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译报道】近几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虽然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渐渐取得成效,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比如在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科研人员素质与伦理准则方面仍与美国存在差距。

图源:吉尔斯·萨布里(音译),纽约时报

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似乎指日可待。同时,中国也希望能在人工智能(AI)方面领先世界。

中共中央在2017年就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并为此制定了需要在2020年完成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包括全力支持基础研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以及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I产业。

随着2020年即将结束,业内人员看到了AI研究取得的巨大进步,他们也相信中国能够留住更多的本土人才。这种转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政府实施了一些人才保留项目,收效良好,二是中美日益恶化的外交和贸易关系,意味着中国在包括人工智能等大多数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智库保尔森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分析师马丹东(Joy Dantong Ma 音译)表示:

“如果美国失去开放优势,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将人工智能人才重新送入竞争对手的怀抱,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人工智能被视为“经济转型的关键推动力”,有望在医疗、交通和通信领域取得巨大突破,而率先在该领域抢占先机的国家可能会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杰弗里(Jeffery Ding 音译)是研究中国AI发展现状的专家,他表示:

“毫无疑问,中国将AI看做这个时代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并希望在该领域赶超美国。”

 

根本性的影响

根据搜索引擎“微软学术”,针对引用率最高的AI论文所得出的分析,中国AI基础研究已取得良好成效。华盛顿西雅图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分析报告显示,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中,中国研究人员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并在2018年达到了26.5%,美国为29%。根据这一趋势,在引用率最高的AI论文方面,中国研究人员占比率可能会超过美国。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郑南宁院士表示:”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有世界领先的公司,包括商汤科技、环球通讯、科大讯飞和Face++。”

但是,中国在AI核心技术工具的制造以及硬件方面仍然落后。比如全球领先的AI半导体芯片大多由英伟达、英特尔、苹果和谷歌等美国公司生产。

人才培养期

根据学术界和业界联合撰写的《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底,中国拥有第二大人工智能科学家和工程师库,约达18200人,仅次于美国(约29000人),但中国的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数量仅排在第六位。

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正试图以高薪吸引海外研究人员回到中国大陆。为此,他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实施了新的招聘系统,让科学家能够快速组建工程师团队。

战略部署的艺术

鉴于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这三家核心科技公司的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中国对于在2020年拥有全球领先的本土AI企业似乎势在必得。

纽约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1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价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包括人脸识别公司商汤科技(Sense Time )。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大优势,这为研究AI算法创造了大量的潜在劳动力和更多特殊机会。比如,我们有足够多的患者信息来研究AI算法,并预测疾病。有中国学者表示,我们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已经可以诊断常见的儿童疾病了,其准确率与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相当,而数据集是基于到同一家医院看病的近600,000名儿童的身体状况信息获取的。

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

中国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全球影响力,就必须对该领域进行适当的监管,建立适当的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中国的科研人员和AI企业赢得全球用户的信任,帮助他们扩大在全球的用户范围,并且与他国研究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已经在为AI的发展和应用制定道德准则了。

2019年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发布了AI开发人员应遵守的八项原则,包括和谐、公平、公正、尊重隐私、安全、透明、共担责任和协作。【全文完】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360-7
作者:Sarah O’Meara
编译:徐倩茜
校改:邹彧
责任编辑:邱婧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