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华盖创意
世界上最污染环境的发电站——燃煤发电站有一半都设在中国。随着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燃煤电站所占电力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逐渐退出电网。但中国投资者和地方政府仍对其青睐有加。去年,燃煤装机容量在中国电厂停摆的情况下仍然增加了0.37亿千瓦时(37GW),超过了全球增量。中国正在放宽对建设燃煤电厂的限制,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燃煤电厂出现。
2014年底,为了减少繁琐的审批程序,中央政府将新建燃煤电厂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政府。这就导致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获省级批复的新建燃煤电站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增长了四分之一。
中国对煤电的需求量下降。由于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依赖性持续降低,中国对煤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了。近来,燃煤电厂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比十年前的60%还低。但地方政府依然把所有新建大型煤电项目看作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甚至还试图通过新建煤电项目来为本地开采的煤炭制造新需求。

图片来自《经济学人》
2016年,中央政府认识到错误,开始收回下放给各省的审批权限。但其担心就此终止项目会威胁到地方经济,所以允许已经开展的项目继续进行。没过多久,中央又再次放宽了新建燃煤电站的审批限制。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lobal Energy Monitor)在旧金山发布的报告称,1月份,中国获批或在建的煤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35亿千瓦时(135GW),几乎是美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一半。
新建煤电站不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它们还面临着可再生能源的竞争。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政府可能会限制燃煤电厂的发电量和装机容量。这样一来,新电站非但不会增加其装机总量总量,反而可能会缩短其运行时间。
对电力公司的资产负债来说,这将是一个问题。不仅如此,世界可能也会遭到波及。中国碳减排目标仍然太低。为了抵消因新冠疫情而遭受的经济打击,中国可能会继续通过新建大型燃煤电厂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利用率不足、负债累累的电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中国减排的决心。
由于新建了过多的燃煤电厂,本可以用于环保事业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这也给了当前获利者更多的借口来试图推迟能源转型。赫尔辛基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的芬兰研究员劳里·迈尔斯(Lauri Myllyvirta)指出,中国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都是由经营燃煤发电机的大型国有企业生产的。但是,这些企业本打算让这些燃煤电站继续运行30年;因此,它们仍然不愿意立马关闭这些排放量大的燃煤电站。地方政府不应再一味因循守旧,应尽快采取措施取缔过剩的燃煤厂,在不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复兴。【全文完】
作者:未知
编译:兰雨欣
校改:包云翠
其实问题政府是知晓的 只是要在利弊间作出抉择
煤电,,,就这几年来说感觉自己听到得就很少了,所以新能源真的是大势所趋吧
从长远来看,发展非燃煤发电资源才是关键。
建都建了,不发挥它的用处简直得不偿失。希望决策者以后考虑问题,除却经济发展,把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保护环境!
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希望未来能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污染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经济方式亟待转变,决策不可一意孤行,多听听意见,考虑考虑环境吧。
陷入两难境地,决策者也很难了
决策者也需要多多考虑,大众也应该给予理解。
“地方政府不应再一味因循守旧,应尽快采取措施取缔过剩的燃煤厂,在不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复兴.” 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的一大重要矛盾了吧!
确实,这句其实是读完正篇文章之后加在结尾的,用以表达主旨,确实需要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决策者蛮重要的,在干一件事情之前,还是先多方面听取意见,考虑清楚发展走向吧
决策者万万不可盲目,骄傲自大,应该多听取意见,找到最优解。
怎么听着像个恶性循环
差不多吧,这是必须要破的循环,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新建了过多的燃煤电厂,本可以用于环保事业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这句话扎心了,我国的环保事业任重道远啊。
环保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成的,环保应该是习惯,一直在路上,对于环保我国还有很多要改进的。
煤电厂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容小觑,中央也在倡导节能减排,去产能等,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相信未来会不断好转的。
嗯嗯,中国一直都是国际大事的相应者,绝对不会不考虑环境问题只谋发展。
有点忧伤 应该考虑到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危害,慎重考虑决策
决策者很重要,要有前瞻性。
这就是目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问题:一方面想要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依靠那些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产业;一方面又想要保护好环境,不让国际社会骂我们破坏环境。然后就一直在徘徊,纠结,一会儿不让那些产业发展了,想要保护环境,然后又发现那样不行,经济发展下滑了,又回来放宽限制。。。自相矛盾。希望赶快找到一个两全的方法吧。
确实,经济水平还远没有到只考虑环保不考虑发展的地步,反过来也一样,只能两手抓,结果就是必然会有漏洞不足被国际社会批评。
建都建了,直接关了就浪费了大笔资金,不关又不满足环保要求
确实,下不了改变的决心就会一拖再拖,毫无进展,两边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