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塘里的鱼还在苟延残喘,裸露在沙洲上的鱼群已经奄奄一息。现在已经是11月,雨季结束了,但是湄公河的水位却低的危险。在泰国东北部这一片土地上,河岸已经干裂,曾经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已经干枯。游客纷纷涌向河床,徒手捕捉被困的鲤鱼,不过他们的快乐并未消散当地人心头的忧虑。“这些都是种鱼”,当地一位渔民翁邦(Ormbun Thipsuna)回忆起那个场景,叹了口气说:“没法活了。”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西南部的唐古拉山,流经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干流全长4,500千米。湄公河是东南亚六国的母亲河,养活了该地区6,600万人口。
但是湄公河的境况堪忧。去年,湄公河水位创60多年以来新低。柬埔寨的水量不足以运行大型水电站,导致该国断电了好几个月。不仅如此,柬埔寨部分地区的捕鱼量锐减了80-90%,而鱼是当地人民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据泰国大成银行(Krungsri)估计,干旱导致泰国的GDP减少了15亿美元。湄公河流量不足,还造成了越南三角洲遭海水倒灌,许多民众无淡水饮用。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马克(Marc Goichot)表示:“所有的环境指标通通亮红灯。”
流域下游的干旱是河流萎缩的主要原因,但是降水量不足只是缘由之一。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在其境内的湄公河流域建有11座大坝,加剧了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美国水资源研究咨询中心“地球之眼”(Eyes on Earth)的艾伦·贝斯特(Alan Basist)和克劳德·威廉姆斯(Claude Williams)利用大部分大坝建成前的降雨量、融雪量和水位记录,建立了一个模型,计算出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正常流入泰国的水量。然后,他们将这个“自然”水位与大坝建成后的实际流量进行比较。在雨季,湄公河下游通常洪水泛滥;在旱季,水位下降。自从2012年第一批大坝开始投入使用以来,每年的水流量得到了控制:旱季时,向下游输送的水量比平常多,而在雨季,又比平常少。
该报告还表示,尽管中国政府称中国也同样面临干旱问题,但2019年澜沧江流域(译者注: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迎来了比正常更多的雨雪天气。如果所有的水都流向下游,湄公河在进入泰国后,水位应有7-8米深——高于往年同期水位。实际上,湄公河的水位只有不到3米高。中国仅两座大坝的蓄水量就堪比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的水量。切萨皮克湾是美国最大的一个河口湾,水域面积超过11,000平方公里。旱季,湄公河上游应输送约40%的水量给下游地区。“中国基本上关闭了水龙头。”贝斯特表示。他认为,“中国开闸的话,一定会有助于缓解干旱。”
这项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也受到了指责。中国外交部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四国政府组成的湄公河委员会(MRC)(译者注:共同治理湄公河的机构)对此也持保留意见。湄公河委员会的基迪昆(Anoulak Kittikhoun)说湄公河流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干旱。不过,他也同意,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水坝所起的作用没有坏处。
压力集团国际河流组织(International Rivers)的莫林•哈里斯(Maureen Harris)表示:“问题仍然存在,中国本可以也能够做更多来缓解下游的干旱状况。”事实上,中国以前就这样做过。2016年,当时湄公河下游遭受严重干旱,中国应湄公河委员会的要求开闸放水。中国外交部表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这不言而喻。”今年1月,在泰国的请求下,中国再次开闸大放水。
不幸的是,多余的水来的不是时候。在旱季,潮湿的气候使鸟类无法在裸露的河岸产卵,农民也无法利用雨季沉积的沃土种植。国际河流组织的皮恩蓬·德提思(Pianporn Deetes )表示,在泰国,突如其来的洪流冲走了船只和整个河岸。通常在旱季时,湄公河水位下降,河滩涌现大量鱼群, 翁邦女士就将鱼捕来卖。现在,上游来的水量太大,河流水位上涨,也没有鱼可捕来卖了。《浩荡湄公河的最后一天》一书的作者艾博(Brian Eyler)说:“当河流能自然流淌时,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中国并未与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签署任何有关管理湄公河的协议,因此没有义务与它们共享定量的水资源,更没有义务提供流量数据或任何有关大坝运作的预警。中国确实为湄公河委员会提供了关于水位和大坝计划放水的信息,这有助于下游防洪。
艾博希望像贝斯特这样的研究能够促使中国进一步共享水源、公开数据。目前有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迹象。2014年,中国提出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旨在促进湄公河国家之间的贸易。去年11月,该组织同意与湄公河委员会合作,调查导致去年干旱的原因。但尽管如此,增大信息的透明度并不会产生更多的水量。
湄公河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哈里斯女士表示。中国原计划再修8座大坝,老挝计划修7座,但要拯救湄公河,流域内各国就得放弃再修大坝的计划。柬埔寨目前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今年3月,柬埔寨政府宣布未来10年暂停湄公河上的所有水电项目。哈里斯担心,如果其余各国不这样做的话,“几千年来一直为人所知的湄公河流域……在未来将大变样。”【全文完】
作者:未知
编译:罗海艳
校改:周元媛
常怀敬畏之心
每次看到 环保问题就会很担忧。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类应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还是希望各国能够互帮互助缓解水资源却翻问题。
环境问题真的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多多关注,保护环境。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就HIN害怕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真的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真是永不能落下。普及环保意识的同时,也要切实采取行动,家园就一个,怎么爱护都不为过。
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太多了,我们必须努力把环境问题处理好才能更好的在地球上生存啊。
类似的想起了以前去过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导游说很多年以前这里的物产很丰富,但是现在由于游客过多导致的污染,再加上过度捕捞,渔业已经大不如以前了。
国家间互相帮助挺好的,但是也需预防一些国家借此攻击中国大坝影响湄公河下游水流量……
西南诸国的大河源头都在中国境内 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正所谓水是生命之源,这样一条大河维系的是几国人的命运。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类与自然本该是互不影响才是…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应该引起重视,保护好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
澜沧江就流经版纳,近两年版纳确实也有干旱问题,深有感触,嗐~希望我们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环境吧
环境问题确实需要迫切关注
大坝,干旱,并非某一个单一原因导致湄公河干旱,一定要归结的话,人类
环境问题很严峻
是天灾还是人祸。。。
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资源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每个人都知道一人节约一点就可以省下很多资源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还是不多
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各国的河流都面临问题 不是枯竭就是污染 环境还是大问题
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对于东南亚一些国家而言
发展不能以环境做代价,“保护环境”不能空有一句口号,实际行动也要跟得上。
怎么说,各扫门前雪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得行的,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就是实施起来不太容易。
有些东西人们只有在缺失的时候才懂得珍惜~平时还是节约用水用电吧~其实只要人人都有点环保意识,世界真的将变得更加美好~
每个人都应该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万物一家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可能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