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去年的奥斯卡候选人名单公布后,各方的抗议之声不绝于耳,原因是奥斯卡实在“太白”——获得提名者基本都是白种人。然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奥斯卡似乎“更白”了。
(来源:www.xiami.com)
【奥斯卡的歧视赤裸裸】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其一,电影《奎迪》(creed)的导演兼编剧瑞恩·库格勒(Ryan Coogler)以及男主角都是黑人,然而这部电影中唯一获奖提名的是男二号(最佳男配角),没错,他是一位白人;其二,在黑人导演F·加里·格雷(F. Gary Gray)的电影《冲出康普顿》(Straight Outta Compton)中,有一场精彩的动作戏是由许多不知名的年轻黑人演员完成的,而它唯一获得提名的奖项是最佳原创剧本奖,剧本的作者是两位白人。
还有人说,奥斯卡的提名中不但存在着种族歧视,还透露出了性别歧视。
我们来算一笔账,今年共有305部参选电影,如果要按照美国人口比例来分的话,奥斯卡的投票结果中应有150部以上为女性导演的作品、45部为黑人导演作品、50部为西班裔导演作品以及十几部亚裔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导演的作品。然而,现实情况只有以上数字的一小部分。
2015年,出自女性导演的好莱坞电影作品掰着手指就能数完,包括:《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实习生》(The Intern)、《妇女参政论者》(Suffragette)、《地心营救》(The 33)、《海岸情深》(By the Sea)和《完美音调2》(Pitch Perfect 2)。另外,出自黑人导演、亚裔及非裔导演的作品有《冲出康普顿》、《奎迪》、《无境之兽》、《荒野猎人》(The Revenant)和《芝拉克》(Chi-raq)。虽然他们或多或少在奥斯卡上展露锋芒,不过以白人为主的局面仍旧没有改变。

(饶舌乐团N. W. A的电影《Straight Outta Compton》海报。来源:网络)
【歧视的原因有这些】
去年,因为黑人演员大卫·奥伊罗(David Oyelowo)和黑人女导演阿娃·杜威内(Ava DuVernay)与奥斯卡失之交臂,#白种人的奥斯卡(#Oscarsowhite)一时间成为了推特的热门话题,人们都在讨论演员类和导演类奖项。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奥斯卡中失衡的现象呢?
原因之一是参与机会的不平等。
1956年,《综艺》杂志(Variety)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都是关于黑人演员为什么总是演不上好角色的问题。30年过去了,这局面仍然没有改善。1991年的2月12日,《综艺》杂志在头版上又发表了一篇关于在电影中女性参与度的文章,之中提到,在207部电影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仅有11部,占总比例的5.3%。在那以后的25年间,这个数字几乎没什么变化。
原因之二,选举成员人种构成不均衡。
美国黑人电影艺术节(American Black Film Festival)的创始人杰明·弗赖迪(Jeff Friday)说,有色人种被提名数量的缺乏实际上来源于电影组委会成员中有色人种的缺乏。目前美国影艺学院有7000名成员,他们参与奥斯卡奖的提名,最终决定谁能获奖。他们当中94%为白人,77%为男性。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试想,选举成员以白色人种为主,那么他们的投票结果可想而知了。解决种族多元缺失的问题核心似乎就在于此,不过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
原因之三,教育上的不平等
犹太电影学院(The Ghetto Film Schools)创始人及校长霍尔·乔(Joe Hal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把有色人种排除在外这种现象他并不感到吃惊,因为在学习电影制作的课程中,许多少数民族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

(来源:www.dalidaily.com)
【奥斯卡的缓慢改进】
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奥斯卡正在改变。
去年,人们希望能打破奥斯卡白人“一壁江山”的局面,电影《塞尔玛游行》(selma)承载着这份希望,分别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歌曲奖两项提名(后者最终获奖)。今年,人们又从不少影片中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例如《奎迪》、《冲出康普顿》、《芝拉克》(chi-raq)和《无境之兽》(beasts of no nation)都获得了提名。
另外,奥斯卡组委会在6月份时邀请了322位新的评委成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组委会在成员多元化上所做出的努力,他们也在试图改变以白人为主的局面。但是在现有成员中,白人的确还是占了绝大部分,不过由于组委会的规定,短时间内还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裁员。
非裔电影评论协会主席吉尔·罗伯森(Gil Robertson)在接受《综艺》杂志采访时提到,对于今年的提名名单中白种人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现象,他并没有感到非常意外。他表示:“我们会做作出双倍努力去说服组委会成员以更宽广的眼光去看待种族以及性别的多元化,并且挖掘到更多精彩的故事。”
在其他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艾米奖(Emmy Awards)(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地位如同电影界的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是一位非裔的女性,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她也是赢得该奖项的第一位有色人种,这在电视历史上可算得上里程碑式的一步。

(Viola Davis(维奥拉·戴维斯) 来源:新京报)
【受众观点两边站】
乐观主义者认为,有改变即是进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的非裔主席谢丽尔·布恩·艾萨克斯(Cheryl Boone Isaacs)(首位AMPAS黑人主席)提出了一个“五年计划”,他希望在5年内的不断改进可以更好的确保评委会中的决策人员的公平公正。
悲观主义者则认为,“五年计划”周期太长了。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美好,许多电影制作商把目光往往只放在一定的演员、导演和编剧身上(往往都是白人),所以,即使会有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在今年的提名中我们没有很明显的看到这变化,或许明年也看不到…
【奥斯卡的自省】
据外媒报道,为了安抚因提名“太白”出现的抵制奥斯卡效应,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理事会成员于当地时间1月21日晚间进行投票,并于隔天发表申明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要为学院的“会员、理事会、投票会员在多元性方面带来重大改变”,并喊出在2020年以前,将女性和少数族裔的会员人数增加两倍。将迄今的投票权终身制限制为十年一期。如果成员十年内在电影领域一直有活跃表现,则可将其投票权延至下一个十年。
原文:《Academy Nominates All White Actors for Second Year in Row》
来源:《Variety》
编译:周涵梦、杨晨晨
编辑:孔琳
发现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改变已经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了,种族歧视根源太深,想要根除还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能意识到问题就是一种进步,种族歧视根源太深,想要根除还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其实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已经算是一大进步了。但是奥斯卡白人主导的历史太久,要改变这一情况还是道阻且长啊。
感觉文章编译的很好诶
翻译的很好,通俗易懂,而且抓住了重点。
除了配图不太清晰(= =)以外,文章整体看来还是很耐读的,条理清晰,好评
文章小标题分得好,环环推进,从现象、原因、受众观点等多个方面丰富文章内容。觉得不足之处是推特话题只有一个#,文中标注错误。最后一段的外媒究竟是来自哪个媒体呢?
本文翻译做到了基本通顺,主题清楚。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有门著名的哲学解释学,说一种文化里的人不可能对另一种文化里的文本按照原本的状态加以理解,意思是翻译不可能完全正确。这是翻译的根本问题,怎样处理就能区分出翻译者的水平。本文在翻译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超脱了原文本的限制,颇有境界。我有种预感,本文的作者会通过专八考试。amazing! 学号37评 编辑记得加分哦。exc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