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公司就像是树,长大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落败却很快。小米的发展方式更像是竹林。你见过竹林消亡吗?没有。新的竹笋总是长得很快,来取代老的。通过投资组合公司,我们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竹笋,建造一个像竹林一样的生态系统。”

【从CEO雷军开始,认识小米】

46岁的雷军出生于中国中东部的湖北仙桃,曾在武汉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当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读到了保罗·弗列伯格(Paul Freiberger)和迈克尔·斯维因(Michael Swaine)的《硅谷之火》,从那里了解到计算机产业的诞生,又受到史蒂夫·乔布斯的影响,决心“创立一个一流的科技公司“,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这样提到过。

1992年,毕业一年后的雷军加入了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并在后来成为了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2007年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离开。期间他创立了卓越网,这个网上书店也于2004年被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离开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后,他成为了中国主要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在他的证券投资组合中有着许多出色的公司,如出品YY语音的欢聚时代,以及UC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等。然后,在尚未募齐其他七位合资人的情况下,于2010年4月创立了小米公司。

 

2

 

北京海淀区的毛纺路有一家不显眼的小米体验店,在这里你可以趴在类似于苹果零售店里的那种白色台子上体验小米手机、小米平板等,会有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帮你同步小米电视或者小米云服务的数据。与iPhone5c系列类似,小米平板电脑有粉、绿、黄、蓝、白五种颜色可以选择,7.9英寸的屏幕,2048×1536的分辨率,每英寸326像素,这些参数与同是7.9英寸的iPad Mini4不谋而合。而体验店这种明快极简的设计风格毫无疑问是从苹果那获得的灵感,一面干净的墙上挂着手机套和充电器的展示图,只有一个巨大的“mi”在提醒着人们这个体验店实际上属于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小米。

尽管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Jony Ive)在三个月之前的旧金山名利场峰会上斥责小米的科技是对苹果赤裸裸的剽窃,但这并不是又一个中国公司山寨苹果的产品、抄袭苹果的创意的故事,因为小米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互联网思维。

1.用户关系

在获得450亿美元的估值后,小米成为了世界上价值最高的新兴科技企业,然而雷军所创造的并不只是一家智能手机公司,而是一种领先于市场的新型网络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用户变成了“米粉”,可以参与产品的协同设计与营销。

小米的操作系统“MIUI”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用户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并且会被采纳用于每周的更新中。正如雷军在4月份的小米五周年庆上说的:“我们把用户当做朋友,将他们所有有价值的反馈纳入考虑的范围…我们相信我们的用户,用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交朋友。”

2.盈利模式

小米把市场需求变动带来的危机转移到那些获得战略投资的硬件生产商头上,大胆地通过最小化库存和充分利用供需链的方式削减成本,公司以获利极少的低价出售高品质的电子设备,转而从相关服务、内容和配件中盈利。在五年内,小米已经拥有了1.6亿手机用户,并已进军印尼市场和印度市场,逐渐打破西方对中国科技公司思维的各种假设。

“小米是一家与众不同的中国企业,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每一台小米设备都是高质量的”,英语不太好的雷军通过翻译这样说道,“我相信小米会为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世界知道中国不是廉价制造和山寨产品的代名词。这几年来,小米的使命已经上升为改变全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准备好山寨中国吧,小样儿!

3.市场定位

先来看看小米手机销量不断刷新的历史:2011年12月18日,3个小时内卖出10万台手机;2012年4月24日,15分钟卖出15万台;2012年9月20日,4分钟售出30万台。如果这还不够,那么,2012年,小米手机总销量达到720万台,第二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870万,2014年则是6100万,此时小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2015年,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卖出“超过7000万”台手机,开始与华为共同角逐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2014年4月,小米用创纪录的36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域名“Mi.com”,这是小米走向国际化的一步。

从销量看,小米手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小米公司仍一直强调他们不是一家智能手机企业,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雷军希望《连线》(WIRED)杂志的读者不要把小米当作一家设备生产商,而是一家能为大家带来更多发明创造的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高品质设备能将人们生活的不同方面关联起来。这指的不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路由器,我们所投资的所有新兴企业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网络生态系统。他们的产品多种多样,从移动电源到可穿戴设备,再到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这些都会被放到小米商城上销售,我们旨在用上百种产品共同创造出一种更为先进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座右铭是‘少即是多’。一心一意地做好为数不多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出类拔萃,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其他的公司来帮助我们完成其他的事情。因此,我们进行投资,建立网络生态系统以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4.工作模式

