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赵(John Cho),美籍韩裔,曾出演《寻堡奇遇》和《星际迷航》系列电影(图片来源:Carolyn Cole / 洛杉矶时报)
几日前,我提醒父母出门需谨慎以免遭受言语暴力攻击。而从小是我被告诫:世界对我们充满敌意。
新冠病毒似乎源起中国,这一认知催生无数反亚裔仇恨,美国亚裔因此只得报团取暖。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只要我们足够美国人就不会有危险”的思想,为此,我和弟弟被教育要入乡随俗、小心行事,才能免受歧视。当我走上演艺生涯,愿望近乎实现,但总有一瞬间提醒我,种族决定一切。如销售人员用“Konnichiwa”(日语的“你好”)向我问候,或是9·11事件后我与卡尔·潘(Kal Penn)在2004年全美宣传《寻堡奇遇》,卡尔每次都会被带去“随机”搜查。亚裔同胞现正在经历此种瞬间。
这场大流行病提醒着我们:归属感是有条件的。前一刻,我们是美国人;下一刻,我们就成了“千里送毒”的“外国人”。
名气和“模范少数族裔”都会给人以种族平等的错觉。对亚裔的刻板印象有正面的,因此反亚裔情绪被轻描淡写带过,这是在淡化种族偏见。当然,刻板印象也有负面的。我在高中拉丁语测验作弊被抓后,被问道:”为什么韩国人都是骗子?”而在国家局势紧张时,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就会占据上风。
1978年我来到美国,当时仅6岁,1990年入籍,当时正是海湾战争前军队集结。被问到是否愿意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时,我很惊讶但认真考虑片刻便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得到了美国公民的身份,也花了一辈子在证明自己。我不会允许任何人否认我们这类人的身份。
新冠病毒告诉我们,不能片面看待普遍问题,若美国人不团结联系,仇恨敌对会像病毒一样疯狂传播。不要轻视仇恨或认为它很遥远。如果你在生活中目睹仇恨,请为你的美国同胞挺身而出发声。【全文完】
作者:John Cho
编译:兰雨欣
校改:龚莉
国别歧视一直存在,只不过疫情放大了这个问题:(
疫情只是个开端,疫情之下暴露的问题和社会弊端会比疫情更加来势汹汹。
种族问题真的很难处理,最近闹得很严重的美国黑人抗议事件起因也是因为种族问题,我们作为中国人,真的不管如何站在他们立场上看,都无法体会他们的心情,只能说活在中国实在是太幸运了!
之前看一个德国移民说,医保,福利这些都可以给你,但永远无法是主流,国内的人无法理解主流的意义,是因为他们原本就在主流之中。
确实,不被歧视的人从来都认识不到歧视就在身边,只会觉得努力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在没事找事。
在种族歧视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黑人做出了很好的反歧视的榜样。无论是非裔美国人还是非裔欧洲人,当下几乎没有黑人会为自己的肤色而感到自卑,他们始终保留着对自己种族的自我认同感,而这份自我认同感才是获得他人认同感的源泉。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曾经看过一句话,说:“比起找到你,更重要的是找到我。”深以为然。
确实,首先自己不能歧视自己,要自信,如果一直努力获得认同感,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了看不起自己的趋势。
比病毒传染得更快的是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从未停歇。
努力一辈子得到的身份认可,摧毁只在朝夕之间,话又说回来,之前是真的被“认可”了吗?我看不是。种族歧视感觉是历史遗留问题,要想完全斩断根真的太难
是啊,之前只是被营造出的和谐掩盖了而已,从来就没有公平一说。
种族歧视、肤色歧视这些在国外一直都是很大的矛盾,灾难面前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歧视一直存在,只是当没有要紧大事发生时都被营造出的一种和谐掩盖了。
在疫情爆发初期很多外籍华人表示为自己的肤色感到耻辱,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外国的月亮就真的比中国圆吗?即使中国在防疫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都被他们否认了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只要我们足够美国人就不会有危险”的思想,的确难受。这就仿佛是寄居亲人篱下的孩子一般,要时刻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知何时,世界才能真正实现没有种族偏见和歧视。
确实,从小出国的人心里总会想要的得到认可,无论多么优秀都会存在自卑,所以移民需谨慎啊
从小接受另一种文化和教育,思维已经不一样了,被歧视多了就会当成习惯也开始自卑,怕别人说自己肤色的问题,于是只能当做耻辱,表明他们和我们不是一队的。
他从小都在与“认同感”作斗争,希望成为“真正的”美国人,此次疫情出现后亚裔群体成为众矢之的而遭遇言语暴力攻击,其实,我想说,不管他怎么抗争都是收效甚微的,总有一些人因为自己的肤色就优越感爆棚
所以挤破脑袋也想到那个仅仅因为肤色就优越感爆棚地方的思想也是有一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