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争夺战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赢家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
多年以来,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脸书的母公司元平台(Meta Platforms)相互之间不停竞争,争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当然,这样的竞争关系也存在于这些巨头与其余科技企业(包括那些资金充沛的初创企业)之间。现在,科技股价格暴跌,各司财务数据进行了重调,这大大冲击了科技行业。各科技公司,不论体量大小,都在缩减招聘职位数,甚至裁员。不过,即使挑战重重,各大巨头对想要寻求庇护,躲过这场经济衰退风暴的从业者们而言,仍然是绝佳的避风港。因为这些大型科技公司有着不少优势,它们账上有巨额资金,能借此招揽人才,支撑公司度过经济低潮期。近日,苹果、微软公布了各自的员工薪酬提升计划。去年科技行业市场表现触顶前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阿尔法贝特(Alphabet)也推出过提高员工薪酬的方案。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微软会将全球薪酬预算翻倍。 图片来源:林赛·沃森(LINDSEY WASSON)/路透社
正如过去一场又一场经济衰退中所展现的,风暴过后,规模最大的公司将变得更加强大。这是因为相比于其它行业(娱乐业除外),科技行业最重要的资产便是人力资本。从业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打造了该行业赖以运转的代码和硬件设备。
各司招聘量锐减
对于不管是就职于科技巨头还是中小企业的员工来说,过去几周异常艰难。
主营“先买后付”(近期欧美兴起的一种用于在线购物分期付款的方式,译者注)业务的克拉纳银行(Klarna Bank)周一向旗下7000名员工发布了将裁员10%的通知。金融科技公司罗宾汉(Robinhood Markets)上月也表示将进行裁员,比例也达10%上下。那些承诺继续招聘的科技巨头也表示,接下来它们会放缓招聘的速度。周四,微软宣布将缩减其软件部门招聘规模。优步(Uber)、来福车(Lyft,美国市场份额仅次于优步,排名第二的网约车公司,译者注)宣布将放缓各自的招聘工作;元(Meta)宣布冻结部分团队的招聘岗位;推特(Twitter)和色拉布(Snap,美国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译者注)同样给各自的招聘活动踩下了刹车。宣布招聘工作暂缓的公司仍在不停增加。

优步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表示优步将缩减招聘规模。 图片来源:大卫·保罗·莫里斯(DAVID PAUL MORRIS)/彭博社
过去几年,市场对掌握特定技能的人员的需求十分旺盛。各司员工就算被裁,很大几率能重新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对当前工作心怀不满的员工想要跳槽也很容易。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失业了,还是想跳槽,都能很快找到下家。如今,各大公司暂缓招聘相当于给一直火热的科技人才市场突然泼了盆凉水。
但是,仍在争夺人才的科技业各大首席执行官均表示,至少到目前为止,经济下滑并不意味着招新需求就归零了。
桑娜·斯威兰(Shauna Swerland)是西雅图一家招聘公司——人才助力(Fuel Talent)——的首席执行官,曾在科技行业深耕28年。她表示,虽然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营销人员和销售人员这些岗位招聘需求疲软,但对仍在进行招聘的公司来说,它们将更容易招到合适的人选。她也补充说,这不是说这些岗位的招聘量将归零,而是回归正常值罢了。因为近期经济开始下滑之前,各大公司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过于不切实际,根本不可持续。”
安伊丽莎白·康克尔(AnnElizabeth Konkel)在求职网站真正人才网(Indeed)担任经济学家。她说:“各公司宣布裁员、冻结招聘活动后,我一直在寻找劳动力市场有没有出现报警信号,但确实没有发现任何报警信号。不管什么时候,员工失业后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潮。现在,失业者可以抱有一线希望,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紧俏的就业市场(紧俏的就业市场即低失业率,高离职率,薪资有着上行压力的市场。通常在这一市场下,空缺职位数多于求职人数。译者注)。” 截至5月13日,与2020年2月新冠疫情来临前的招聘量基准数据相比,真正人才网上软件开发岗的招聘量增加了125%。在旧金山湾区,招聘量比新冠疫情前的招聘量基准数据高出36%,而且这不仅仅限于技术岗位,也包括了其它所有类型的岗位。
