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香港曾有超过20个麻将雕刻师,他们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协会来促进行业发展。而现在,何秀湄估计她是四五个仅剩的麻将雕刻店主之一,其余的店多因销售量低而纷纷关闭了。
麻将雕刻工艺在2014年被香港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伞的制作,民歌,功夫和各种街头食品。
麻将制作的传统工艺也许会慢慢消失,但就麻将本身而言,却丝毫不受其影响——如今新的麻将馆还继续在城市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像深受人们喜爱的瓷牌版金米拉(gin rummy,类似于麻将玩法的二人扑克游戏)。何秀湄说:“麻将是国粹,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这也是其魅力所在。”
牌铭幸福
她的金发麻将店,隐匿在尖沙咀以东九龙半岛的红磡旧区,店内面积十分狭小,几乎不比它的招牌大多少。满墙杂乱无章的剪报和家庭照片、一台小旧的电视机、一个装满麻将牌的玻璃展柜就塞满了整个店铺。
“这里充满了我童年的回忆,我在这里长大。” 何讲述道,她从13岁就开始了手工雕刻麻将瓷牌,“是父母带我从事了这个行业,我与麻将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
父亲退休后,由于其他三个兄弟姐妹都对雕刻麻将毫无兴趣,她就继承了家庭作坊,担起了传承这项工艺的重担。
“这个行业已经垂危,”何说,“即使是之前麻将牌很高产的时候,也没有很多顾客,因为一副好的麻将牌就能保存几十年,当人们准备买一套优质的麻将牌时,也会更倾向于购买能保存20年甚至50年之久的。”
“想要以此养家糊口几乎是不可能的。”何说,“我做麻将从来不是为了钱,之所以还能继续做下去是因为丈夫有其他工作。”
刀镌记忆
完成一副麻将的制作,需要耗费整整四天。尽管行业不景气,但何依旧很忙碌,很多订单都排到1个月以后了。
在以前,制作麻将的原料一般是木头,象牙和竹子,现在换成了硬塑料,这样制出的麻将不易变形,保存方便。
一套完整的香港四人麻将共有144张牌,包括筒子、条子、万字三种分别从一到九,九张,又各有四张共108张;东南西北风向各四张共16张;中发白各四张共12张;还有四花(春夏秋冬)四百搭(梅兰竹菊)共8张。
“每一道工序都刻在我的记忆里了,所以这并不困难”何继续说道,“但由于上了年纪,背部和眼睛的问题,使我比以前慢了许多。”她每天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弯腰驼背地坐在那个狭窄的工作区,用加热灯软化塑料的矩形模型,以便雕刻。
“实际上,我去年已经退休几个月了,但是顾客又让我回来了。”何说,“我认为拒绝学生或者来访者是残酷的,我想把这门技艺展示给其他人,这也是我回来的原因。”
她细致地打磨着自己的工具,从一个铁尺到“百战天龙”(Macgyver)式的圆形整形。一旦刻好一个图案,便用刷子严丝合缝地描摹红的、绿的、蓝的凹槽,然后拭去多余的痕迹得到完整的图案,接着再次使用加热灯,使颜料干燥……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重复着一道道工序,这样四到五天时间,一副完整的传统麻将就完成了,售价大概为230美元(约合人民币1586元)。
家庭娱乐
麻将起源于19世纪,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游戏之一,仅亚洲就有3.5亿玩家。走过香港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麻将无处不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听到从商店或家里传来的麻将牌咔嗒碰撞的响声。
“每个星期天,我都会约兄弟姐妹一起打上几圈麻将”何说,“打麻将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人们都寡言少语时,打麻将也是一种调和沉闷气氛的好方式。”
