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编译报道】因新冠病毒的肆虐,世界各地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在这个特殊时期,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使用送货上门服务,而提供这种服务的亚马逊(Amazon.com)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要解决“最后一英里”的服务却并非易事,亚马逊是如何应对这个难题的?亚马逊的解决方案又是如何帮助人们抵御病毒的?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疫情爆发之前,亚马逊已是美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家庭在亚马逊上的消费额占到家庭总收入的2%,57%的美国家庭都是亚马逊的会员。但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却并未止步于此。

目前,美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隔离状态,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工作和学习 。所以很多人开始网购,他们偏爱那些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的平台。可是随着订单的急剧增长,亚马逊逐渐力不从心,无法保证在一两天内将商品送至顾客手中,所以不得不优先配送食品 、家居用品、药品和其他必需品。与此同时,一些仓库爆发的新冠病毒,使雇员认为公司没有保护好他们,于是开始罢工歇业。为解决这一问题,亚马逊在四月底表示,将花费40亿购买1亿支口罩和31,000个温度计,组织雇员进行核酸检测并且采取其它安全措施。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仓库和配送人员的安全,从而确保食品、药品和其它重要商品的派送。

亚马逊和其它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的平台一直致力于研发新产品,以此来控制疫情的发展。杰夫·贝佐斯率先投身于自动驾驶机器人的研发,他预见到包裹运送将由自动驾驶送货机实现,这些送货机器人在居民区穿梭忙碌,而无人机则在空中嗡嗡作响。因为机器人不会感染病毒,所以一定会势不可挡。现在,贝佐斯将数十亿压在了这一领域,等到那一天,虽然我们还处于隔离中,但送货机器人可以给我们送来鲜肉、燕麦牛奶等一切必需品。

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一项崇高伟大的事业,但贝佐斯着力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原因却并不在此。亚马逊等零售商面临的挑战是——运送产品的高额费用。

最后一英里恰恰是导致成本激增的地方,其成本占到整个运输成本的一半以上。

因此,各个零售商开始大力研发经济可靠的自动驾驶机器。亚马逊因为具有大量编程和机器研发专业人士,得以在这场竞争中拔得头筹。2016年,亚马逊与丰田汽车(Toyota)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e-Palette的自动驾驶概念车,一款可以运送人员或包裹的小型货车。并于2019年,大量投资Rivian公司和硅谷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urora,帮助它们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丰田的e- Palette概念车在2018年的消费电子产品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展出

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一定会得到大量使用,但不是用来载人,而是运送货物。这样的送货车有两大特点:一是宁可牺牲自己,也不会伤害行人、自行车和其它车辆;二是可以自动规划行车路线,避开交通状况复杂路段,减少事故的发生。

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2019年年初,亚马逊在华盛顿的斯诺霍米什县(Snohomish Country, Washington)投放了6辆“侦察机”(Scout)送货机器人,分浅蓝色和黑色两种,配备电池,看上去就像是装有轮子的小冰箱,移动速度近似人类步行的速度,使用传感器导航,可以避开行人和宠物, 到达目的地后会自动停下,给收件人发送短信,然后自动打开顶盖,待包裹取走后,关闭顶盖,继续运送下一个包裹。目前,亚马逊非常满意侦察机的工作模式,有意将此项目扩展到南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去。

亚马逊的“侦察机”通过传感器进行导航

虽然侦察机能够完成简单的运送工作,但并非最佳的人工替代品。因为它不能开门、爬楼梯、按门铃,也不能保证包裹不受雨淋。这些不足严重限制了它的使用。亚马逊等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设机器人投递包裹的个人锁箱来解决,但建设基础设施可能都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

除了这种在地上跑的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外,亚马逊还使用了无人机,以确保包裹能在半个小时内送达。

无人机有很多优点,比如,产生的温室气体较少,可以将药品运送到偏远地区,为灾区供应物资,给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但也存在问题,有人担心无人机上的摄像头会监视人们。虽然无人机制造商表示,这些摄像头分辨率很低,只是帮助导航并提高无人机性能,但不能保证未来这些摄像头的分辨率会变高。另外,更令人担忧的是无人机产生的噪音。201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一项研究发现,相较于交通工具的噪音,人们更讨厌无人机在自家上空盘旋时发出的嗡嗡声。

无论是无人机、“侦察机”送货机器人还是普通的自动运输工具,都比人工送货经济实惠。这就意味着,未来自动驾驶机器人一定会大量出现,人们要习惯它们在街道上来回穿梭。【全文完】

来源:Newsweek
作者:Brian Dumaine
编译:雒思梦
校改:申倩伟
责任编辑:李津琪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