马特·赫莱特(Matt Hulett)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就已在科技行业公司担任高管,曾在六家以上的公司担任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一职,现担任创业公司商业顾问。他表示,近期各公司宣布裁员或暂缓招聘给人们传达的观念会让科技巨头招聘到技能更为出众的人才,还能让这些巨头在一直没有招到人的职位上选到合适的人选。
人才逃往安全地带
未来几个月,有几个因素会促使科技行业从业者投入大型科技公司的怀抱。若美国经济真的陷入衰退之中,那么未来几年甚至都将如此。
斯威兰表示,各大公司宣布暂缓招聘进程一事会影响在职员工和求职者的心理预期。此消息会让已经就职于“安全”公司的员工离职机率下降,而对失业者来说,只要有公司发出邀请,那么他们很大几率会直接同意。安舒·沙玛(Anshu Sharma)是主营业务为数据隐私服务的创业公司空流(Skyflow)的首席执行官,他也曾担任商业软件巨擎赛富时(Salesforce)副总裁。他给出了类似的观点:“在经济下行的年代,一部分人才会受到(科技巨头)行业稳固地位的吸引。”
赵·丹尼尔是任职于公司评级网站玻璃门(Glassdoor)的经济学家。根据他收集到的调查数据,五月,美国科技行业从业者中,不论全职或兼职,有76%表示对自己雇主的商业前景很是看好。这一数字看着虽然很高,但是该数据是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最低值。
2009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经济学家回顾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对硅谷员工的影响。从他们的反思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借鉴,应对现在正经历的经济衰退。
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硅谷地区各大企业竟然过了一年的时间才开始裁员,总计约50万个工作岗位中,超过85000个岗位消失。但矛盾的是,在那段失业消息不断的时期,就高科技行业而言,硅谷地区的职位集中度与美国其它地区的职位集中度相比时,事实上还升高了。与此同时,硅谷地区高科技行业员工薪资从2001年的约653,071元人民币 (97,344美元)涨至2008年的约887,930元人民币(132,351美元),增速远高于美国其它行业薪资的增速。
换句话说,即使在那段美国科技行业中心也在不断裁员的时期,各大公司仍不停追逐着人才,并且在与美国其它地区的公司的人才竞价战中取得胜利。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表示会把员工工资上限翻倍。 图片来源:艾萨克·布雷肯(ISAAC BREKKEN)/美联社
此外,科技行业第一次崩盘和本次崩盘时,人们在工作方式上有所不同:现在远程办公逐渐普及。
赫莱特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能够随时随地工作、进行招聘会进一步推动人才跳槽到行业地位相对稳固的科技巨头。过去,跳槽去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意味着员工需要居家搬迁,背井离乡,搬到西雅图(亚马逊总部位于西雅图,译者注)或者亚马逊的某个分公司所在地。但是科技巨头纷纷拥抱远程办公,这就意味着家底雄厚的公司只要能找到人才,不管他住在哪儿,就必定能把他挖过来。
公司、员工均受害
但要注意,经济下行不一定会促使人才竞相加入科技巨头。就拿远程办公来讲,这种工作方式可能会让在职员工更不愿离职,但也可能会使在职员工跳槽几率大大增加。远程办公意味着员工不用到办公室办公,所以对双职工家庭而言就意味着一方跳槽后,根本不用搬家,也不再需要让另一方同他一起搬往新公司所在地,因为在家就能办公。与此同时,对于水平极其出众的职员而言,他们手中收到的公司邀请不止一份;并且他们有时会追求在公司中凸显自己影响力,而这在初创企业中更容易做到。科技巨头的稳定对这钟人才可能并无吸引力可言。
不过对大部分科技行业从业者来说,这场泡沫破碎前不久,他们的薪资被各大公司竞相推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他们的未来可能与此大不相同。赫莱特表示,当低迷的经济形势成为了公司招聘、人才择业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后,“科技巨头必定能选到合适的人才,同时还会压低员工的薪资水平。”
作者:Christopher Mims
编译:罗懿衡
校改:王信雨
评论
必须登陆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