“有些老一辈的人,如果一个星期不玩麻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他们就像‘麻将瘾君子’。”她说道,现在的年轻人相比传统的“搓麻将”,他们更喜欢在机器麻将桌或者手机上玩麻将,“我儿子30岁,他常一个人在地铁上用电子设备玩牌,并不需要有其他三个人。”如今在其他地方,餐厅还提供高档点心和鸡尾酒让娱乐体验更加现代化。
玩牌新地
对外国人而言好消息是,现在你不用成为香港家庭的一员也能愉快地打麻将了。点心图书馆(Dim Sum Library),一家位于中环金钟区太古广场购物中心的一家新餐厅,提供鸡尾酒和高档点心。在餐厅的后端,食客将进入一个新的中式麻将厅,当然醒目的还是那些四方桌。
点心图书馆所属Aqua餐饮集团的创始人大卫·杨( David Yeo)表示:“每一个香港人的成长过程中,麻将都游走于他们的指间”,“在香港这个游戏已经玩了好几百年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它把人们聚在一起喝茶和吃点心。”
除了随时可进入餐厅的麻将馆之外,杨还表示,餐厅很快就会开设针对当地人、外国人、年轻人以及任何对麻将有兴趣的人群的麻将课程。“麻将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DNA,它是大多数家庭传统的一部分,”杨说,“我真的很想传承发扬这项传统。”

点心图书馆里的现代麻将厅
喜福会* 2.0
在某些圈子里,麻将不仅存在,而且很流行。
时尚奢侈品品牌和营销顾问,卡罗琳·罗伯茨说(Caroline Roberts),她玩过限量版的《路易威登》和《上海滩》(香港著名的高档女装品牌)的麻将牌,后者的售价甚至超过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4067元)。
“打麻将是一个很别致的习惯”。 罗伯茨定期在点心图书馆为她的“精英喜福会”(Elite Joy Luck Club)举办麻将之夜,其主要针对外籍人士。
她表示,这个游戏在专业人士里很受欢迎,他们正在寻找健康的网点和新鲜的运动方式。约五岁时,罗伯茨就开始打麻将,这是她周末和节假日最喜欢的家庭娱乐方式。
“我想推动麻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说,“大多数外籍人士可能没有时间学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但也许他们可以在香港生活时学会如何打麻将。”
麻将基础
一个更复杂的金米拉游戏,麻将会让4个玩家在一个桌子挤上好几个小时。玩家会通过捡起丢出手牌来凑齐“碰”、“杠”、“胡”。在亚洲规则各不相同,但在香港每个玩家以13张牌开始,通过组成“碰”“对”“顺子”,凑成14张。特殊的比如花牌和龙牌会使游戏更复杂,但初学者可以忽略这些牌。当一个玩家凑成14手牌之前,达到“胜点”的时候。他可以喊“麻将”或者“胡”的时候开始“听牌”,开始结束或者计点。【全文完】
译者注*①
《喜福会》是由Hollywood Pictures出品的剧情类电影,该剧由王颖执导,周采芹、温明娜、俞飞鸿等主演的剧情类电影。该片以旅美的四对华裔母女为中心,讲述了几个家庭近百年来的遭遇,从而对比出中国女性从受尽辛酸屈辱的祖母辈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新一代女性。麻将在该电影里是一种纽带,四个女人,一桌麻将。背后隐藏的,不只是四段故事,更是近百年几代人的甜苦。
作者:Kate Springer
编译:李瞳
校改:陈飞扬
麻将文化真的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吧,聚会娱乐离不开麻将。我觉得麻将还是有意思的,大家喜欢,也能开动脑筋。
感觉现在说自己不会打麻将 都不能融入大家点娱乐生活了
麻将都是手工雕刻的嘛?、。。我家也开过麻将馆,我都没能学会这玩意儿,反正觉得会打麻将的人都好厉害
说起香港的麻将,我第一时间就是想到小学看的电影《麻雀》,里面就是讲打麻将的,历历在目呀,麻将现在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很多地区都是很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特别是重庆,肯定不会消失的!
那是当然,继承传统文化,就该像某些同学一样应该身体力行~