和私营科天控股集团共同经营的一家工厂,里面可见各种重型机械,正在生产水性聚合树脂(用来保护家具漆面等的材料,译者注)。

一切都设想得很美好。

在兰州新区,建筑工人在新自由贸易区的门口。

在兰州新区,当地人脚踏独轮电动滑板车路过一排空置的公寓楼房。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兰州新区的党委副书记徐大武提到,新区现有15万居民,还有临时居住在此的4万名建筑工人。然而这庞大的人口数字貌似与触目可见的一片片空旷有所不符。

事实是,尽管这里有廉价地皮,免税政策和政府补助,新区却很难吸引投资和人气。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观察了新区的空房率后说这场投资“非常不成功”。

在兰州新区,新建成的楼房等待着居民的入住。 拍摄者: Gilles Sabrié/For The Washington Post

在兰州新区,新建成的楼房等待着居民的入住。

甚至连党委副书记也承认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势头不对,徐大武用一种承认失败的语气说道:“我们至少还可以在这里发展现代农业”。

在中国经济学者们眼中,甘肃正在犯基本的经济错误——在全球性产能过剩时却大量投资重工业,在需要减轻负债情况时却修建基础设施。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文锋告诫当地政府应“紧急刹车”:“这是在不考虑本地现实的情况下盲目效仿旧的发展模式。”

“城市化和现代化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他说,“你不能强迫它发生或在一千个地方效仿同一种发展模型。”

上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认为,甘肃等西北贫困省份的发展通常是通过人力资源输出到较富裕地区,而不是依靠吸收人力资源。“人们将用他们的脚投票,”他说,“如果地方不够好,没有人会来,无论你建造多少房子。而人们去之所处,资本和资源的分配也会随之而去。”

兰州新区环城路正在通过黄土山脉建造,已经快完工。

兰州新区环城路正在通过黄土山脉建造,已经快完工。

经济困局与政治挂帅

甘肃省的人均年收入为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6,209元),与其它地域几乎没有贸易往来,经济增长主要靠金属等矿产和房地产驱动。中国经济放缓和全球商品价格下跌正折磨着该省脆弱的经济神经。

此外,以大肆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方式却如雪上加霜。据威格拉姆资本顾问(Wigram Capital)分析,甘肃省去年的贷款已经增长到约500亿美元(约338.7亿人民币),而经济总量只有1000亿美元(约677.4亿人民币)。虽然有大量贷款的注入,以名义值计算,其经济已经下滑了1个百分点。2009年甘肃的贷款与生产总值之比低于90%,而现在已经上升到了200%。

来自冲基金咨询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的中国经济学家安德鲁•波尔克(Andrew Polk)在参观了兰州新区后,注意到了兰州新区“荒凉”的地理位置。他说道:“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就感觉到这并不是一个能发展商业的地方。”

然而,习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里程碑式的设想,一条穿越中亚直抵欧洲的经济纽带,一个拥抱亚洲南部海岸的“海上丝路”,那是需要无条件支持的热情,尽管它颠覆了经济意义上的理智。

“这又是一个例子 – 当地政府在考虑事务的优先性上顾虑重重,”波尔克说,“一带一路的政治热情和债资平衡的经济需要,两者无法同时顾全,我们又一次在这里看到谁会胜出。”

旧发展模式与新条件

事实上,甘肃远非特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浦东成功地用摩天大楼取代了位于黄浦江东岸的农田之后,建设各种新城市的发展念头可谓热火朝天。

然而,上海的成功只是个案。

“都想拓建新城,似乎浦东模式可以在整个中国普及。”威格拉姆资本(Wigram Capital)的罗德尼•琼斯(Rodney Jones)说,“各省没有围绕它们的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在甘肃建设一个新城市没有任何意义。”

除此之外,兰州新区项目还有其它问题。在2014年刊的《自然》杂志上,三位中国科学家警告说,这种类似的“移山”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没有适当考虑,就如同“地球上的大手术”。由于空气污染问题,兰州新区项目在2013年暂停进行环境评估。四个星期后,由于承包商的成本猛增,在评估未完的情况下,项目重新启动。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新城市规划中的石油化工厂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空气污染,并将在生态脆弱和干旱地区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2006与2015年兰州新区在卫星图上的变化。

2006与2015年兰州新区在卫星图上的变化。

同时,大肆投资的旧套路已‘此路不通’。根据威格拉姆资本顾问(Wigram Capital)的核算,2009年中国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5%,而现在已经上升至280%。不良贷款还在持续增长,而新的贷款越来越多地用于偿还旧贷款。经济危机时期1元能完成1元的经济增长,而现在则需要4元。

《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在本月警告中国即将来临的“债务破产”,认为此类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并建议政府做好“经济动荡”的准备。

政府当然不是坐以待毙。

中央政府一直在讨论该如何降低工业产能过剩、减轻债务、发展转换旧有的经济模式为创新驱动的新模式。然而,省级领导们却无法承担经济目标所带来的压力,不愿放弃旧发展模式这剂猛药。

“你要明白这完全是一种依赖,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着作用,” 波尔克说道,“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人们还纠结于经济的变与不变,殊不知旧模式已完全无效了。”

而旧的模式甚至可能使情况更糟,复旦大学的包存宽教授将这比喻为“饮鸩止渴”。

兰州新区的局

“甘肃就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缩影,”罗德尼•琼斯评价说,“债台高筑却无法从投资项目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他继续说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次经济震荡 – 一是铁腕遏止债务增长,处理不良贷款;二是如何扶持债务危机过后的脆弱经济格局。”【全文完】


作者: Simon Denyer

来源: The Washington Post

网页链接: Along the new Silk Road, a city built on sand is a monument to China’s problems

访问日期: Nov. 15th, 2016

编译:敬雪平、李瞳

责任编辑:三表叔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