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经美国法院判定,Appian(美国著名软件公司)获得赔偿金20亿美元(约134.178亿人民币)。Appian控诉佩格系统软件公司对其进行非法监视以获得竞争优势。法院揭露佩格公司经理雇用了一位承包商去获取Appian秘方,并在内部文件中将其称为“我方间谍”。经法院判决后,佩格公司股价暴跌,感到不满的投资者们也将对其提出上诉。
一谈到间谍,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谍战小说,如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20世纪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和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英国小说家、特工)结合自身经历所作的间谍小说最是精彩无比。人们对间谍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如冷战等战争年代,当时指的是被派遣入敌国窃取机密的特工人员。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间谍这一职业也普遍化和数字化了,不再只局限于军事国防和药物研究等一些敏感产业层面。越来越多的间谍活动聚焦于小企业的突出部门和项目上,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
企业间谍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公司需更加严肃对待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非物质”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网络黑客也渐趋复杂。暗网是企业间谍进行非法交易的地下市场,当看见自家公司秘密在那里被兜售时,CEO们会感到很慌张。暗网是信息交易的场所,交易额能从几美元上升到几百万美元。如今,要想将知识产权(IP)安全锁在数字“保险箱”中谈何容易。
一说到知识产权,许多人会想到“专利”。过去十年间,美国最高法院的两项裁决削弱了对“商业方式”和许多软件发明“想法”的保护。这使公司越来越依赖于开发和保护行业秘密,这些秘密囊括了从算法和客户列表到化工过程和营业规划等公司和交易的各个方面。但知识产权窃取或侵犯事件并不只出现于有名的大公司,小公司的一些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也同样有被间谍窃取的风险。专利虽会提供更强的保护,但只有当保密工作做好时,秘密才能永存。
来自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克里斯汀·斯爵特费尔德(Christine Streatfeild)谈论了过去五年企业的“重心”——保密。她指出企业在消费品,钢铁甚至在大麻生产销售等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此事务所还建议美国的大麻合法种植公司尽他们所能防止竞争者获取他们种植技术、土壤配方和提取等方面的信息。当汽车制造和教育等老工业更多地向软件进行投资时,它们便会有更多的数据值得窃取。那些有很多初创公司的工业尤其脆弱,因为它们结合了许多新技术,而员工流动性较大。这些员工往往不会长久在一处工作,不可避免的会泄露原公司的机密。
但至少交易保密方面的立法有所增强。2016年美国通过了《保护商业秘密法案》,成为了一个转折点。此法案大大增加了联邦法涉及的秘密类型和数量。法律实施过后,案件减少了30%。
不过许多公司的管理欠佳。仅尽可能地对信息保密是不够的,公司还需要对此进行明确说明。最近的许多案例都出自这一点,因此越来越多公司老板需要“IP审计”以更好的进行保密。这就滋生了大量的贸易保密咨询公司。除此之外,对律师的需求也很大。专利律师虽一抓一大把,但很少有人真的了解贸易秘密,他们更关注诉讼。一旦问题发生,公司需尽快解决。公司还需注意合作伙伴如合资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企业一般事后才恍然大悟,即便是在跨国企业中也是如此。
2022年5月,华裔美籍博士游晓蓉被判14年监禁,此前她曾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2020年8月,她被指控窃取了可口可乐宝贵商业机密——饮料罐内部不含双酚A(不含BPA,BPA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险)的涂料配方,并利用此配方在中国与山东当地企业合伙开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的公司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认证许可。但中国官方此前是否知道此窃取事件并不清楚。
这就说明尽管企业能投大量资金来升级IT系统,但他们仍需注意类似的漏洞。宝洁公司的工人曾被发现在位于芝加哥的联合利华公司外翻垃圾桶想找出其竞争对手的消费品营销策略。而上述案例中的游女士显然是用了她的手机拍了敏感文件的照片以骗过安全措施。人们随时都会在办公室使用智能手机,但如何保证他们没有恶意使用?
况且,有许多企业间谍的活动在被监视方看来界限模糊,这令人沮丧,有些还完全合法。许多对冲基金利用步兵型和卫星图像监视工厂以评估产出并相应的押注股票。而宝洁公司则走了另一个许多脑筋正常的执行官都不会走的极端:当得知“垃圾桶”事件时,宝洁高层感到震惊,于是他们举报了自己的公司,最终花了一千万美元(约6368.7万元)才达成和解。
企业间谍将不断增加
埃蒙·贾弗斯(Eamon Javers)在他的书《商业情报:经纪人,交易员,律师,间谍》中提到: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是不规则的,而间谍就处于两者之间巨大的灰色地带。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直接为公司工作,而是为公司所雇佣的机构工作以获得合理的透明度。这个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收购战中成熟起来,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大多数这样的工作是合法的,而且很无聊,比如对客源较好的商业伙伴进行仔细盘查。但有些公司的做法却是可疑的,他们可能会从窃取某个企业信息到冒充这个企业。
这些行为将继续存在。员工流动性几乎一直都很高。面对经济衰退期时,公司和其保密行动会面临更加绝望的情况。地缘政治背景越来越严峻,国家或其代理人采取秘密行动的动机也越来越强烈。或许弗莱明小说里的场景不会出现,但经济间谍越来越多的趋势将不可避免。企业因此必须更加谨慎面对挑战。【全文完】
作者:未知
编译:梅亚菲
校改:李莉
评论
必须登陆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