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出路
面对疫情危机,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突然,各国都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关于逃出新冠病毒封锁区的想法甚至比病毒本身传播的还要快。西班牙允许建筑工人复工,意大利允许文具店和书店营业,丹麦幼儿园和小学复课。南非反对派呼吁施行比较宽松的“明智封锁”。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与各州州长争论谁来决定什么时候重新解封。
每个国家的情况截然不同,但有两点非常明确。首先,各国政府需要向本国人民解释,世界暂时不会恢复正常。没有疫苗或治疗方案,人类的生命将受到威胁,经济将持续萧条。第二,检测和接触追踪对控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当这种病毒首次在中国出现时,一些国家没有对此过多关注,这可能会让它们重蹈覆辙。
现在迫切需要制定出解决方案。强制封锁的惊人成本愈发凸显。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面封锁延长至2020年第三季度会导致今年全球经济收缩由3%增长至6%。在4月7日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挪威新冠病毒特别工作组将18个月的强制封锁与“缓慢封锁”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与长期封锁的成本相比,挽救生命的价值则显得微不足道的。
然而,无论需要多少解决方案,施行起来也是寸步难行,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容易受到第二波新冠病毒的影响。西班牙是人均感染病例最高的国家,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口被感染。虽然西班牙实际的病例数是官方数据的100多倍,但是其余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很容易遭受感染——如果免疫是短期的话,就会出现更多感染病例。封锁已被视作一种“击败”新冠病毒的方法。事实上,这种做法就像“重置时钟”,由于未能阻止这种疾病的蔓延,各国为自己赢得了再次尝试的机会。但除非他们采取不同的行动,否则病毒将再次蔓延。
他们应该怎么做?通过比较每项措施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政府才能做出选择,而且不同国家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应该强制戴口罩吗?(是的,如果供应充足的话。) 学校应该开学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哪些行业可以安全地复工?(工厂可以;餐饮业就比较困难了。)你们封锁边境还是隔离旅客?(检疫更好。) 政策将随着科学的进步或疾病的突然蔓延而变化。有时,这将意味着再次严防严控。
中国就是这样应对疫情的。自从放松了封锁管控,街道就挤满了人,许多人重返工作岗位,生活变得更有生气。然而,消费者还是感到焦虑,所以一些人仍然选择呆在家里。人们谈论的是90%的经济,当然比50%的经济要好,但尽管如此,这仍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灾难。
管理这个部分封锁、部分畅通的世界依赖于核酸测试。检测能让各国知道病毒感染率,以及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无效。检测有助于隔离新的病例,追踪他们的接触者,阻止疾病的传播。检测越准确,社交距离所需的包容范围就越小,因为感染者通常会被隔离,理论上来说这可以完全取社交代距离。
各国政府都在谈论核酸检测。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将不会有大规模的检测。一种便宜的替代方法是测量体温,但是未发烧的人仍然有可能感染病毒。最近苹果和谷歌展开合作的消息促使了另一个想法的产生,即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自动记录联系人,这样检测就可以针对那些最有可能感染的人。但这些应用程序需要被广泛下载才能运行,而且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和追踪者来识别新的感染病例,并检查人们是否在自我隔离。一项提案称,美国需要260,000名医护人员,而目前仅有2,200名。除非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些数字的重要性,否则解决方案会令人大失所望,甚至会带来危险。
难怪全世界都在竞相研制疫苗。这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没有哪个国家能垄断科学。然而,如今想要快速有效地生产和分发疫苗,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如果现在没有投资,甚至没等疫苗被证明有效,就会出现生产力短缺,扰乱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等普通疾病疫苗生产的情况。只要存在短缺,一些国家就会试图垄断市场,将医务人员和最弱势群体置于危险境地。
谈论到解除封锁就会振奋人心,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挫折和艰难的抉择才刚刚开始。【全文完】
作者:未知
编译:徐天娇
校改:张莹
疫情突如其来,许多国家或许措手不及,但是大家必须采取措施,各国间也可以多加合作,共同对抗新冠肺炎。
不知道整个世界的疫情何时才能结束,真希望各国都能采取必要措施,尽快制止疫情蔓延,这样世界就能恢复正常,我们也可以正常生活,不用担心出门有被感染的风险了。
中国虽然已经采取了快速的应对策略但是外国还在观望,虽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相同但是尽可能快的采取措施肯定是没有错的
的确是的
正因为各国国情不尽相同,采取的措施皆有自我考量,不可能完全照抄“中国作业”,但是疫情爆发之初没有过多关注,未雨绸缪,以至于现在手忙脚乱的,而我们熬过来了,现在静观世界。
的确是鉴于国情不同,各国需要量体裁衣,采取适合自己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