在小米北京总部大楼里,一只被收养的流浪狗热情地招呼着来访者。过道的墙上挂满了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了小米吉祥物“米兔”……这是周三晚上八点钟,员工们仍忙得不可开交,一位女员工解释道小米是个“9-9-6公司”,即一周干六天,朝九晚九。墙上还挂着“MiPop”聚会的宣传海报,在这个聚会上忠实“米粉”甚至可以和公司高管同台跳舞。展示柜里陈列着粉丝们自制的礼物:雷军和雨果·巴拉的人偶;小米标志的运动鞋;用小米种子精心装饰的手机壳等。

“小米”只是这个品牌在普通话中的字面意义,在中国这个词也有着更微妙的含义:1946年,毛泽东在演讲中说,共产党可以靠小米加步枪打败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雷军暗示说他们的“米”指的是移动互联网,而他们公司也有着自己“不可能的使命”。

 

3

小米商城和全国22家小米体验店销售的配件很多,如:可用手机控制的小蚁运动相机(亚马逊售价人民币487元);小米手环(月售100万只,人民币79元);10400毫安的小米移动电源(销量破千万,人民币69元);60寸的小米电视(人民币4999元);甚至还有吉祥物米兔(2014年居然卖出了200万只…)。但在这种多产品中,小米公司自行生产的只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和路由器,其他所有产品都来自于小米所赞助的独立企业,如智能血压监测仪(来自加利福尼亚的iHealth实验室)、云米科技的净水器等。

“我们共销售600款产品”,网络生态系统产品部门经理刘德说道,“如果我们自己完成这一切,那至少需要两万名公司员工,但我们只有8000名员工。因此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研究了600家新兴科技公司,对其中54家进行了投资。帮助他们定义了产品,分享我们的销售渠道、供需链和资金。他们是我们的特种部队,而我们是指挥官。”

 我们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流水线?

“因为规模更小的公司适应时代潮流的动作更快。”刘德解释道:“你必须保持敏捷,让自己很快适应变化。这完全不同于一个部门众多又要生产多种产品的公司。这么说吧,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独领风骚70年,但还是被IBM取代;20年之后,IBM则被微软取代;十年后,谷歌取代了微软;然后过了四年,Facebook又崛起了。所以传统的公司就像是树,长大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落败却很快。小米的发展方式更像是竹林。你见过竹林消亡吗?没有。新的竹笋总是长得很快,来取代老的。通过投资组合公司,我们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竹笋,建造一个像竹林一样的生态系统。”

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我们不关心它的资产,只关心它是不是有最好的产品和团队。这些创业公司取得了接近一亿六千万顾客的机会,你看,一年之内,移动电源创业公司紫米(ZMI)就已经成长到了世界第一,小米手环的制造商华米(Huami)也在2015年前六个月内也卖出了超过一千万的产品。

 我们真正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平台

雨果·巴拉(Hugo Barra ,小米国际业务副总裁)说,中国互联网业务的真正价值其实很简单,就是“拥有大量用户”,虽然一开始这些用户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在已经形成的用户规模去发展可盈利的优势产品,机会就来了。比如阿里巴巴为了迅速增加用户量不征收交易费用,在用户达到一定数目时,又推出支付宝,这也正是我们的策略。

“我们的手机就是我们平台的’配送车’,我们关心的不是卖手机,而是得到尽可能多的用户。然后就能建立游戏业务,包括电影、音乐和新闻的内容业务,还有虚拟载体——一个只需要十个员工操作的移动虚拟网络。我们可以开展金融业务——小米金融,它可以让你借贷也可以让你投资。而这些用户就来自于我们的平台。人们觉得我们是智能手机公司——我们实际上是互联网公司。”

 

4

巴拉还提到,“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看,仅仅拥有比他人更好的智能手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去卖更’酷的‘产品,并且让这些产品随时都能被用户找到”,因此用户才能不断的访问我们的网站和商店。在我们吸引和保留用户的战略中,智能设备生态系统是关键的一部分。

这带来了良性循环:当你购买这些智能设备之一,例如智能灯泡或净水器之后,你就会想要购买下一款。

“如果你是一个合伙公司的创始人,你的生活质量直接取决于你生产的产品质量,那么肯定会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如果你是一个大公司的合伙人,公司产品的好坏并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你将依然拥有股票选择权。但要是身为公司创始人,如果你生产出来的都是些垃圾,那么你就玩完了。因此,你需要加倍努力地去生产出一种令人惊叹的产品。就拿我们的充电宝公司ZMI来说吧,他们一个月要生产并卖出两百万个小米牌充电宝,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华米科技目前每月会售出150万个智能手环,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互联网思维方式:用优秀产品吸引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加强用户互动,最终利用用户变现。”

