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公司在1月份突然宣布其副主管离职,震动整个华尔街。首席运营官罗莎琳·布鲁尔(Rosalind Brewer)通常被认为是商界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因为星巴克在她的领导下迅速实现了数字化扩张,她将离开星巴克,去连锁药店沃尔格林布斯联盟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这是该月的第二次人事大变动,第一次是该连锁药店的财务总监刚刚宣布退休,这两大调整对星巴克的管理团队提出了考验,戈登·哈斯克特调查研究公司(Gordon Haskett)的分析师们最初称其令人不安。
但失去布鲁尔并没有带来华尔街所担心的那种地震式的冲击。事实上,这正如星巴克所预料。企业招聘人员在寻求建立美国不断发展的最高管理层时,越来越多地将锄头挥向星巴克及其实力雄厚的多元化企业家人才队伍,而星巴克也知道这一点。
包容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上,该公司有很多现代雇主想要模仿的优势,而挖走其人才是最快的方法之一。星巴克的竞争对手最近被爆出种族清算事件,而早在几年前星巴克就开始就工作场所的歧视问题进行艰难的对话,在2018年关闭了数千家美国门店,进行一下午的反歧视培训。斯坦顿大通(Stanton Chase)的招聘人员亚当·帕克说,星巴克的高管也在不断调动,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在财务、运营和国际工作上花时间十分常见,他曾给星巴克员工安排其他职务。丽斯说,这种企业文化也意味着要否定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或许有利可图,但会对工人或顾客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经常说不,这十分困难。”
畅所欲言的环境
但据前员工说,很多公司都在谈论文化,但都不像星巴克那样。每次开大大小小的会议,该公司总会保留两把空椅子,一把给顾客,一把给员工。维韦克·瓦尔玛说,这些椅子是用来不断提醒参会人员不要因为股东在场而产生过多顾虑,他在星巴克工作了12年,2020年离开星巴克去经营埃姆斯基金会项目(Emes Project LLC),在那里他仍然每天与星巴克的长期领导人霍华德·舒尔茨一起工作。
对合作方的尊重
星巴克主席梅洛迪·霍布森在今年春天的一次虚拟大会中说,这也是关于你如何对待供应商,而不是大肆进入其他国家。她说:“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经营业务需要考虑的因素,在一天结束时,我们认为所有这些考虑都能提高股东价值。我们不认为我们在以任何方式进行权衡,或者分先后顺序,所有因素都很重要。”
注重员工思维方式的培养
如果说星巴克的内部管理培训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希望员工能够超越底线思考问题,丽斯说到。她说,如果这一点不合适,新员工通常不会待很长时间。前星巴克高管亚当·布罗特曼说:“我们被教导要整合和平衡结果,不仅仅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做。”布罗特曼现在是餐饮技术公司Brightloom的首席执行官,星巴克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他于2018年离开咖啡连锁店,成为服装零售商J.Crew集团公司的联合首席执行官。这都是在试图改变一个上市公司的角色性质。
这种根深蒂固的精神使星巴克总部成为企业招聘人员紧盯的肥肉。墨西哥烧烤餐厅(Chipotle Mexican Grill Inc.)的9名高管层中就有两名前星巴克高管。其他值得注意的校友包括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的首席品牌官琳恩·弗雷玛和高乐氏公司(Clorox Co.)的首席增长官托尼·马塔。今年5月,拼趣(Pinterest)聘请克里斯丁·德普蒂为其新的首席人事官,尽管她的上家是诺德斯特龙(Nordstrom Inc.),但她最开始是在星巴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不断提升。
招聘人员帕克说:“星巴克比历史上其他公司更能正确处理文化问题,这种经验是其他公司热衷于学习的东西。”
如果在培训下一代美国企业领导层方面,星巴克看起来很有实力,那是因为它确实如此。根据彭博社对管理团队在职员工职业历史的分析,这家咖啡连锁店培养出的高管人数与包括亚马逊和沃尔玛在内的大型公司一样多,这些高管已经进入了其他标准普尔500强公司的高层。除了沃尔格林公司的布鲁尔之外,还有几位前星巴克高管已经在其他地方高就。安妮·杨·斯克里夫纳在星巴克工作七年多后于2017年离职,成为歌帝梵巧克力公司(Godiva Chocolatier)的负责人,此后被任命为薇拉美容公司(Wella Co.)的首席执行官。科尔公司的高管米歇尔·加斯在这家咖啡巨头的工龄超过了16年。
加斯说,在她任职期间,失败对于成为星巴克领导者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于1996年加入该公司,当时该公司有大约1000家门店。当她在2013年离开时,门店数量已经达到约20,000家。在星冰乐冰冻咖啡中加入打发的奶油和焦糖水的创意就是她带给星巴克的,加斯说:“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觉得我可以有所作为,怀着那种创业的心态,不过,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成功,但这也是可以的。失败是被允许的,也是被鼓励的。”
星巴克已经成为美国企业寻找新的管理人才的首选之地,这是由一种不寻常的不以利为先的企业文化推动的。【全文完】
来源:《彭博商业周刊》
作者:James E. Ellis & Anne Riley
编译:黄小津
校改:黄小津
评论
必须登陆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