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齐河洞考古遗址的一具8400年前的骨骼。图源nature
古基因组学正为我们逐步揭开东亚历史的神秘面纱。学者们首次对东亚古代人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大陆居民曾由两个不同的种群组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农业发展后开始混合。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中国南部——南太平洋”这一大片区域内古人类的相互联系,以及该区域沿海居民之间的关联,而这可能成为东亚居民定居研究的线索。
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5月14日的文章及其3月份的预印本中,分别分析了20多个中国古人类基因组和近200个来自大东亚地区的古代基因组。
当代东亚人的祖先大都是五万到十万年前离开非洲的原始人类,他们的迁徙与混合影响了东亚十七亿现有居民的基因组信息,虽然研究人员已掌握了少数的东亚古人类基因组,但他们目前对这些变化过程还知之甚少,即某些关键事件是如何影响东亚居民的(如:农业的传播彻底改变了欧亚西部居民基因组成)。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种群遗传学家付巧妹,带领研究小组对来自三百到九千五百年前的东亚地区(包括现中国区域在内)的24例古人类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其中大多数的基因组来自中国东北部的黄河流域,或距其一千多公里外的中国东南部——福建考古遗址。
南北格局

科研人员进行古代人类样本采集。图源网络
付巧妹团队发现,在约六千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两个地区的居民的基因组是截然不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基因组开始混合;也就是说,当代中国人的祖先大多是北方人,但也与古福建人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南方人的关联度可能更高)。 目前,付巧妹团队尚未确定两个群体开始混合的确切时间,但有迹象表明,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人的基因特征已经出现在我国东南部居民身上。还有学者发现,黄河流域的部分古人类曾向西迁徙,与西藏居民基因产生了关联。
“远房亲戚”
研究还揭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远距离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东南或东北海岸附近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与该时期东南亚、日本沿海地区的古人类有着相同的血统。因此,付巧妹认为,东亚海岸是古人类迁徙的重要地区,而这一发现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佐证。
而中国东南部居民的血统来源则更远。付巧妹团队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福建和台湾居民与远在大洋洲的瓦努阿图古人类联系紧密。根据以往的古基因组研究记录,东亚人的基因血统曾传播到大洋洲,而付巧妹团队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一东亚群体源于中国南部。
北京大学考古学家秦岭认为,付教授研究中涉及的古南方人生活地区偏僻且占比小,可能不足以代表南方其他地区情况;应当优先对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古人类进行DNA测序,因为该区域是水稻驯化中心和其他迁徙的潜在来源。
研究人员从这些成果中看到了希望,并想借助古基因组学进一步研究东亚大陆早期历史。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遗传学家格伦德(Pontus Skoglund)表示:“我很想知道,第一批定居在东亚大陆的智人是否曾与已灭绝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混合。” 而哥本哈根大学的遗传学家马丁·西科拉(Martin Sikora)补充说:“关于新石器时代定居地的公开问题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谁是东亚大陆最早的现代人’这一话题。”【全文完】
作者:Ewen Callaway
编译:杨红
校改:苌浩明
离解开人类起源之谜又近一步~
古人类靠步行逐渐穿越大陆,真是厉害!
考古人员好酷
考古真的是一门神奇的学科。
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很棒,我们的很多课题和秘密都等着他们解开。
我对考古还是很感兴趣的,历史啊文明的发展这些,考古就是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
考古很有趣,发掘人类的共通性
在前进的过程当中也不忘追溯历史!
一直觉得通过考古了解历史是件很厉害,很有意思的事情。
考古学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真实神奇
古基因组学,不明觉厉~
对人类的研究永远在路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