2013年10月加入了小米公司的巴拉还表示,一些西方的公司宣称已掌握了类似的互联网思维(货币化平台),比如他的老东家优步(Uber)以及谷歌的安卓团队。但在中国也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创新。像阿里巴巴的老总马云,腾讯老总马化腾,还有雷军,这些家伙脑子里都有无穷无尽的想法——他们一个点子,到执行策划方案,并使其产生最大收益,只用了两周的时间,简直不可思议!”有了大规模的制造能力,中国将成为电子消费产品的领头羊。不只是在实践领域,还包括创新领域,只需要再给这个生态系统几年,便会实现。

要把互联网思维付诸于消费产品中,有两点至关重要,即聚焦和规模。在小米每类产品线中,我们打造尽可能少的型号,因此,虽然研发成本高昂,我们的平均成本均低于其他公司。另外,因为我们的规模庞大,所以单位成本在逐渐降低。

他们是我们诚心诚意结交的朋友

小米了解用户的需求,建立了小米社区。这个拥有5800万成员的社区,每天活跃着上百万米粉。李明,小米第9号创始员工,带领20名成员主持论坛,开展粉丝活动并收集反馈信息。小米邀请粉丝们参加“爆米花”活动,巴拉会戴着摇滚明星式的假发与数百人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或者让用户们提前体验评测小米的新品。当今世上已无法找到一个能替代小米社区作用的市场营销方案。

李明说道,“在社交媒体中,你可以叫卖你的新产品,但是你并不知道哪些人才是小米用户,而小米社区正是一个可以让你找到归属感的家。”起初爆米花活动只是在会议室举行,如今在夜店举办,甚至在游轮上也举办过。小米社区成员一年内也在120座城市自发组织了六七百次小活动。所以当去年4月小米举办“米粉节”,庆祝5周生日时,该公司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在24小时内售出了2,112,010部手机。最终用户变得忠诚即“用户粘性”。

粉丝的意见也在影响产品。李明表示。“传统的公司只是希望卖产品,而我们要的是互动,并获得用户的反馈。当你拥有一个社区时,你就很容易建立起口碑,反馈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我们在印度推出小米4i后,很多中国用户纷纷表示他们也想买它,于是乎,我们带着小米4c来到了中国。我们总是很认真的对待用户反馈。”

那么,小米出名的闪购模式又是如何?通过这样的限量销售,小米聚集了大量人气。“我们从来没有故意打造饥饿营销,”李明坚称。“人们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有些人无法买到我们的手机,而作为一家小公司,小米只能完成有限的生产。即使当我们公司更壮大些后,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只要小米手机有库存时,销售速度就会非常快。在2014年的一次销售中,10万部手机在4.2秒钟时间里被一扫而空。

不断奋进前行的小米

去年华为挑战了小米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但小米并未坐以待毙。自从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小米已将国际市场拓展到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区。合作经销商还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引进了小米手机。虽然雷军说,小米的西方拓展之路可能因知识产权问题受到阻碍,但小米自2014年以来已申请了超过6000个专利。据报道,小米还针对视频内容投资10亿美元。去年10月份雷军对《华尔街日报》记者说,“我们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115次,使用时长达四个半小时,可以想象我们拥有一个多么强大的内容平台”。

6个月之前,雷军曾发表过题为“小米未来的发展计划和目标”的演讲。他表示:“未来某天,小米将像是70年代主导日本制造业的索尼,80年代和90年代主导韩国的三星。在10年时间里,中国将会在多个领域取得世界领先。”

与此同时,雷军也下决心改变关于小米模仿苹果的形象。小米发言人表示,产品发布会上“One more thing”(乔布斯曾这样说过)的字样只是一个玩笑。刘德也表示:“关于雷军模仿乔布斯的说法只是表面印象。”2013年10月,雷军在小米网站上发布内容称:“乔布斯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做了很多伟大创举,改变了世界,极大地鼓舞了小米,但用乔布斯来与我对比是完全不恰当的。”

当《连线》希望雷军能谈谈他个人与乔布斯和苹果的关系时,他表示:“我尊重乔布斯取得的成就。但小米是一家与苹果完全不同的公司。我们非常开放,我们强调用户,即米粉的参与,引入他们的反馈意见,甚至为他们举办派对。我们支持给所有人带来创新,这也是我们坚持使产品价格接近成本的原因。”

未来几年,中国在全球扮演的角色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巴拉表示。“这将体现在创业精神、专注力和规模经济。从中国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中,世界可以学到一两项经验。”

 

来源:《WIRED》

编译:陈希凡、熊智强、陈荣逸

排版:郭国

责任编辑:武东、孔琳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